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法律关于人身权保护范围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未出生胎儿的民事权利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或者在司法实践中对人身权的保护范围予以适度的扩张。本文试图从人身权延伸保护理论出发,对胎儿损害赔偿问题进行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身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与其生命,身份延续不可分离的权利。对公民生前的人身权的保护,一直为我国立法所重视,民法通则第五章更是以专节进行了规定。但对公民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不仅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对人身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人身权是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相对于财产权而言的另一类重要的民事权利。只要是我国的合法公民,都无条件的享有法律赋予的独立人格的,它是民事主体从事一切法律行为的基本条件。虽然我国的民法,在人身权的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关于人身权的法律体系还存在很多缺陷,仍然有待完善。本文从民法对人身权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人身权民法保护的特点,对我国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律师执业人身权是指律师在依法履行职务中,人身,人格所受到的法律保护。其内容应当包括:律师执业不受打击迫害,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刑事辩护中的言论豁免;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名誉不受损害等权利。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律师作为公民,人身权已经受到法律一定的保护。但律师在执业中的人身权,是与律师履行的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其范围比一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又称为版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利与著作财产权利。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将日益体现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而法律意义上的保护与冲突的矛盾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本文拟从著作权的基本概念以及关系最密切的人身权利上的分析为当前美术作品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人身权与财产权是民事权利的两大支柱,但在传统民法中,对人身权的规定却极其简略,只将其分散规定在民法典的各编之中,具有依附的成分。随着社会经济与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人身权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但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我国民法典的编制体例及人身权的法律地位上仍存在严重分歧。笔者认为,应将人格权与亲属法中的相关权利结合在一起,组成人身权并独立成编,使人身权法与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法、继承法、侵权法,共同构成民法典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忽视对于著作人身权的刑法保护,《刑法》仅规定了对于美术作品署名权这一项的保护.本文将在对于我国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现状予以分析并阐述加大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之后,提出完善我国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就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及其法律关系谈淡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人身权的概念 人身权是一种与公民和法人的人身不可分离且没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人身权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与公民的人身或社会组织的组织体不可分离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均可称为人身权。例如,某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与人身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初最高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它引起了法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各种观点见仁见智。一、关于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一 )应该明确提出“一般人格权”的概念 ,而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称之为“人格尊严权”。一般人格权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完善的概念。在 1 90 7年《瑞士民法典》首次规定此概念前 ,法律规定的人格权都是具体人格权。但具体人格权往往不敷使用 ,且落后于我国现代的社会改革进程。我国已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事主体人身权的民法保护问题日益重视,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我国目前人身权利立法的现状和缺陷是法学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人身权保护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事主体人身权的民法保护问题日益重视,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我国目前人身权利立法的现状和缺陷是法学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人身权保护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即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问题,实为公民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或身份问题,也就是公民的民事主体地位问题。公民死亡,民事权利能力终止,不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不能继续享有民事权利,这是民法的一个定论。但是,随着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对“死者人身权”的保护,又使人们对这一定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就此问题略谈拙见,以期有所研益。目前,我国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正,使律师介入刑事诉讼活动的时间提前到了侦查阶段。同时,庭审的对抗性也得到了加强,给律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无疑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实践中也显示出了一些不足之处,辩护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更有甚者是对辩护律师执业人身权的侵害。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是为了辅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其职责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刑事诉讼是国家以社会整体利益的名义对个人发动的一场法律追诉活动,国家具有绝对的优势;因而刑事辩护律师作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人身权保护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洲 《河北法学》2006,24(11):24-53
人身权利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现代人权和有关法律规范保护的重要内容.完整分析我国刑法的人身权概念和范围,详细总结我国参加和承认的国际人权公约中人身权保护的一般国际标准,深入说明我国刑法在人身权各方面保护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根据国际人权标准提高我国人身权保护水平的方向性思考,指出降低起刑点才是改革中国刑事法律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定罪模式是立法定性加定量,这种定罪模式导致我国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的犯罪圈过小,刑事法网"厉而不严",制约了刑法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司法保障程度。而降低部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起刑点,则可以提高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程度,尤其是对被害人的保护。同时,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被害人,建议在刑法中设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著作人身权保护之利益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利益平衡是现代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精神,是构建著作人身权制度的理论基石。其意味着著作人身权立法的目的必须是保护作者权益与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两者并重。著作人身权制度的设定必须是“保护”与“限制”,两者不能偏废。著作人身权的利益平衡思想所追求的,实质上是各种利益冲突因素处于相互协调之中的和谐状态。它主要包括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简而言之,也就是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  相似文献   

17.
刘艳琴 《河北法学》2011,29(5):163-167
人身权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作为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其人身权的保护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保护缺失,屡被侵犯。完善当代农民人身权的保护,既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政治文明的进步,又可为提前化解社会危机而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8.
19.
朱姝 《河北法学》2006,24(12):121-125
著作人身权,是发表、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统称,而不是泛指作者作为自然人所享有的人身权.这些权利虽与作者的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有着密切联系,但不同于传统民法中的人身权,因此,不能根据传统民法原理推导出著作人身权不能与作者的人身相分离的结论.在委托作品合同关系中,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人身权的归属是可以由合同约定的.此外,著作人身权还要受到相关法律和习惯,尤其是行业惯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曹小航  戈证 《检察风云》2012,(10):20-22
近年来,上海市检察机关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了检察建议在堵漏建制、加强监管、规范司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向读者介绍了市检察二分院的一些经典检察建议。三年来,该院共向案发单位、行政执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制发检察建议103份,收到回复并落实整改措施61份,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3亿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