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何为“中国道路”中西学者对“八大”认识上的不同观点   八大作为中国社会转换过程中的一次重大会议,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足够的注意。但是 对八大的评价上,中西学者的看法相去甚远。中国学者 (以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为例)认为,“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 初步成果。”这一论断,肯定了八大寻求中国道路的重大贡献。中国学者认为,八大的路线 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正确反映。《七十年》以“八大和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为标题,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求知》2012,(1):47-47
高建在2011年第3期《政治学研究》撰文认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它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在世界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开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道路。一是党的领导是“中国模式”的根本保证;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模式”的基本手段,是区别于西方模式和其他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万俊人 《理论视野》2010,(12):11-12
<正>今年暑期,我随中宣部一个考察团,到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进行考察,考察的主题就是中国道路。在三周的考察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大量信息。对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不同国家和人士有着非常不同的反应。结合这次考察的机会,我谈一下自己对中国道路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世纪性的课题,中国人民进行了三种选择和实践,即半殖民地半封建——资本主义道路是一条邪路,脱离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模式是缺乏活力的歧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富民的活路。这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对这三条道路的实践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5.
丁立群 《理论视野》2013,(10):19-21
所谓中国道路问题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但是,我认为,从根本上或者做深入地理解,所谓中国道路的思考应当是一个文化问题——这是在西方文化具有某种现代化“典范”优势的语境下,后发展国家现代化必然面临的问题。如果这种理解正确的话,在当下语境下,中国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成为问题,虽然产生于近30年的改革开放,其根源则起于中国之近代,是自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之争在新时期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6.
陈曙光 《政治学研究》2023,(4):100-111+151-152
现代化是每一个国家的普遍命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大格局,决定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不可避免受西方现代性观念的支配,走上“现代化在中国”的道路。“现代化在中国”,也即西方现代性观念和现代化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洋务自强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的相继失败,标志着“现代化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伟大样本,注定只能走具有本国特点的现代化新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术语革命和范式重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今天,有关“中国模式”的话题,再次引起世界关注。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无可厚非地可以称作“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就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在新华社工作的时候,和一个同事合写了一篇反响很大的报道,中南海把我们找去作汇报,谈对中国形势的看法。汇报完了以后,对方传达领导的意思,希望调我们到“中办”工作,不过,还挂职做新华社记者。我问,到“中办”来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蔡之兵 《理论探索》2023,(3):98-105
西方现代化道路勾勒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共性,是“现代化=西方化”迷思形成的现实基础。然而,后发国家难以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大量事实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日益明显的遏制意愿,也使得后发国家开始反思甚至质疑“现代化=西方化”这一论断。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粗放型生活模式导致的资源竞争、利润导向型生产方式导致的产业竞争、不平等交换型发展模式导致的制度竞争以及后发国家在构建发展道路、引入发展外力、培育发展内力等层面上的两难选择,是后发国家难以破除“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关键。为此,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从发展认识、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理论、发展实践等维度来有效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这不仅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其他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进程彰显着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历史性嬗变,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具有深刻内在一致性,其道路走向反映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指向与现实形态。中国现代化运动被动启发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扩张,最终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动选择、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世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成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辩证融通、双向互动,是由相对落后国家开辟的现代化新道路,革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魅影的“绝对统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可靠性,表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标,为有效解决世界历史的新挑战和全球化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的研究和讨论逐渐兴起。深入剖析国内外对“中国模式”的研究和讨论,对于进一步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康 《党政论坛》2011,(6):17-17
近一时期各方热议的“中国模式”问题,观点见仁见智,带来不少启发。但我对于这样一个“关键词”或“基本概念”,却总感觉难以成立、难以认同。简述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的“十二大”是与“七大”具有同样历史意义的会议。“七大”的纲领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十二大”的纲领则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七大”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十二大”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道路。因此,各行各业、各单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当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大题目,来自觉安排自己的活动,使自己的工作服从于、服务于这个总目标。离开这个大题目,轻则得小失大,事倍功半;重则南辕北辙,迷失方向。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探讨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我想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不仅与现代化建设内在统一,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内在统一。改革开放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否定,有着特定的历史与理论逻辑,涉及内政外交以及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其历史过程符合现代化逻辑,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正确道路。由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了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构成了一个历史新时期。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突破,而且对世界历史时代的人类文明形态作出了积极贡献。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相比较,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在所有制、经济运行机制和国家治理体系等基本制度层面,而且在社会信念和社会结构层面,形成了“一体”与“多元”相结合、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包容性的社会主义新模式。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继续保持国家政权对经济社会的主导性影响,另一方面则在行政性官僚控制与经济自组织成长的张力中形成了动态的平衡,形成了在经济绩效和发展效率上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模式。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时代“人类文明形态”的论述为参照系,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文明道路;其中所包含的非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政权结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指向一条克服现代化“负效应”、规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内在对抗性的人类文明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侯震 《学理论》2023,(5):5-7
中国式现代化经过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完备的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道路,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向整个世界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以来,“中国道路(模式)”的讨论,引起国内外关注。2010年8月份,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也在它的网站开辟了有关“中国模式”的大辩论专栏。为了深化对问题的研究,本期选登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10”上,6位著名哲学工作者围绕“中国发展道路”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刘宽忍 《民主》2013,(3):13-14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章阐述,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个关键、四项任务”。“一个中心”就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条道路”就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个关键”就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0,(12):46-46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就“中国模式”发生了很人的争论—— 西方存在三种观点在西方,围绕着“中国模式”,人们可以看到二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观点。第一种是人们所说的“捧杀派”。在“捧杀派”内,人们“捧杀”中国的出发点不同。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发展深刻地改写了中国政治生活的逻辑,积累了特殊的经验,体现了特有的规律,形成了特色的道路。中共十七大报告因此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回顾三十年政治生活的变迁,可以发现中国政治发展在价值选择、制度模式、核心机制、动力结构等方面体现了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