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科学地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作了新的概括。“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根本宗旨 ;坚持“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客观要求 ;新时期实践党的宗旨重在坚持“三个代表”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只有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勇于创新、推动发展;只有在创新和发展中,才能真正实现“三个代表”。正确认识“三个代表”与发展和创新的关系,是深入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的需要,也是在实践中通过创新,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梅宪宾 《理论前沿》2007,(12):25-26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真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是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两大理论框架;“三个有利于”发展为“三个代表”是一般和个别哲学原理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是不同时期党内认识最新成就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蕴含丰富、深刻。宗旨观念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创新精神是“三个代表”的灵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增强宗旨观念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概括起来为“不新:不深;不全”: “不新”,认为“三个代表”没有什么新东西,理由是第三个代表原来党章中就有;第一、二个代表,在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中也早有这样意思的话。我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什么关系呢?叫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但是,又要充分了解一个时代背景:当时,邓小平理论是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个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阶段;而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各项工作的总纲。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三个代表”是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的新的理论基础;是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当前 ,全国上下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 ,也是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其中最突出的有三个特点 :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所讲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最终所要实现的目的是根本一致的 ;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作到了与…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的直接应答,政治合法性蕴涵是“三个代表”的应有之义。从政治合法性的层面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完整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消除“三个代表”研究的盲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政治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意识形态基础、群众基础、法理型基础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四新归一新”的评价和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一系列有关执政党的建设和治国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为我们进一步系统深刻地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即:“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在统一;“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理论的内在统一:它十分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党的自身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奋斗目标、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本质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深刻地反映了以人才为载体的知识、科技、信息等获取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上的把握。人才工作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管人才是人才强国的组织保障,创新人才管理制度是实现党管人才的关键。其思路可以归纳为三句话:更新观念,改革体制,创新机制。首先是更新观念,用“三个代表”人才观克服不合时宜的人才陈腐观念。“三个代表”人才观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核心是反映中…  相似文献   

14.
作者结合自己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认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群众观、社会观和文明观。文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提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新世纪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党的执政规律和治国方略,把依法治国的思想和精神体现到团的一切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基层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基层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就要按照“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企业文化;团结带领员工做好各项工作,推进企业稳定和发展。而基层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的关键,则是永远保持共产党员自身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 ,正确认识并在统战工作中全面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是开拓新世纪统战工作新局面的一个重大课题。“三个代表”思想 ,是新世纪爱国统一战线的纲领 ,它从根本上指明了新世纪统战工作和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大方向 ;“三个代表”的学习贯彻 ,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 ,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 ,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 ,新世纪的统战工作也必须根据这一精神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体现“三个代表”思想最充分的时期之一。所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源头,而“三个代表”则是延安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关于“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就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与延安精神二者的统一。江泽民同志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三个代表”的精辟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创新,是全党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一、“三个代表”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纠正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  相似文献   

18.
一、概念“正名”《论语-子路篇》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一“正名”原则至少在指涉纯概念比较时是适用的,因此在深入论述“三个代表”思想与儒家文化关系之前,有必要首先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作一明晰的纯逻辑性体认,同时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偏狭性理解。(一)“三个代表”思想简析“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谓“先进生产力代表”指党的言行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为全面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与“三项教育”具有贯通性,所以,贯彻“三个代表”、做到“三个代表”,可以深化“三项教育”,推动公安队伍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 “三个代表”的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