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七课犯罪应受刑罚制裁【名词解释】惩罚:是指对违反法律者的制裁。刑讯逼供:即在刑事审讯活动中,对被告人和证人施以肉刑(亦称“体刑”。我国古代有残废肢体或残废肌肤、机能的刑罚。)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野蛮行为。我国刑法严禁刑讯逼供。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实行刑讯逼供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肉刑致人伤残的,以伤害罪从重论处。刑讯逼供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这种犯罪的特点是:(1)犯罪者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并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和方便实行;(2)犯罪是出自故意,目的是逼取口供;(3)这种行为是对人犯实施。所谓人犯主要指被审讯的人即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4)这种犯罪行为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为何屡禁不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刑讯逼供,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或将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在封建社会,刑讯逼供作为种审讯方法和取证了段,具有合法的地位,依据这种了段所取得的I仪和证言,。。I作为定罪的依据,因此在忖建社会长期合法地存在.在父今文明村会,无论是资本本义m家还足社会主义国家,在抨大封建(制用刑讯侵犯人权的同时,普遍在法律中规定禁止用非法的干段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l供及证人证;j;。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强调要实事求是,反对刑讯逼供。我同《刑事诉讼法人《刑法…  相似文献   

3.
红梅 《前沿》2005,3(12):98-100
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刑讯逼供行为,其社会危害性众所周知,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屡禁不止。本文试图从刑事诉讼制度和价值的高度揭示产生刑讯逼供的深层原因,并为遏止刑讯逼供现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民警察法对人民警察的刑讯逼供行为规定了两种司法对策 ,即刑罚对策和国家赔偿对策 ,但刑讯逼供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种措施对刑讯者的惩罚不力。应加大对刑讯者的司法惩治力度 ,以有效地遏制刑讯逼供行为 :扩大刑讯逼供犯罪主体的范围 ,认真执行刑讯逼供案件的立案标准 ;对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 ,必须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并注重死刑和无期徒刑的适用 ;对刑讯逼供案件实行从快审判原则 ;因刑讯逼供造成损害的 ,应由刑讯者个人承担赔偿责任 ,不足部分再由国家补偿 ;对刑讯逼供者应适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解决对受害人的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6,(5):118-119
根据7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刑讯逼供罪被明确为“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刷逼取口供的行为”。涉嫌下列八种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以殴打、捆绑、违法使用械具等恶劣手段逼取口供的;以较长时间冻、饿、晒、烤等手段逼取口供,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体健康的。  相似文献   

6.
严禁刑讯逼供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我国刑法第136条对刑讯逼供“以肉刑致人伤残的,以伤害罪从重论处”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这种罪行的从严处罚精神。但是因刑讯逼供致被刑讯人死亡的案件怎样定性处理,刑法条文中没有明确提到,如果对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案件都以刑讯逼供定罪,不但与立法精神相悖,而且会产生刑讯逼供致人死亡比致人伤残的处刑还轻这种极不合理的矛盾。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案件情况是十分复杂的。从客观方面看,这类案件虽然都发生了被刑讯人的死亡结果,但引起被刑讯人死亡的原因可能是不  相似文献   

7.
闫召华 《前沿》2010,(5):64-68
口供是一种重要证据,口供中心是事实判断而非价值选择。面对口供,真正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视乃至克服某些本土因素的制约,以更为有效地获取与使用口供,同时协调好其与保障人权、维护人性尊严的紧张关系。刑事取供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追诉者与被追诉者之间的动态博弈,在对追诉者与被追诉者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以理性而务实的态度,合理而充分地利用行为激励机制,兼顾取供的各种制约因素及宏观场域,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取供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 ,在公安执法中 ,刑讯逼供屡禁不止 ,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危害很大。刑迅逼供严重侵犯以民人身权利 ,极易酿成冤假错案 ,是官僚腐败的孳生物。同社会主义法制水火不相容 ,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禁绝刑讯逼供 ,必须改善社会法制环境、群体环境和文明环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多种案件性质并存的复合型犯罪时有发生,案件的侦破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入室抢劫、强奸案件,社会危害性极大,对于此类案件的侦破工作,人民群众更是会给予特殊关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特别是刑事技术在现场勘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侦技紧密结合,对破获一系列重特大案件的经验教训进行了重点阐述,希望同行在我们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与原刑事诉讼法相比,对于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在法律设定和法律保护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采纳无罪推定原则合理因素的同时,将刑事被追诉主体划分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这就从对受刑事追诉者的称谓上彻底摒弃了“人犯”的提法,从而确立了受刑事追诉者的诉讼主体的法律地位。在判决生效前的整个诉讼过程中,受刑事追诉者是因涉嫌犯罪而被追诉、被控告,并且是以无罪公民而非罪犯的身份参加到刑事诉讼中来的。在此基础上拥有一系列的诉讼权利,以对抗公诉机关的追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