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其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却只有5.9%,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喜的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门已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在最近召开的广东农村合作医疗经验交流会上,广东省副省长李兰芳、广东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都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 正确认识农村合作医疗 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现于50年代中期,是农民创造的互助共济的社会性初级医疗保障制度。广东也和全国一样,农村合作医疗到70年代已成为农村的主导医疗  相似文献   

2.
谁来为农民看病吃药提供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玲 《瞭望》2000,(16)
我国部分地区农村低收入人群有病看不起病的现象在逐渐增加,改革和重建乡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努力收效不显。1998年,合作医疗制度的人口覆盖率在高收入地区达22.2%,但在中等和欠发达地区仅为l-3%。 改革和重建村级合作医疗制 度,是从上到下关注解决的 基本医疗保障难点问题。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区都展开了与此有关的制度试验,然而维持试验的运转不易,大面积推广更是举步维艰。 在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怎样建立适应于这种变化的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笔者自1999年11月起,在浙江的鄞县、安徽的宣…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中心环节,也是保证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在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各级政府优化职能,把握自身的职能定位,明确应当承担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宣传监管工作,加大中央政府资金补贴比例,完善制度设计,切实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指导下和集体经济的扶持下.以农民为保障对象。按照自愿、适度与受益原则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建立的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主要介绍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当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并各具特点,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结合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实际,进行不断创新,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张媛 《学理论》2010,(16):82-8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抵御重大疾病的风险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10月,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指出,在我国农村"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已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审视和探讨这一制度的相关理论基础,对于深入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正确评判这一制度的合意性,从而更好地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该制度的适应性和效用性,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8,(11)
农民盼望实行合作医疗编辑同志:我长期在农村搞供电工作,经常看到农民生病没钱看,或者为看病倾家荡产的惨状。经常听到农民们盼着实行合作医疗的呼声。前不久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气喘吁吁地对我说:“请你帮咱写个信,告诉上级政府,眼下我们农民最发愁的已不是衣食住...  相似文献   

8.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试点以来,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学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如何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探讨了近十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研究的新进展,这些研究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的内涵,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价的方法。本文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评估还可从减少效率损失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绩效、新农合制度应与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这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评估的新的动向。还应进一步注重计量模型的选择,从而更加精确测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初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多种运作模式,着力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了巩固实施成果,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新进展,必须进一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健全管理监督机制,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4,(15)
稳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确定为我国当前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加快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不久前,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会同卫生部、农业部等部委完成了有关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与建设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所有权的历史考察,可以正本溯源,明晰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演进的历史。在目前实践中,"国家所有、政府办理"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所有权管理模式虽有其合理性,但是存在产权归属模糊、产权管理不科学等弊端,容易导致财政补助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和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在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应当采用"法人所有、法人管理"的模式,并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基金管理与监督制度,以保证基金安全。  相似文献   

12.
冯朝柱 《学理论》2009,(20):88-8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担负着广大农民医疗保障的历史重任。经过多年的试点推行,江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引入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化高效率运行和管理是其稳步发展的关键。本文希望通过对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机制和功能分析,探索江阴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历程,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重新审视它在政策设计和制度实施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有助于我们这样一个中低收入的农业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从长沙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来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虽已深入人心,但还存在着资金筹集难、受益面窄受益程度小、医疗卫生服务质次价高、基金管理有隐患等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社会方面的,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既有合作医疗体制内部的,也有历史环境因素的.因此,必须从内外双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加快发展十分紧迫和必要,我国已具备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城乡公共事业发展的新的投入与保障机制,通过改善投入机制、强化动力机制、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培育激励机制、加强监督机制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农村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增加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二是建立规范的筹资机制,合理确定人均筹资水平;三是建立大病统筹和个人门诊账户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17.
政府干预、社会资本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干预,同样也离不开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只有通过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在重塑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利益基础,解决农民合作医疗有效需求不足的同时,强化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供给,才能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建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旨在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惠民制度,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一定的绩效,但在具体运作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西部地区实施中困境所在,应从构建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我国农村合作医疗重建历程,可以看出有关体制制度之间冲突是农村合作医疗重建失败的重要原因。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质量和实施效率,关键在于制度设计时相关制度必须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封文登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发现,现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参与度低、个人缴费少,80%的资金来源于各级政府,待遇支付管“小”不管“大”,客观上造成“帮富不帮贫”,政府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角,制度的建立不能解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加强宣传,增强农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提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本人的缴费比例及数额,政府加大封农村居民中弱势群体的补助,取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账户,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结构,变保“小”为保“大”,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地防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