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乾松 《长白学刊》2013,(5):144-149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然而,长期以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快速消亡,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已成为共性问题。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将出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苏州,这座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农耕文明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有包括以昆曲、古琴艺术、宋锦、缂丝、香山帮技艺等为代表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有着非遗项目的传统自然村落被拆除或重建,使依附其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濒危境地。如何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科学有效地保护好非遗传统村落,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2012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先后公布了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云南省有615个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位居全国首位,大理白族  相似文献   

4.
张素蓉 《求索》2012,(10):214-216
以中国、印度、埃及等为发祥地的古代东方农业文明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开端,它们各自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秉承诸多共同的基本文明特质。以欧洲为主体的西方农业文明,因与两河流域农业文化、苏美尔为源头的商品文化以及欧亚干旱地区的游牧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所以,西方农业文明是一种集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与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次生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欧洲经历科学、商业和消费三大革命,农业文明最终发生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嬗变,实现了向人类更高文明的历史转型。中华文明业已形成稳定的"自组织"系统,这种独特的文明模式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存有价值,必将在未来仍发光芒。充分重视并研究东西方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与经验,有益于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古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保留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留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包括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胡明荣 《楚天主人》2013,(12):33-3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基和灵魂,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省首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虽然只是初具雏形,但却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因此,建议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的力度,尽快出台配  相似文献   

7.
魏俊英 《前进》2009,(12):46-47
长治县位于上党腹地,雄踞太行山之脊,山川秀丽、物阜民殷,是一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的土地,被称为“华夏农耕文明之源、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三晋和谐秀美之城”。远古时期,始祖炎帝曾在这里“尝百草、识五谷、教农耕”,完成了从游牧到农耕的伟大转变。殷商时这里是古黎国国都所在地,因此长治县又称为黎都大地。全县总面积483平方公里,辖6镇5乡,254个行政村,人口33万。  相似文献   

8.
晓沙 《台声》2007,(6):74-82
“宣南”是北京宣武门外以前一带地域的泛称,也是约定俗成的特定历史地域概念。宣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宣南文化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北京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其在北京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具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村落,主要是指晚清、民国时期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居住的村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精神家园。但是,近些年来,有些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为传承和保护先人的智慧与文明所付出的努力和行动。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处岭南的客家围屋,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地域特质,是古老农耕文明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为何迟迟未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国函[2013]12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申请将青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鲁政呈[2012]30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将青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历史悠久,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街区特色鲜明,城区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二、你省及青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人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极具生命力的北京"老字号"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数百年的变迁发展,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老北京的宝贵遗产,又有现代首都的特色品牌,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重要标志之一。"老字号"的诚信经营、周到服务和独特技艺展示,成为驰名海内外的金字招牌。其无形资产弥足珍贵,为北京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函[2012]22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将库车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库车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传统格局保存完整,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二、你区及库车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  相似文献   

15.
韦广雄 《当代广西》2005,(21):26-27
最近,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建设文化广西和建设文化先进省(区)的决定。这是自治区党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重大战略决策。桂林作为广西文化大市、历史文化名城,多年来文化建设在广西各市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理应走在建设文化广西的前列,为建设文化广西探索路子、总结经验贡献力量,为建设文化广西打造亮丽名片。一、丰厚的文化底蕴、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桂林创建现代文化名城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函[2012]64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将伊宁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新政发[2009]26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伊宁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传统格局保存完整,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相似文献   

18.
千资百色:品味独特的西部文化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茂勤 《当代广西》2004,(22):30-31
桂西红土,千姿百色。百色没有其它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的丰厚文化底蕴,但却以自己独具的特色,树起了一组别类的文化风景。  相似文献   

19.
《北京观察》2012,(5):32-33
北京要形成旧城整体保护趋于完善、市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初步建立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充分展现首都文化的先进性和开放性,由此体现北京作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