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在整个宋代的书法发展中,苏轼以他的理论和创作拉开了"尚意"的大旗,他的书学思想是宋代整个"尚意"书风的理论先导,对整个宋代书法创作与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书学思想有三个方面组成:崇晋论、尚意论和简淡论。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有着"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之美誉。书法兼具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在审美传统上有着深厚的积淀。但是受到主客观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书法审美偏离优良的审美传统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对此,在重塑方向上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植根传统,坚持书法与汉字的一体性,应坚持创新引领书法新发展。同时,应通过加强书法教育、改善书法批评推动书法审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警察院校和公安机关应积极营造书法美育的浓厚氛围,增强公安警队软实力,以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3.
正邓健,男,汉族,1952年6月生,贵州安顺人,中共党员,贵州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贵州省书法协会名誉主席。研究领域为书法创作。2013年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创作的书法作品和诗词在多种报刊上发表,参加国家及省级书展书赛并多次获奖。发表《书法的美学特征及其欣赏》等论文多篇,书法作品曾获"全国文化书法大赛"三等奖。1989年获"贵州  相似文献   

4.
铁凝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从<玫瑰门>到<笨花>是作者一次比较明显的转变,从<玫瑰门>、<大浴女>到<笨花>创作的发展与变化的轨迹来看,作者的性别意识经历了从"凸显"到"隐退"的过程,这反映了作者创作转向的追求与坚守.  相似文献   

5.
沈尹默与现代中国书法文化复兴是紧密相联的。他在书法实践上致力于弘扬帖学,培养了大量的书法精英人才;他在书法被边缘化的年代坚持书法大业,重视书法研究会的功能,推进国际文化书法的发展,把书法从晚清文人的馆阁体中解放出来;他的一系列书法论稿,从微观的角度对书法艺术及其技法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独特的沈尹默书法体系。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将扛出沈尹默书法文化大旗,秉承他的书法精神,对书法文化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学习书法对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决策水平与时代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应树立正确传统书法观念,引导领导干部养成自觉的书法行为;构建书法学习保障机制,增强领导干部学习书法动力;普及书法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书法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领导干部学习书法渠道与空间;遵循书法规律与本性,杜绝领导干部书法行为异化。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仁政"、"修齐治平"、"文以载道"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蒲松龄的思想与创作.我们可以从愤世情怀、不遇心态和劝世三个方面分析儒家思想对蒲松龄创作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习书法和传授书法的前提应建立在良好书法欣赏的基础上,因此,高校书法教学要遵循"欣赏先行"的原则.书法欣赏具有能动性、主观性、反复性和综合性的规律;包括笔墨语言本身层面和笔墨语言所传达的引申含义两部分内容;并由此探寻提高书法欣赏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刘惠浦,男,1946年5月生。大学学历。贵州省新华书店纪委书记。专业领域为书法创作及研究。2008年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自幼从父学习书法,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贵州省书法艺术学校、贵州省书画函授学院任教及担任副院长。1985年获全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1988年获首届全国兰花杯书法精英擂台赛金奖。1988年获首届国际硬笔书法大赛金奖(香港主办)。曾出版数十本钢笔及毛笔书法作品集、帖。  相似文献   

10.
2013浙江省"科普周"开幕式在湖州市爱山广场举行,活动主题是:"弘扬最美精神,共筑中国梦"。浙江省青年研究会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泼形式,参与了此次社科普及宣传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昌、浙江省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等领导饶有兴趣地莅临研究会展位参观指导。现场的市民对以传统文化表演、书法、现场绘画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积极参与活动,赞扬声一片,宣传教育活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佑局,广东揭西人,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书画频道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2006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9)“艺术人生”栏目向海内外专题推出的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第一人。书法作品获文化部主办第一届国际书法大展荣誉奖,中国书协与中国美协第一届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书法一等奖。出任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书法展评委、文化部主办的国际华人诗书画大展总评委。书法作品被中南海编号珍藏并收入《…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愿望.书法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书法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本文从开设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在书法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所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在书法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三方面介绍在书法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不仅可以让青少年掌握必要的书法技巧,同时还能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书法教育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拓展空间,但在现代文化环境中,由于人们对传统书法教育在思想上重视不足,导致书法教育日渐下滑。应该以书法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切入点,树立正确的书法教育认知态度,强化书法教育中文化育德育人元素,把书法教育与文化强国建设结合起来,落实文化强国战略,推进书法教育工作,促进多元化环境中书法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雅杰先生祖籍福建龙岩。世居广州。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任教员、讲师、副编审、研究员;后投身政界,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数十年间,立足文史,旁涉书画,以书生本色而从政。编著有《南越陶文录》、《广东历代书法图录》、《中国历代书法碑帖集》、《艺海同舟》等多种。在繁重的政务之余,醉心于书法的临习与创作,五体皆能,尤擅行草。近日,先生将历年书作及书学文论选编成册,名日《闲窗书课》,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正王忠勇,又名无逸,号旷庐,1972年5月生,籍贯河南陕县。199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1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书法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专业副教授。王忠勇是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之一,也是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一等奖的获得者。另外还多次获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国家级展览大奖:全国第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赛金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三等奖;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二等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书法教学更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大学艺术教育教学任务完成和落实的主渠道.可以说,没有一定数量的课时支撑的课堂教学,大学艺术教育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大学艺术教育的生命.当前高校书法教学现状落后于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而要提高书法教学就要从教师自身观念、教学训练体系等多方面子以创新,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参考了大量陈忠实关于创作作品前后对于文化的思考文献资料,立足于《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传统礼教观,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对白嘉轩精神思想来源及发展进行分析,从文化的传承、对读书的反思两方面拓展,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特别是"礼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著名旅美作家聂华苓是一位有着频繁的迁徙经验并同时具有漫长写作历史的多产作家.综观其小说创作,漂泊、思归主题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而且经历了一个从失落、漂泊到回归,从失望、绝望到希望的发展过程.这其实也是作者从"怨"到"爱"的感情变化历程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从书法艺术理论中"气"范畴的角度,对"气"做了各个层次和方位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创作追求故事的可读性与亲切感。既如"古水手"讲的传奇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又如倾听英国古老的民间故事,古朴淡雅,徐缓温和,使人感到亲切。可谓寓不平凡于平凡之中。从可读性与亲切感这两个视角来谈哈代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