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印尼华侨的各种认同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尤以政治认同的变化为突出;由于政治认同的变化在诸认同变化中是一种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它对印尼华人社会和华印(尼)两族之间的关系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本文拟主要论述引起印尼华侨政治认同变化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及其过程,并探讨由于这一变化对印尼华人社会和华印(尼)两族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在20世纪,华侨华人问题曾经四次引起学术界关注。第一次是20世纪初南非华工的问题;第二次是一战后欧洲华工问题;第三次是20世纪50—60年代东南亚国家出现"排华"问题;第四次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崛起与海外华侨华人关系问题~①。每次华侨华人研究成为研究热点时,都有大量高水平研究著作问世。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发展日益密切,华侨华人研究掀起了新一轮高潮。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国学界开始重视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但拉丁美洲的华侨华人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高伟浓教授撰写的《在海之隅:委内瑞拉与荷属加勒比地区的华侨》(上下卷)(以下简称"《在海之隅》")于2019年4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对拉丁美洲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新的突破和补充,开辟了该地区华侨华人研究的新篇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改善该地区乃至世界华侨华人形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塞尔维亚地处欧亚十字交汇之处,地缘优势十分突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一环。由于华侨华人移居塞尔维亚的历史并不长,学界对其关注和研究甚少。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华侨华人移居塞尔维亚的最初目的多为经济考量。但是,在移居塞尔维亚后,华侨华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在政治上起到了增信释疑,推动中塞两国关系发展的润滑剂作用;在经济上起到了联通中外以及塞尔维亚与周边国家市场,促进中塞两国以及塞尔维亚与周边国家经贸发展的黏合剂作用;在文化上起到了促进了中塞两国文化相互借鉴,彼此交融的融合剂作用。华侨华人在塞尔维亚这一系列"现身说法"均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密切吻合,从而有效地助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塞尔维亚的成功落地与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在塞尔维亚的成功落地及建设也为华侨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在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史中,华侨华人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华侨华人特别是华商对于促进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起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关于拉丁美洲华商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拉美华人经济和华商的历史发展进程主要分为两大时期:早期拉美华侨华人与华人经济的兴起时期(1840—1945);战后至21世纪的拉美华侨华人与华人经济发展时期(1945—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企业不断走进拉美,拉美华商团体在中国企业投资中起了重要的助推和桥梁作用,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1990年8月,我国同印尼复交,中断了近1/4世纪的印尼华侨华人同我国的关系,又重新逐步活跃起来。印尼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当地华人同中国的关系自然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复交前后华侨华人同中国各方面的关系。 认同中国时期:关系密切 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荷印政权和苏加诺政府时期对华侨华人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中国政府在1955年以前实行争取华侨的政策,因而此阶段是印尼华侨华人认同中国的时期。 华侨认同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中国在海外的移民。历史形成的血缘地缘、同种同文、乡情族谊等关系使华侨难以割断同中国故土的联系,何况,“我国的移民是‘暂居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印尼作为案例,论述了印尼华侨华人在推崇中国发展模式、传承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并解释中国体制与政策等方面,对推动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为华侨华人更好地在当地生存和发展,为中国外交、侨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阐释广西侨乡文化和华侨华人文化的含义入手,探讨了两者的互动。所谓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的互动,是指广西侨乡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会的影响,以及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民众及其社会的影响。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互动的主要内容,就其作为各自发挥影响的精神力量而言,主要表现在观念形态、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其中广西侨乡文化对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成份包括:革命斗争传统、乡土意识、家庭观念和宗教信仰;而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社会产生影响的是商品意识,以及华侨华人文化中所吸收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8.
新疆华侨华人的研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随新疆侨务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疆华侨华人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起步阶段,因改革开放,始有专门研究;第二阶段,国家侨务机构重视,专门研究面广,相关研究增加;第三阶段,国家更加开放,新疆更受重视,专门研究进一步增加,中亚维吾尔人和东干人研究面扩大,对由新疆移居中亚的哈萨克族新移民研究较为深入。目前新疆海外侨情又有诸多新变化。新疆华侨华人的研究,作为研究的主体,其科学规范的严谨性还不够。因此,要加大研究力度,与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相适应,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侨在印尼的抗日斗争与在日军集中营的英勇事迹,是印尼华侨史重要的一章。相关的回忆录、诗歌、报刊文章等并未系统地集结和公开出版。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出版发行《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丛书》,对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进行集结出版,部分史料选辑更是首次公开发行。其中收录的《日本集中营生活纪实》、《南冠百感录》、《入集中营始末》、《廖贵义子君回忆录》、《深室诗存》等文献都是亲身经历那段峥嵘岁月的印尼华侨华人的所闻所见,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迫害华侨以及印尼华侨英勇抗日的斗争历史。这些史料是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以及海外华侨抗日斗争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八桂侨刊》2020,(1):15-29
东南亚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早期中外文献有不少关于南洋群岛中医的记载。在印尼,中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并逐渐被当地民众吸收,融入当地的医疗体制。中医在印尼的发展得益于印尼华侨华人的积极推动,尤其是全国性与地方性的中医机构的建立与合法化是其在印尼发展的重要因素,东盟中医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促进了印尼中医的发展。中印尼关系正常化以来,中医成为两国经贸交流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钟树  李延 《台声》2000,(11):4-5
2000年 8月 26日,举世瞩目的“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德国柏林洲际大饭店隆重举行。来自世界 60多个国家的华侨华人代表、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代表共 60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会场两侧高挂两条巨幅标语,分别书写“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是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一个统一繁荣富强的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体现了大会的主题,表达了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呼声。这次大会是由欧洲华侨华人的民间组织——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倡议并主办的。这一倡议提出后,得到了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积极响应。     中国全…  相似文献   

12.
黎力 《八桂侨刊》2021,(1):78-8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得到极大重视,呈现出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新面貌。但由于华侨华人地区分布广泛,研究领域众多,因而研究布局极不平衡。有的地区、领域趋近饱和,有的则依旧十分薄弱,加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侨情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侨华人的研究亦需进一步跟进研究。美洲地区(含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是多年来华侨华人研究较为繁荣和成果较多的地区,也是急需跟进刷新的地区,尤其是拉丁美洲的中国新移民研究十分薄弱,急需充实。《世界华侨华人通史:美洲卷》(上下卷)(下文简称为《美洲卷》)一书的出版,是高伟浓教授多年来不辞劳苦、默默耕耘而撰写的又一力作。这部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添了大量新材料,提出了不少新见解,有效地刷新和填补了美洲地区华侨华人研究,尤其是中国关于这一地区新移民研究的空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高教授长期从事东南亚地区和美洲地区的华侨华人研究,笔耕不辍,新作不断,在《美洲卷》之前已出版了《世界华侨华人通史:东南亚卷》(上下卷)①、《在海之隅:委内瑞拉与荷属加勒比地区的华侨》(上下卷)②等著作。《美洲卷》的出版,为后人对国别和区域华侨华人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潘玥  肖琴 《八桂侨刊》2019,(2):59-67,77
郑和七下西洋对印尼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宗教、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也对两国经济合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以郑和下西洋对印尼三宝垄的经济影响为例,郑和下西洋对印尼古代经济的影响深远,主要包括朝贡给赐、民间互市、华人贸易和国际贸易四种方式,对三宝垄当代旅游业和华人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重构历史记忆”的理论视阈下,利用历史类专著、纪录片和其他学术论著,从文化、旅游等角度重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记忆,对澄清地域误解和文化偏见,促进双方文化旅游合作和贸易发展,意义重大。最终旨在使之服务于“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中印尼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既是广大民众想像人生与来世的解释体系,也是民众创造社会秩序的手段,是民众从民间宇宙观出发对人生问题作出的自我界定,是民众精神生活的体现。华侨出国谋生、发展时,也把中国民间信仰带到国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华侨华人哪里就有中国民间信仰。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华侨华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常年生活于国外,但又和祖籍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泰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时,发挥泰华各界的作用,至关重要。而要发挥其作用,需要明瞭泰华社会的情况,趋利避害。泰华社团历史悠久,数量繁多,比较成熟的社团出现于20世纪初,大量涌现于二战结束后,遍布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是了解泰华社会的窗口之一。泰国的华侨华人中潮州人居多,泰华社团大多是以潮州人为主体的社团,其中存在着潮籍华人家族传承现象。  相似文献   

16.
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撰写的《印尼美达村华人》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9月出版。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共47万字。该书运用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印尼美达村华人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记述和深刻的探讨。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几下田野,在将近12年的时间里搜寻资料、走访观察。他们不仅对美达村这一小区域了熟于胸,他们的足迹也遍布印尼雅加达、棉兰等城市,在印尼华侨华人的田野中深耕不竭,呕心沥血。他们深入当地华侨华人社会收集第一手资料,终成就了这部佳作。这些翔实的资料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也为后续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学者留下大量珍贵的材料。书中还有诸多作者拍摄的真实照片,能给读者更为清晰直观的体验,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印尼美达村华人社会的各个方面。该书不仅给读者以了解异乡同胞漂泊奋斗历史的窗口,也画下了以民族学方法为范式的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被誉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维系华人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组织形式.浙江籍华侨华人号召力强,在各时期表现优异,但是在发展传承过程中,浙江籍华侨华人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换届竞选不规范、年轻成员比例不高等问题.为解决现有问题,浙江籍华侨华人应朝着华侨华人运行合法化、华侨华人建设规范化、华侨华人负责人年轻化、华侨华人评估体系化等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华侨华人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国内发表的专著论文不胜枚举,但研究华侨华人妇女问题的成果却非常有限,尤其缺乏研究专著。范若兰博士的新作《移民、性别与华人社会: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以下简称《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的出版,对华侨华人妇女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是国内研究华侨华人妇女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华侨华人妇女研究上的空白。以往研究中对作为华侨华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华侨华人妇女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传统的历史研究大多数从男性视…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6日至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统促会副会长周铁农率中国统促会代表团出席"全球华侨华人共建和谐世界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布达佩斯2007)大会"和"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成立15周年庆祝大会",并与匈牙利、比利时、意大利统促会及华侨华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华侨华人人才留居美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社会公平""子女教育""环境保护"和"事业机会"。在美国华侨华人人才的价值观体系中,金钱不是第一位的,环境的良好(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及价值的实现(包括自身价值和子女价值)才至关重要。"中国梦"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契合美国华侨华人人才的价值诉求,应成为中国引才对策的总纲领。基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还应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引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