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艳梅 《理论视野》2010,(12):21-23
近三年来,我国国内学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稳步推进,二是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发热潮,三是苏东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获新突破,四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人关注,五是国外马克思学研究正在积极展开。  相似文献   

2.
《理论视野》2008,(1):62-62
《文汇报》2007年12月3日发表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汪行福的题为“现在正是马克思有话要说的时候了”的文章说,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报告》第一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在国内外学者的通力合作下已经问世。标志着国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上达到一个新水平。具体来说,该书有以下特点:不仅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的成果,也关注国外社会主义和左派的各种政治运动,不仅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也彰显它的政治生命力:不仅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与影响,是"改革开放"成功消化吸收外来文化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关于"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的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积极意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念指引。2018年中国学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所开展的研究,就是遵循着这个专门指示的精神,去追踪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向,阐发出国外马克思主义面对21世纪的人类"大问题"所给出的"新启示"。2019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将会持续推进对21世纪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和大趋势的探讨,深入关注国外社会主义运动和左翼政党的理论和实践动态,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与研究方法的科学反思促使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健康成长,推动21世纪中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问题意识"是中国学者在解决中国现实和理论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价值导向。这种意识的生成和不断深化,成为推动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这种转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20世纪80年代,在认知和研究范式上实现了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转换;第二是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由原初的"外在旁观"转变为以"中国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全面对话;第三阶段是新世纪初期以来,在研究范式上实现了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俄罗斯存在三个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反思的马克思主义"。以А.В.Бузгалин(布兹加林)为代表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被公认为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及时了解当代俄罗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该学派研究的最新动态,这是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环节,同时,这对于开展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的对话,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生了两次研究范式转型。一是,从"以苏解马"的"一元标准"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二是,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准"到边界"日益模糊"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种转型造成了诸多理论难题。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造成了三种趋向: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论当作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理论思维的前提这一"新教条"的趋向、彻底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解模式,从而存在以清空原有理论基础的学术方式让西方马克思主义全面占领的趋向以及将马克思主义研究变成毫无质性的"千面马克思"的学术趣味问题。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意义上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构想",以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也走过了一个漫长的道路,在不同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未获得独立的学术地位,处于初步译介和外在批判的状况;80—90年代中国学界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走向深化;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呼唤中国学术界,以一种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式,科学地再现90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8.
杜璐 《学理论》2011,(29):25-2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国内学者对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从整体理论内容、主要代表人物、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三个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个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术群,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我们进一步从其他角度深入探讨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8年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适逢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呈现出崭新气象。2018年,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邹诗鹏 《理论视野》2008,(12):37-40
近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集中于新自由主义与新帝国主义的分析批判,而各种取向胶着在一起,使得目前西方左翼阵营呈现出复杂的态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流派及其文本研究持续升温。无论是激进左翼还是后马克思主义,都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当代性问题的探讨。继拉关社会主义模式成为焦点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已引起国外左翼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国外马克思主义,这里的"国外"是地理意义上的,指的就是中国以外的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马克思之后,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或分析或批判).国外社会主义指的是中国以外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大脑中认为,马克思是国外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者,国外社会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殊不知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社会主义不管是在时间上、代表利益上还是影响范围上均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石仲泉 《理论视野》2009,(12):17-18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前是理论研究和党史研究的热点。从2004年夏天始,龚育之和我一起作为北京市邓研中心首席专家,承担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经过五年寒暑,终于在新中国60周年前夕出版。尽管龚育之已去世两年,但这本书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心血。该书最后一编用五章篇幅来试图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本文就是以其为基础作的概括。因为是总结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故着重从历史视角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误区是指人们在认识上长期形成的还没意识到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错误思想和观念,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涉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初步解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5.
稿约     
《理论视野》2008,(3):F0002-F0002
《理论视野》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面向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重点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努力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水平: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并对社会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作深度分析。设有专家访谈、热点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论苑、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观察、党建新论、国际视野、当代思潮、文化与历史、调研报告等栏目。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惠赐稿件。  相似文献   

16.
宋晓东 《学理论》2009,(12):24-25
近年来,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方法论诉求。整体性研究强调以宏观视阈把握全局,彰显整体意识和综合思维。只有以整体性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整体功能。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至少应该明确和坚持五个最基本、最紧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理论参考》2009,(11):15-16
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内涵,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前者是一种现实的追求,后者是一种理论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思考与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的中国化概括;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标准的中国化阐释;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体系的中国化构建。  相似文献   

19.
位旭方 《学理论》2010,(19):66-67
自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日趋增多,学者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含义、体现、意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仰海峰 《理论视野》2009,(11):41-43
本文梳理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转变中三条线索:一是以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为标志的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转变;一是从后结构主义出发对葛兰西霸权理论的后马克思主义解读;一是通过反思消费社会与电子媒介而实现的理论转变。这种理论逻辑的区分,以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