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大科学时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向桐  张立静 《求实》2005,(8):38-41
理想主义科学观和功利主义科学观,都是从单维度来看待科学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的社会组织程度越来越高,并且科学与技术已经融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科学家应该承担起特殊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近读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演讲,感觉颇有新意。他批评一些大学功利主义抬头,导致急功近利和学术浮躁。他认为,大学的官本位倾向影响了学术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大学作为时代和社会灯塔的作用就会逐步失去色彩。  相似文献   

3.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近年来在农业生产领域盛行的生态农业就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我省农村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可解决当前及今后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丰富的正义理论先进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社会基础;先进的文化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精神载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伦理实质.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教育的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而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但是,长期以来,科学教育的人文缺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问题的根源同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科学观和科学教育观密切相关。当代科学教育的特点是倾向于把科学知识作为科学教育的全部内容,而很少考虑这种科学知识产生的文化背景,没有能够在整个文化背景中考虑创造这些科学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忽略了人性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科学教育的人文化就是要实现科学观与科学教育观的转变,将科学教育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教育充分体现科学及其教育的人文本性。科学教育的理想模式应将知识教育、文化教育、创新教育、生命教育和幸福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并将其建立在幸福教育基础之上,目标是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内部来看,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精髓——对民主精神的彰显和对和谐理念的追求,就能实现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之间的耦合贯通。从外部来看,把握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良性互动的五个维度——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社会维度和生态维度,从这五个维度向外延展,不断健全和发展协商民主,就可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浙江地方民俗文化与外来文化互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地方文化事象.任何一种地方民俗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这种融汇了物质和精神、历史和文化的具有地方性、传承性的民俗,成为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逐渐与外来文化接轨,并相互交融渗透,共同作用于地方经济和文化.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作一粗浅探讨,主要从互融的产生、发展、健全等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立  陈星 《新视野》2007,(4):91-93
台湾目前选举文化的形成,有政治制度及其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资源分配模式的影响,这种因素构成了台湾社会选举文化形成之"硬"的一面;而从影响文化之"软"的因素上来说,其形成则是由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传统行为方式与思维模式的影响使然。台湾选举文化所呈现的景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思维模式在西方选举模式下的冲突与妥协,其背后所蕴含的预设,其实是中西两种文化的紧张,这种情况不能不影响到制度的创制,而且,在若干情境下,还有相互抵消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主政宁德期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帮助宁德越过了贫困线,其成功实践被称为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典范。从习近平《摆脱贫困》专著中,分析"宁德模式"的生成及其所蕴含的执政理念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有机体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对社会作一种“有机”的解释,即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结构之间在一个统一的社会整体中相互联系、影响和促进,它们既构成整体,又相互促进,各自不断发展.这既是对社会的一种总体性定位,又是对其总体化的深入.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内在丰富性及其表现出的时代张力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