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表明,产权关系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核心成为产权理论的核心问题,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现的社会公平成为产权绩效评价的标准.西方产权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基于资源稀缺性,而要求达到的资源有效配置,产权起着保护私有制顺利运行的作用,因此是法权关系决定经济关系,以效率作为产权绩效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若干年前,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两个范畴的区分,为迄今的改革实践扫除了理论障碍.经济改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分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前者是生产关系的内容,后者是生产关系的形式.由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决定: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选择多种经济体制;一种经济体制同样可以被多种经济制度所采用.于是,经济改革被精确地称为经济体制改革.也就是说,经济改革要改变的是生产关系的形式,而不是内容.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来说,要改变的不是公有制本身,而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即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的本质体现,它的性质与特点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公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混合经济的劳动关系和私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和矛盾虽有不同,但都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法律重  相似文献   

4.
论当前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造成当前农村一系列问题的制度原因。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按照"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思想,坚决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借鉴"金股"制度,对农村土地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股份制改造,在保证国家终极所有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真正的土地自主权。  相似文献   

5.
魏丽莉 《唯实》2011,(10):61-65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体现了不同产权形式安排下中国共产党和农民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还权赋能,不断保证农民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发展权利的历史,这是党执政兴国、富民安邦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建立行政权力在市场活动中的合法边界,在保障和尊重农民参与市场的交易权利和选择不同产权形式的自由权利之间达成均衡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根本制度,土地权益是农民的重要权益。最新一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对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依法有序流转农村土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确权登记推进过程中,目前还面临诸多困境,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不清晰,农民针对"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公平诉求比较强烈,"离农"、"弃耕"农民的土地承包权退出乏力,登记管理遗留问题等。为此,应进一步厘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标准,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实现形式,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救济制度,进而不断促进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改革城乡差别权益制度,使亿万农民一起分享现代文明,共同实现"中国梦"。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城乡差别权益制度主要有以下:城乡不统一的产权制度。目前中国城乡产权制度是不统一的,比如城乡土地产权制度、住房产权制度就不完全一致。具体说,城市土地属于国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城市居民住房多私有且可以市场交易,农民住房虽私有但不能市场交易;等等。城乡不统一的产权制度使城乡之间的人口和劳  相似文献   

8.
产业资源跨区域交易制度成本及交易环境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分税制的财政体制、闭合型的行政区管理体制、集权型的政府体制所形成的制度架构衍生的"市场分割",构成了区域共同市场内多重行政利益博弈关系,诱发了区际政府间、部门间的非合作博弈,不同属地的企业跨区域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交易成本提高,抑制了企业跨区域交易的动力,致使企业更倾向于地区或部门自给而不依赖区域市场交易.促进工业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要重视跨区域交易环境改进的制度安排,由市场化非物质基础积累、区域公共管理、独立自由的经济主体、服务与协调的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互动合力能降低工业生产要素跨区域交易制度成本,因而是新制度安排目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国家,"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而农民问题的解决又始终和土地问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我们党领导下的70年革命和建设中,农村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是围绕着土地制度展开的,并对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分析和总结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农村经济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把握今天,预见未来.从"耕者有其田"到"耕者有其权"在党的70年历程中,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段从"耕者有其田"到"耕者有其权"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三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变革.这一发展过程是我们党把我国农业逐步引  相似文献   

10.
邱敦红 《学习导报》2012,(12):20-2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资源。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制度,是构成生产关系和一切经济关系的基本要素,对农业社会文明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土地问题始终与江山社稷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是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更替和农民革命的关键问题。所以“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尽管在中国断断续续地喊了几千年,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道“千年难题”的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在保证公有制经济一定数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实现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保证,还有利于克服市场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制度的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显现与土地制度的变革是紧密相连的."三农"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农民问题就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农业问题就是农业土地经营问题,农村问题就是农村城镇化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村土地制度及有关政策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逻辑建构(一)土地产权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西方产权学说认为,土地产权是法律上对土地归属关系的权利规定。这一理论更多涉及价值判断的成分,并未追溯到土地产权的概念本源。马克思通过"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分工—所有制—所有权"的逻辑考察线索,科学地揭示了土地产权的本质属性,即土地产权是生产力动态发展的结果,体现着经济权利在不同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分配,是与社会生产方式相符合并由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看待和判断不同所有制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接着阐述了我国由发展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决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实际依据以及实行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成就.文章还指出要分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最后提出应关注和扭转目前我国由"公有制为主体"向"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转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宗寒 《探索》2011,(3):55-62
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基础。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仅是把政权和上层建设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还必须确保把主要生产资料和经济命脉掌握在由国家代表的人民手中。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基础。建设社会主义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但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居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居主导地位,才标志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生产力基础,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发展国有经济,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也是信用经济。为了保证市场交易的安全 ,交易双方的个人信用档案就成为交易者最关心的信息 ,失去诚信的人将失去交易对手的信任而失去交易资格 ,最终被逐出市场。这一事实将促使每个交易者更加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 ,以诚信交换诚信。那么 ,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诚信且能够产生诚信 ,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守护神计划经济是行政经济 ,靠行政命令保证交易的进行 ,而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以契约来保证交易的进行。市场交易契约实质上是交易双方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并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十分重要的论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通过对物的占有而相互之间发生的生产关系。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认识的所有制基本形式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此外还有由它们所派生出来的各种混合所有制。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由人们对生产资料在不同范围内、不同程度上的共同占有而发生的生产关系,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比重也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是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在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党的十五大在一些人们以往认识很不一致并且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突破。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了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第二,确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严重的土地抛荒背景下,村组对土地承包关系的调整维系了基本的农业生产秩序,但这种做法并不为国家的土地政策所承认,由此而产生了土地确权中的大量纠纷和矛盾.在刚性的国家政策约束下,农民土地承包权利最终物权化了,这意味着村组依据村庄公平原则进行的土地调整变得无法操作.文章将以湖北罗村为例,展现农地制度从村社本位到个人本位的演进过程以及所导致的后果.由于土地作为农民生活保障和国家战略资源的双重身份,对土地的一项功能的强调都要以另一项功能所能承受的底线为限度.在此基础上,基层组织的转型与建设是当下调和两种功能的一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在当今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标志着发展观的转变,体现了从"阶级斗争"向"阶层和谐"的哲学转型,与科学发展观构成了新时期发展的基石.它所揭示的内容、涉及的主体和主题、所协调的利益关系、规范的行为、要形成的结构、要规范的道德心理等,都是围绕社会阶层这个轴心展开的.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实现由统治型向社会管理型、由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由集中管理型向市场调控型转变.整合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应该是政府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稳定完善双层经营机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才能引导农民珍惜土地,增加投入,培肥地力,逐步提高产出率;才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保持农村稳定。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决不能动摇。”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承包关系,即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户向集体承包,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说家庭承包经营是主要形式;二是说土地主要由家庭承包经营。农村改革以来,这一经营体制,作为党在农村的一项最基本的经济政策,一直是明确和稳定的。但随着农村第一轮土地承包陆续到期,开始第二轮土地承包,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意缩短土地承包期;二是收回部分承包地。为此,中共中央召开全会专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