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黄县     
正贾平凹写了一本《老西安》。他笔下的老西安,是给了他无数古籍应典、事家胆量、江山风格、黄土厚俗、民间呼应的地方。我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文学票友罢了,我想写一写老黄县了。有了这个冲动,我又犯难:写老黄县从哪里下手?写它的什么?别人知道的,还用你去写吗?颇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想来想去,复杂不如简单,就从身边入手吧。忽然间,我就成了城里人,虽然楼房是租的。为了给女儿陪读,去年5月10号,我们全家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诗人黄殿琴以其清新隽永的诗歌崭露头角,步入诗坛。她赠与我的薄薄的诗集《多梦季节》,在我的阅读史上留下了很深印迹。她的诗作轻柔,细腻,透明。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她如鱼得水,倾情诠释内心的绵绵情感并辐射着身边的现实和生活;诗中充满源于生活的灵光闪现、对未来的希冀和无尽的幻想。之后,写诗之余,她转向散文体的写作。十余年下来,出版了十几本书,是一位创作精力旺盛的女作家。她永远是一个走在时间前面的女人。她这样说:“我时常为时间、空间、万物、宇宙而感动,它们是智慧的动力;我也时常为体悟到的‘诗歌之重’…  相似文献   

3.
不得不说     
《新青年》2004,(2):33
去年过圣诞节,公司里同事互相买礼物,规定只花5元钱。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放在一个大信封里,每个人再从信封里随意抽出一张纸条,抽到谁就给谁买礼物。这样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礼物是谁买的,也许会有一份意外的惊喜。我收到的礼物是一个掷色子的玩具。我有些惊奇,也有些不解,为什么送给我一个掷色子的玩具呢?后来问其他人,原来洋人们认为亚洲人都喜欢赌博,所以同我开了一  相似文献   

4.
曹世钦是我的老领导和老师。他诗歌和散文写得漂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上中学的时候,便读过他发表在报刊上的诗歌,他在书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我家客厅墙上新挂上了老曹赠我的一幅画儿。画面上是三组花儿,中间是一个长颈玻璃花瓶里插的菊花、梅花;右侧一个花架上摆放的是花盆里盛开的兰花;左侧一个凳子上摆放的是一个水仙盆,里边有一簇盛开的水仙花。他在画的右上角题写了这幅画的题目和作画时间及作者:"天趣盎然甲戌菊月世钦"。"甲戌秋月"即1994年的秋天。  相似文献   

5.
细雨姐:你好!我有两个问题要问你: 第一个问题是:我的心情总是很压抑,总怕失去身边的好朋友。因为我是一个直性子的人,有什么说什么,我真怕哪天把朋友们全得罪了,你说,一个直性子的人,怎么才能避免得罪人呢?  相似文献   

6.
云端的舞蹈     
九月的傍晚,阳光细致而温暖地打在身上.如织的人潮在身边经过,汽车尖利的鸣笛声就像夕阳的一道划痕.六十多年前的这座城市,也曾苍老、颓唐、身处绝望.曾有一群孩子,在那个年代、在东欧的一个小镇,也和我生活着的这座城市一样,遭受劫难.他们再没有长大.我庆幸,我能在一个午后,走进他们纯真浪漫的诗歌与绘画中.  相似文献   

7.
你会是我把名字写10遍的那个人吗?这世上感恩的方式有多种,而我喜欢写下恩人的名字,而且写10遍。我写的第一个人名是妈妈的名字,我认为最应该感恩的是伟大的母爱。我17岁那年母亲去世了,想妈妈时就去坟头上炷香,烧些纸钱.或者捧把新土培在坟边。可后来我去了北大荒,想妈的时候只有在日记里写些思念的话。我就是在写这种日  相似文献   

8.
感觉汪曾祺     
温暖的汪曾祺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汪老的文章。非因他是名人,是心里很想很想。从未见过汪老。只听人说,他身高不够七尺,是个很不起眼的老头儿。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不起眼的人,往往有很强的内在力量。有这种感觉的人,不止我一个,还有一个刘恒。他在《冬之门》里写了一个复仇故事——最后把土匪头子杀了的,不是大块头的英雄,而是最没能力杀人的一个厨间的委琐的饭夫。《冬之门》让我一夜没睡好,  相似文献   

9.
安宁 《新青年》2007,(3):15-16
捡来的小P孩我是5岁的时候才回到父母身边的。因为超生,我像不断要迁徙的难民一样,被父母放到各个亲戚家里,一呆就是一年。在最需要母亲怀抱温暖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一个人睡在陌生冰冷的大床上。亲戚们都说,这真是一个安静到让人心疼的丫头。可是  相似文献   

10.
心薇 《海内与海外》2012,(11):70-71
读到这本叫《背着大象上街》的书,我打开了这本封面墨黑墨黑的书。这一看不打紧,我将这部足足21万字的书悄悄带回了家。读了三天三夜,终于读完了。有点儿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又起身上网百度唐小冲其人其文。果然,唐小冲就在"身边"。因为这是一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上海本地作者。其实,从《背着大象上街》这本书里,我已经看到了唐小冲写的其实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读到那些地名,长乐路,港汇  相似文献   

11.
为爱痴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冬季的一天,我乘坐公共汽车下班回家,身边站着两个中年女子。听谈话知道两人是多年未见的熟人。其中一个中途下了车,留在车上的那个人感慨地和同行的人谈起了刚下车的那个女子。于是我听来了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大约15年前,那女子还正当好年华。她和男友是一对  相似文献   

12.
不要贪婪     
在新一年到来的此刻,我的心里十分真实地涌动着这样一句话:“人,不要贪婪。”这句话,我不仅在讲给自己,讲给家人,讲给自己身边亲近的人,也似乎渴望着讲给我们共在一个时光中生活的许许多多陌生的人。  相似文献   

13.
华侨女诗人刘莹姿是阿绵兄的母亲。阿绵兄嘱我为其先母的诗写些读后感,足见其一片孝心,我怎敢推辞?况且,我拜读了阿绵编的《莹姿诗文选集》,亦颇有感受,怎能不写呢。刘莹姿(1909—1991),1934年随夫林芳声侨居马来亚,先后在新加坡、吉隆坡、马六甲等地华文中学任教。是新加坡诗歌团体“吼社”社员。当日寇侵华之际,她发表了大量诗歌抨击日寇,表现了爱国赤子之心,在侨界影响颇大。她的歌是一声声战斗号角,激励着侨胞们团结抗日救国。1936年6月写的《愤怒的黄河》,是她的压卷之作———愤怒的黄河/一匹壮烈的…  相似文献   

14.
我爱沙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父母生病或去世是我们与死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母亲从未吸过烟,可是却得了无法医治的肺癌。一天晚上,我躺在她的身边,听着她的呼吸伴着床边闹钟“滴滴”的声响,我第一次意识到时间总有一天会把我们分开。我下决心要在母亲生命最后的这段时间里尽量多陪陪她,这并不是出于要尽儿女的责任,而是因为我希望能在她的身边,我喜欢听她放声大笑,我希望能安慰她,同时也从她那里得到安慰。但是,找时间陪母亲却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挑战。像我所认识的人一样,我是一个大忙人。我有丈夫,有一个顽皮好动的4岁的儿子,我还要尽家庭主妇之责,…  相似文献   

15.
正喜欢诗歌的人,用诗歌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热爱诗歌创作的人,内心世界大多是强大的。那么曲折漫长的诗路,没有千难不憷万苦不辞的精神,怎么能一首又一首地写下去呢?扛着梦想,与诗歌狭路相逢的诗人马克,已经在诗路上走上30多年了。多年的军旅生涯,不可涂改的底色马克早年主要的作品,大都是写军旅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我在身边找不到一个可以相信的人,知道您是很受大家信赖的心理咨询师,我也来找您了。现在的生活中我遇到了一个自己也弄不清的难题。”一个文静的女孩面带愁容走进心理咨询室,这样开始了咨询会话。会话中我知道了她的故事。我今年23岁,在打工中认识了一个男人,大约30岁左右。我们在一起打工,逐渐地有了交往。于是,他开  相似文献   

17.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18.
时空命案     
花涯 《新青年》2015,(2):57
[一]我叫王勇胜,今年8岁。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会这样敌对我。明明是他们有错在先,我只是没收他们的糖去告诉了老师而已,这难道也有错吗?我们难道不是要做一个正直、无私、善良的人吗?小溪里是我颓唐的影子,然而忽然间,却又映出了一个大人的身影。他来到了我身边,我看到他的脸上有一颗黑痣,在同样的地方,我也有一颗。"喂,小家伙,一个人很无聊吧?要不要和叔叔一起去玩?"我抬头看他,  相似文献   

19.
爱成一个圈     
薇拉 《新青年》2005,(2):16-18
1、没有人会比我更爱卓沉。可是,没有人相信。2、22岁的时候,我从英国回到这个纸醉金迷的城市。浦东机场比虹桥机场更华丽也更耀眼,可是那并不妨碍我每一次从虹桥起飞,在虹桥降落。22岁那一年,我在这里遇见了卓沉。我看到他的时候,他就站在人群里。人群里的每一张脸孔都写满了表情,期盼、焦急、甜蜜,各式各样,每一个走出的人似乎都能给他们带去一个希望。可是卓沉的脸上什么也没有,平静得有些怪异。他矗在那里,格格不入。我经过他身边的时候,看清楚了他穿的球鞋的牌子,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穿过耐克的鞋子。因为我忽然发现,原来阿迪达斯的更…  相似文献   

20.
肖峰 《新青年》2004,(7):40
老师:你好!我是一名女职员,进公司以后,我一直表现很出色。谁知这时我身边又新来了一个女同事,她的表现更出色,一下子就抢了我的风采。我不甘人后,更容不得别人比我更出彩,所以我就把她当作了自己必须打败的竞争对手,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要和她一争高低。每天我们俩都想出风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