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担心"钱被骗得太少,警察就不重视"的心态,有其现实基础,也引发诈骗案件被害人的共鸣,成为民生痛点。原来,依据最高法、最高检的《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罪的案值"数额较大"的标准(也是刑事立案的标准)是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支付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支付方式,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支付诈骗犯罪日益猖獗。"网络钓鱼"作为网络支付诈骗犯罪形式中最典型的一种犯罪形式,主要的典型类型包括:非法获取账号、假淘宝钓鱼网站、冒充淘宝卖家等等。"网络钓鱼"的侦查难点主要有:个案满足立案标准存在困难、受害人的不积极配合、缉捕追赃存在难点。造成侦查难点的原因是:个人及侦查机关对此类案件的重视程度不够、立法不够完善、涉案人员分布范围广、传统侦查体制方法不适合网络案件侦查。应从数据接收、网络交流、网络支付等几个方面提出侦查对策和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融合传统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以及类似人际传播的双向交流特点的网络诽谤犯罪撼动了传统诽谤犯罪立案管辖的理论和规则。公诉案件的网络诽谤立案管辖存在对公安部解释的适用效力、标准、度的问题;自诉案件的网络诽谤案立案管辖涉及证据的收集、证明标准问题。由于网络空间具有的种种特殊性,现有法律法规远远不能满足遏制和惩处日益增长的网络诽谤犯罪立案管辖的需要,根据目前我国立案管辖的立法现状,结合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应明确公共言论与一般言论区别对待的基本原则和审慎运用刑罚原则。法律或司法解释对网络诽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应予以明确列举,增设网络诽谤不处罚的例外规定,建立网络诽谤自诉转公诉的合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立案登记制的确立,标志着选择性司法的终结。但转型期人民法院通过立案审查对纠纷进行选择性司法又有其深刻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原因。以立案登记制取代立案审查制,首先体现为法院在立案程序上已从职权模式转向诉权保障模式,更深层意义在于法院的司法角色或说职能应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但在通过立案审查制采取选择性司法的三大因素仍然存在,在我国社会仍将处于较长时期的社会转型这一大背景下,平衡好立案登记制有诉必理、有案必立与受理"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几个方面问题:第一,把握好立案过程中登记与审查的关系;第二,确立司法有限的理念,明确受案范围;第三,倡导纠纷多元化解,尽快建立诉前强制调解程序;第四,规制与防范不当行使诉权特别是滥诉行为。  相似文献   

5.
律师在代理案件的过程中遭遇"立案难"是个普遍的现象,对于一些法律规范缺位、指导判例匮乏和审理难度较大的案件,某些地区法院的立案法官往往不愿受理或者不敢受理,而利用自由裁量权将当事人排除在法院之外,从程序上就判定了当事人的败诉,使得债权人的维权之路还未开始就已结束。其中追究公司股东未清算责任即是一例。本文拟就律师在此类案件的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立案难题做一个归纳总结和浅析简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立案难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而立案审查制度正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对法院的案件受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以立案登记制度代替当前的立案审查制度,对依法应该由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本文在对立案审查制度和立案登记制度进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如何顺利实施立案登记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尽管"两高一部"在2016年就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如何适用法律做出了专门的司法解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办理此类案件仍然存在共犯主观明知、诈骗数额、关联犯罪等法律认定难题。解决电信网络诈骗认定中的这些难题,需要结合案件情形以及庭审中控辩双方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学》2019,(5):23-35
案件压力是人民法院一直以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立案作为司法系统的"入口",承担了繁重的压力化解任务。法院在立案环节采取延伸审查范围、向外分流案件、开展诉前调解、制定立案政策等方式来化解案件压力,实现司法供给与司法需求相平衡。但是,压力化解策略的过度使用会对案件受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引发立案难等后果。登记制改革在规范案件受理活动的同时却限制了压力化解策略的使用,导致法院案件压力的阶段性增加。在法院仍面临"社会过度复杂性"背景下,在立案环节化解案件压力不可避免,比较妥善的选择是以"组织复杂性"应对"社会复杂性",即构建复杂化的立案制度结构,实现案件受理与压力化解的适度分离与相互共存。  相似文献   

9.
对刑事立案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志建 《法学杂志》2002,23(5):8-10
立案活动不具有证明或确认犯罪的实质功能 ,其必须符合“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法定条件。它的法律意义在于为全部的刑事诉讼活动提供合法的依据。而立案前的审查既不是对受理案件的审查 ,也不是对有关案件事实的调查。立案前的审查不能采取侦查或类似侦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刑诉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查办渎职犯罪案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以往单纯的“以人立案”的立案模式已渐渐开始不能满足于当前的办案需要,而“以事立案”的立案模式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呼声也越来越大.本文试从“以事立案”这一立案模式的现状、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其在查办渎职犯罪案件中所具有的优势,以便能更好的开展查办渎职犯罪案件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冯茜 《金陵法律评论》2005,(4):133-137,143
运用叙事学理论和复调小说理论,对霍桑<红字>的矛盾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部作品存在多种声音的叙述:第一,叙述者的声音;第二,隐含作者的"声音";第三,小说中海丝特·白兰、丁梅斯代尔、齐灵窝斯三位主人公声音的在场.由于多种声音的出现,读者在解读作品时能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及<红字>中存在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民事主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其个性化的价值特点,对这些个性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民事主体整体的价值定位。民事主体除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之外,还应注意到它作为一种制度在整个民法体例构建中所起的作用,即民事主体的体系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附随义务的本质不在于是否由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而在于它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派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代咏物词的发展可分为承袭期、反正期、高涨期和汇合期四个阶段。承袭期注重描绘物象的外在形态,风格冶艳;反正期开始赋予事物以生命和情感,朝着敦煌、盛中叟原创期咏物词的录城大道反正、回归;高涨期更多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并在时代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家国身世之恨的新主题;在汇合期,家国之恨已成为咏物词创作的社会心理基础,而且不同词派都注重谋篇布局、造语运典、仍律合韵之法,表明南宋后期雅化、诗化已成为词体创作的共同蕲向。  相似文献   

17.
中小城市仲裁工作是一个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角落。笔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总结出了在中小城市发展仲裁事业的全局思路和具体应该采取的措施,为我国中小城市的仲裁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婚姻关系模型理论与离婚法律制度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关系理论从来都是婚姻制度的实质性基础。如果说离婚制度研究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学术进路,那么婚姻关系理论则反映着整体的、宏观的、基础的婚姻定位、婚姻意识和婚姻观念,它融合了学者对婚姻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从“认识婚姻和塑造婚姻”的角度彰显着和实践着婚姻法的根本使命。对婚姻关系有着怎样的认识和定位,从根本上决定着离婚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离婚案件的处理方式,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塑造婚姻”。婚姻关系理论对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考量,鲜明而深刻地体现在离婚制度中。一、不同婚姻关系模型的理论争锋关于婚姻关系理论,丰富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