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窦修林 《传承》2012,(6):66-67
在传统社会乃至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进的过程中,消费与时尚、碎片与物化成了时代的主题。随着社会整体审美意识的变迁,艺术领域也产生了转向,典型的特征在于市场化。而这一切的缘起在于杜尚先验性的艺术实践,为艺术重新作了观念的定位,推动了后现代社会条件下艺术的再次转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民间传统包装艺术是流传于历代民间,为百姓的生活服务,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实用产品设计形式,也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而逐步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各民族本性及其表现方式的浓缩,体现着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表现符号。  相似文献   

3.
何明 《思想战线》2011,37(4):7-12
人类学对艺术研究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参与者增多;同时,"多文化之文化"视角和"多点民族志"方法,与艺术理论和美学特别是从中派生出的"文化研究"形成了更明显的整体性把握人类建构艺术经验的"合流"态势。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艺术人类学,必须参与观察处于自然状态中的生活世界如何建构艺术与艺术如何表述生活世界,整体性分析艺术与日常生活、实用与非实用、审美因素与非审美因素等之间的关联。从实践出发的关系分析是艺术建构经验研究的关键工具。迈向艺术经验的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维度:社会文化的艺术建构经验和艺术的社会文化建构经验。从这两个维度切入,会呈现包括艺术边界、艺术圈子、艺术生产、艺术变迁、艺术交流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论题。  相似文献   

4.
标出性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艺术理论中更为重要。文化的标出性有两种构成方式:命名式,功能式,二者互相补充;艺术的标出性也有两种相应的方式:形式标出,题材标出,两种分类法在艺术文本中兼而有之,因此艺术是一种“双标出”的文化活动。艺术可以是标出性的异项艺术,也可以是非标出的正项艺术。艺术的标出性在艺术发展中意义重大,并呈现出一种历史性的变化。在当代,艺术的标出性增加,以至于文化标出性本身,就“自带”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许恩 《求索》2013,(12):73-75
承上启下的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转折期.也是吴地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依托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权偏安的优势,吴地的文化艺术在六朝艺术自觉的环境中迅速发展壮大并成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艺术特征和人文审美意境。其中以《拂舞》《白贮舞》为代表的一批吴地乐舞在六朝宫廷阶层和文人士大夫的推动下经历了从“俗”到“雅”、好“轻”重“情”、由“形”升“意”的发展过程.艺术性、表现力都大大增强.形成了清秀、飘逸、婉约、雅致的区域性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后随《清商乐》一同融入隋唐(中国)舞蹈主流之中,成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脉。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社会下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 现代主义是一股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 ,至今仍然有着广泛影响的西方思潮。在经济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个以信息、传媒等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文化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种反理性主义、反中心、反主体性的哲学思潮 ,它从根基上拆除了一切带有总体性倾向的终极希望 ;在艺术方面 ,“后现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前卫艺术运动 ,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在后现代消费社会 ,文化艺术可以拿来消费 ,文化亦难免逃脱被消费的命运 ,文化变成了一种商品……一切商品消费又都可以美其名曰“文化” ,在文化的氛围里捕捉…  相似文献   

7.
《今日上海》2012,(9):2-2
“创新是文化艺术的灵魂。也是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刘文国这么说,也这么做。 这位现任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党总支书记、艺术总监的国家一级导演,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四十余载,始终在创新。  相似文献   

8.
赵健磊 《前沿》2012,(20):171-172
公共艺术既承担着公共环境的美化功能,同时更兼具着引导教化的社会功能,在当代的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艺术的发展,体现着社会的文明和民主程度,大众参与、大众共享才是公共艺术的内在实质,只有被大众认可和关注的艺术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李媛 《前沿》2011,(14):155-157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传统(本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是与其他国家之间区别的根本标志。一个国家如果失去自己的传统(本土)文化,这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并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体现文化艺术的内涵,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本文带着探讨传统文化在人文环境艺术中的启发,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从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内涵,获得创作的灵感和题材,设计出传统的、民族的,但又不失现代的人文环境艺术,从而实现人文环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高雅艺术是美国大都市中的一个亮点。高雅艺术原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但美国却有许多高雅艺术团体以提高大众艺术欣赏水平为己任,注重把根脉扎到社区中去,扎到新一代年轻人中去,不仅为城市增添了艺术魅力,也为自己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概括分析了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具体劳动以其特殊的支出形式和表现手段,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艺术使用价值,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世界。这些论述对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对遵循艺术规律和艺术经济规律发展艺术生产力,繁荣艺术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人的素质构成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对提高民族文化实力和艺术产业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兴越  马英霞 《前沿》2013,(1):111-113
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已被提到了战略高度,如何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要靠很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应重视文化艺术管理的作用。我国在营利性文化产业的生产中从观念到实践都没有重视这一生产力要素的作用,文化艺术企业管理者的任用没有走职业经理人市场的道路,管理者任用不规范,导致文化艺术企业难出精、优品牌,难以形成国际竞争力,难以做大做强。新时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需要突破传统的做法,消解转轨遗留下来的领导人员安排的问题,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变粗放型生产经营为集约型模式,通过高端管理人才运用专业、规范的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艺术生产关系是艺术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它与物质生产关系“有共性也有个性 ,有共同的方面 ,也有相异的方面”,其内涵十分丰富。研究艺术生产关系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更好地为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李立 《思想战线》2012,38(1):10-13
学界主导的意见是将艺术人类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艺术"二字提示,不能将艺术人类学的对象完全等同于"文化"。当前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与艺术存在某种疏离,应该尝试回到并回应艺术学、美学提出的艺术问题,为艺术人类学寻找相应的对象和议题,思考如何将其延展到艺术人类学中重新厘定,而不是简单地加以摒弃。促使学科之间形成有意义的对话主题,使艺术对象真正成为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多个少数民族,因地域、气候及文化背景不同,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建筑,这些民族建筑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民族艺术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表征。追求和谐与持久是环境艺术的目标,民族建筑的独特魅力和长久生命力,是对建筑环境艺术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6.
一方面,少数民族动画片的发展关系着国产动画片的总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动画片的发展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必要手段。少数民族动画片创作主要包括内容和艺术形式两部分,基于艺术形式和内容的相辅相成关系,艺术形式的选择和应用是少数民族动画片成败与否的关键要素,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保留民族特色、创新艺术形式将是少数民族动画片发展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实验艺术,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艺术思潮逐渐形成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时期,在这期间所产生的与其相适应的美学思想和文化现象都与国际艺术新潮遥相呼应。但是,它并没有完整地建立起属于本土艺术的自我个性和艺术文化观念。然而在这时,从台湾回乡定居的沈耀初为我们带回他一生立足本土艺术、勤奋笔耕的写意花鸟画,向世人透析了建立在传统笔墨程式上中国式的水墨实验,  相似文献   

18.
以“艺术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的第15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于2012年8月16日至20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隆重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家画廊及艺术机构展示了不同文化和流派的艺术作品,涵盖了中西绘画、雕塑艺术及多媒体在内的展品,给专业人士及观众带来了一次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19.
宁大光 《求索》2012,(12):99-101
道家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深远影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庄子则是道家的集大成者。道家的美学思想,伴随着"道论"的发展而发展,老庄的艺术哲学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当代艺术有重要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20.
覃丽丹 《传承》2011,(21):60-61
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尤其以鼓楼为代表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独秀,体现了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侗族鼓楼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同时又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