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传在明代鼎盛时期,宫内外的太监总数约有十余万人之多.其中既有掌管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的太监,又有专在内宫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太监,也有守卫皇陵或看管皇家围场(狩猎地)的小太监.到了清代,太监权力已逐步削减.至清末,据说“大内”太监所剩不过千把人了.待到民初,末代皇帝溥仪被鹿钟麟逐出紫禁城的时  相似文献   

2.
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7月11日,伟大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受明成祖朱棣派遣,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远航。此后二十八年,他共七次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洋、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沟通了海上“丝瓷之路”,扩大了中国与西洋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船队的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之多,气魄之雄伟,组织之严密,技术之先进,影响之深远,为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首航比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奥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  相似文献   

3.
在影视圈这样的父系社会里,撇开那些镜头前媚眼如丝、摇曳生姿的女星,另有一些并不作为视觉承担的女性存在,她们悄然地躲在镜头之后、监视器之前,无论何时提到她们,总是特意强调性别———女导演。她们的作品总是被扣上"女性主义"的帽子,不管她们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但这些掌镜的“三八红旗手”们终究还是走上了风口浪尖,掀起了狂风骤雨,成为中国最有“权势”的女导演,不是用美貌,而是用镜头迷了众人的眼。  相似文献   

4.
孔晓光  彭夫 《前进论坛》2009,(12):36-37
高雁卿认为,无论作为医生、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主委,还是作为市政府副市长,都必须牢记毛主席的"两个务必",牢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5.
罗丹.无论曾经还是现在始终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名字,他的作品引无数人顶礼膜拜。他是卓绝的,正是因为他的卓绝,才有一个女人,无论多么才华横溢仍是被无声掩埋;无论经历怎样的挣扎和突围仍是逃不开他那金碧辉煌的阴影;便是疯掉了,他仍是她日夜呼唤的名字。只因为.她曾是“罗丹的情人”。她的名字叫——卡米尔·克洛岱尔。  相似文献   

6.
马寅初(1882~1982),中国现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历经三个时代,跨越两个世纪;曾被蒋介石软禁,也曾被诬为"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即使这样,他硬挺挺活到了一百岁。  相似文献   

7.
陈朝祥 《前沿》2009,(11):26-29
郭嵩焘的政治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对传统吏治的批判,二是结合其出使西洋的个人经历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改革吏治的措施。对吏治的批判集中于三点:颟顸无知,虚骄自大;徇私枉法,颠倒是非;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改革吏治的具体措施,一是治吏从严,治民以宽;二是以循习"西洋政教"为"本源之计"。  相似文献   

8.
晏默存 《春秋》2020,(2):55-58
他是南宋出使金国最早、次数最多、成果最明显的外交使臣。他四次使金,次次如赴雷区;两度被扣押拘禁,时间长达11年之久。面对高官厚禄、威逼利诱,他不辱使命,从容就义。由于宋朝重文抑武,导致军备薄弱,常吃败仗。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宋朝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在外交上可圈可点的成效不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少,而真正称得上卓越的外交家更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9.
班超,字仲升,古扶风安陵人,是东汉一代名将。他为开通中原与西域封闭60余年的联系通道,以壮岁之年,慨然出使西域达30余年,涉险历难不计其数,但每每被他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宣传部长强建周被称为"史上最牛宣传部长"。他就学校滥用万名学生身份证办理信用卡一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马上要在网上公布消息,而且要占领天涯(知名网络论坛——编者注),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三江侗族自治县,通常都说"吃油茶"而不是"喝油茶",因为油茶是我们的正餐。无论在乡村还是县城,一般的家庭早餐和中餐都以油茶为主,吃油茶成了我们日常饮食当中最密不可分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孙爱霞 《理论月刊》2010,(9):124-126
郑孝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因就职于伪满而被冠以汉奸骂名,亦因较高的诗歌成就而被视为同光体"闽派"的代表。观其晚清时期诗作,郑孝胥对维新变法、庚子国变、光绪驾崩等家国大事均有所记录,这些诗作蕴含着强烈的家国悲怀,反映出晚清士大夫对时事的关注,折射出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桥西区政协委员王广策,现任河北保龙仓商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自他1996年10月加盟保龙仓公司,随着企业一同起飞。一路走来,王广策以敏锐的心智和缜密的思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零售商业的佳话。走近王广策,示人的是儒雅的外貌和深邃的目光,及至交谈,我们读到的王广策是一个冷静的人,无论描绘梦想,还是鼓舞士气;无论创新理念,还是展示思辨,他总是目光沉静,胸有成竹;王广策还是一个富有内涵的人,在他儒雅、平和的外表下,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这思想的深度决定着他的人生高度;王广策更是一个自信的人,他…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做官的就有贪有廉,廉洁的称清官或廉吏,被当时和后代人所敬仰;贪黩的称贪官或赃官,如果他的名字能留传下来,则落万世骂名。有人说,在贪污受贿的环境中,个人很难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古代办贪污案常常牵连一大片,就是这个原因。其实不然,关键还是在自己,就看自己有没有"拒腐蚀,永不沾"的意志和决心。东晋吴隐之,字处默,鄄城(今属山东)  相似文献   

15.
<正>无论郑和下西洋还是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都是在"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政治期待中进行的。两支庞大使团所经之处通过各种方式,调解该地域国家部落之间冲突,消除隔阂,维系海上与陆路交通顺畅安全,迎来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区繁荣稳定局面。永乐登基之后,在筹备迁都北京之际,又柔远怀人,派郑和率船队远航与傅安、陈诚出使西域。这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性大事,两者伟大成就于永乐十九年正月朔旦,在奉天殿的盛大庆典上交相辉映,展现了皇朝的开放心态与引领世界的文化、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6.
于宛尼 《传承》2011,(3):55-55
用工荒的真相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在一些地方,有被渲染的成分。无论对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说,还是对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而言,用工荒、招工难会不会扮演"双面神"的角色呢?《工人日报》(2011年2月24日3版)  相似文献   

17.
苏武牧羊。苏武,西汉出使西域、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者,苏武尽忠守节,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中,他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宁死不屈。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不屈服,面对北海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仍然不屈服。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苏武牧羊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并为后  相似文献   

18.
"无论你是富裕还是贫穷,无论你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家园。"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满运来凭借着对祖国家园的理解与欣赏,不畏惧山高路险、地热天寒,走、问、访、看、了解祖国大江南北,把自己对家园的热爱凝聚在按动快门的一霎那,把家园中感兴趣的东西变成精彩的画面。  相似文献   

19.
李英芬  贺玉琼 《前沿》2011,(23):216-219
"民族自决权"自诞生以来,对建立近现代民族国家、推进世界非殖民化过程以及奠定现代国际关系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项20世纪在国际关系史上被广泛援引的法律原则,现在却经常成为分离主义分子为其分裂国家的行为所提供的辩护理由,导致一些多民族国家面临着分裂、瓦解的威胁。那么,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是"民族自决权"理论本身在现代社会已没有了发展空间,还是它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有意引向了误区?民族自决权能否为分离国家的行径进行辩护?在当今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势下,应如何对民族自决权的概念进行界定?民族自决权原则又应如何定位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20.
为官一任,是留下清白和美誉,还是留下贪迹和骂名?自古以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为官清廉,死后其子以上山背柴为生。孙叔敖留下的是美誉。相反,民国年间,路南县县长许良安贪赃枉法,在他死后群众给立了一块“遗臭碑”,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