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发真理标准讨论在全国展开 历史的车轮进入1978年时,在拨乱反正的形势下,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 早在1977年3月,胡耀邦受命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1977年底,在中央党校学习和工作的1000多名高中级干部为研究"文革"以来的党史问题,提出不少现实和理论中的难题.胡耀邦听取汇报后,让大家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大胆研究.他提出两条原则:"一个是完整、准确地运用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一个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主办的《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并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鲜为人知的是:胡耀邦在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期间,还组织发起和领导了另一场大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1979年9月10日,胡耀邦在《人民日报》编印的第1498期《情况汇编》上看到了蒋映光(《人民日报》理论部副主任)和李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二人合写的《斯大林对雅罗申柯为生产而生产观点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正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发了这篇文章,新华社向全国转发,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了这场讨论的重大意义。他说:"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微信息     
姚敏茹 《党课》2012,(9):128-128
@党课半月刊V(党史上的今天)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次日,《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5.
金海英 《湘潮》2005,(10):55-55
提到“特约评论员”,人们往往会想到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的文章,署名即是“特约评论员”。那么,“特约评论员”是从何而来的呢?又是从何时开始运用的呢?就此,笔者曾专门请教过中央党校的沈宝祥教授。沈宝祥曾是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的成员,在胡耀邦的指导下参与真理标准的讨论,亲身经历了“特约评论员”署名出炉的全过程,他详细介绍了“特约评论员”署名的来龙去脉。1977年12月30日的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34期,刊登了《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跨进新的一年》这篇文章。这是依据胡耀…  相似文献   

6.
正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发了这篇文章,新华社向全国转发,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了这场讨论的重大意义。他说:"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7.
茅文婷 《党的文献》2018,(6):F0002-F0002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此文;12日,《人民日报》等全国主要日报全文转载。文章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前前后后□沈宝祥1978年5月10日,胡耀邦同志创办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由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第二天,此文作为《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公开发表,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  相似文献   

9.
《党建》2008,(6)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开启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真理标准讨论,奏响了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序曲。为纪念这一关系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讨论30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5月8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记协名誉主席邵华泽、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邢贲思、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伟光、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苟天林等同志在座谈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10.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一文在《光明日报》发表并相继被多家主流报刊转载。6月30日,《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一文在《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说:"四人帮"唯心主义盛行的年代,造成了一种恶劣的风气,根本无视人民的喜怒哀乐,专门讲究摸"四人帮"的脉搏,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存废的抉择置于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具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将推动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型,同时加剧后乡镇企业时代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由于乡镇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加之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并未完成,所以从财政资源配给的角度看,乡镇政府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理论的可行性。这一乡镇政府转型的选择符合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会计准则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伦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基础上 ,阐述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和行为准则具有厚重的伦理学意义 ;并探讨了当前会计准则中的伦理意义的缺陷 ,以及将西方会计准则伦理和我国传统伦理相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