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知识分子的道德人格是个颇抽象的概念,但我们可以通过读巴金而得到完整、具体的理解。首先,我们看到的会是巴金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及忏悔意识。其次,我们看到的会是巴金那由博大爱心包裹的社会批判意识。再次,我们看到的会是巴金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最后,我们看到的会是巴金对名利的淡泊。而道德责任感、忏悔意识、博大爱心、社会批判意识、独立思考精神、讲真话的勇气和对名利的淡泊等品质,就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分子道德人格的“元素”。  相似文献   

2.
巴金这位文坛巨匠走完了人生的旅程,享年101岁。巴老晚年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另一个是建“文革”博物馆。为解决建现代文学馆的经费问题,“不拿一分钱工资的巴金前后捐了25万元人民币给现代文学馆,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图书、杂志、手稿、书信、照片7765件捐给了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成,深受人民的欢迎并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巴老有幸看到了。但“文革”博物馆至今并未启动,这是巴老多年来呼吁最多、期待最强烈的。今天,巴老走了,没能亲眼看到“文革”博物馆,成了巴老的未了情,不能说不是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3.
巴金是一个充满热情但内心却又“永远孤独”的作家。这孤独使他因家庭与社会的罪恶以及自己的性格缺失和人格迷失,产生出一种深重的赎罪心理与忏悔意识。而这种忏悔意识又总和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反思联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巴金去世,我又一次阅读了他最后的著作《随想录》。因为我记得,他暮年还奋力写作,完成了那150篇随想随记的短文,向读者说了许多心里话,主要是他非常重视的一些教训。我纪念他,就应该重温这些宝贵的遗教。记得第一次读《随想录》,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文革”过去还不到十年,我自己对受运动的苦还记忆犹新,很敬佩巴金那些控诉“四人帮”和分析“左祸”由来的文章。我在这些文章的许多地方划了彩色笔的线,表示重视和感动。现在,看过那些文章我不禁更加感佩。巴金的这些遗言,是他最后的贡献,令人难忘。巴金的《随想录》反复描述“文…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80岁生日的时候,许多人目睹祖国的巨大变化,都有不少的话要说。这里,我也说说我自己,为着对党特别的深情。 我于1965年5月出生于河口县距离中越边界只有几公里的一个偏僻苗族山寨。父母只字不识,是地道的苗族农民。由于没有文化,过去他们吃尽了各种苦头。不用说计算数字,就是简单的以物易物,十有八九都是吃亏。为使我们做儿女的不再重过父母那样的日子,当我们到了读书的年龄,父母都让我们上了学。然而,在“文革”期间,哥哥和姐姐们小学没有读完,就都回了家抢工分。1976年“文革”结束后,哥哥才被保送到云南民…  相似文献   

6.
最看不起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不是他们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中国知识分子自己看不起自己,互相看不起中国现在缺乏文学大师,已是不争的事实。巴金的去逝,好像在宣布一个大师时代的结束。巴老走后,谁来执掌中国作家协会帅旗,成了一个焦点。继茅盾、巴金后新当选中国作协主席的铁凝女士说:这之前的主席是文学丰碑,我和文学丰碑没有可比性。有的作家干脆讲:“中国(文坛)的巨人时代结束了,平民时代到来了。”丰碑也好,巨人也罢,都可以看成是大师的另一种说法。关于文学大师,在刚刚开过的文联、作协盛会上,总书记胡锦涛在报告中还特别提到:“…  相似文献   

7.
阎长贵 《同舟共进》2011,(11):39-43
田家英是“文革”还未全面开始时自杀的高级干部,他在1966年5月4日至26日标志“文革”全面发动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通过第一个“文革”纲领性文献《五一六通知》的会议)还未结束时就自杀了(23日)。众所周知,田家英当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  相似文献   

8.
说到“十年浩劫”,国人都知是指史无前例的“文革”。在那十年间,不但人民饱受浩劫之苦,国家的经济也濒临崩溃的边缘。“文革”从 1966年开始至1976年结束,整整经过了十年,称其为“十年浩劫”。然而,国人自建国以来所经历的浩劫岂止十年? 1957年夏,一场反右斗争,使得50余万知识分子、民主爱国人士和党员群众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而他们的罪过,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这些不幸的人中有半数以上失去了公职,许多人被送往劳改农场劳动教养或就地监督劳动,一些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许多“右派”后来在“…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与新月派的论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论战的是非,已有定论。关于新月社的性质、地位和历史功过,本文不打算涉及,仅就闻一多先生对鲁迅的“忏悔”谈点看法。闻一多说:“我与鲁迅先生从未会见过”。是的,他们两人没有会见过,连文字上的交往也未曾有过。那么,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向鲁迅“忏悔”呢?  相似文献   

10.
理想的寻思     
1985年上半年,有几个小学生写信给大作家巴金,向他请教什么是理想和请他帮助他们找回理想.巴金激愤而感然了,在他的亲笔回信中这样写到:“我常常想为什么宣传了几十年的崇高理想和大好形势,却无法防止黄金瘟疫的传播?为什么用理想教育人们几十年,  相似文献   

11.
法的背后     
法制不健全不等于无法“文革“结束二十余年了。对于欢度千禧的年轻人来说,它似乎已经成了上一个世纪的“陈年旧事“。尽管巴金老人关于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心愿并未实现,但值得欣慰的是反思“浩劫“,总结教训的努力还在继续。教训之一是:过去法制不健全。这些年来,举国上下一致呼唤“依法治国“,两次修订宪法,制定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充实纪检监察、公检法机构和队伍,加强执法透明度和舆论监督,恢复律师行业遍设专业事务所,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凡此种种,可以说都是对这一沉痛教训的有力反馈。不过,法制不健全不等于无法。比如“文革“时起码有一部1954年9月20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庄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前,即该年6月14日,主持制定《宪法》的毛泽东在中央人民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一场叫作文化大革命(及此前的反右灾难)的社会灾变过后,中国人是否应该忏悔的问题就被纳入知识分子的思考空间。但尽管有关忏悔的话题反复被提出,真正愿意忏悔的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却凤毛麟角(如巴金、刘白羽)。现在问题的关键已不再是某些人是否应该忏悔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民族为什么如此缺乏忏悔意识。事实上,中国人自古至今就绝少有忏悔的习惯,《忏悔录》这样的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空缺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人特别善于控诉,每当社会灾难过后,我们的民族中就会涌现出无数的控诉者,向世界倾诉自己的委屈和哀怨…  相似文献   

13.
文革的磨难“文革”开始时,父亲和其他许多党员、干部一样,真诚地希冀跟上时代的步伐,可是又没有思想准备,总是跟不上形势,十分被动。记得1966年秋天,他曾经给正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我写信,说“就连叶飞(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这样的老革命家也犯了资产阶段反动路线的错误,如果不是他亲自检查说的,我真看不出来。”可见当时他心中的惶惑。但是“文革”风愈刮愈烈,不久,父亲作为党员所长、当时全所唯一具有高级职称的老专家,“理所当然”地也被扫进了“牛棚”。1968年春天,北大发生大规模武斗,我决定回家躲避。这时父亲正在受“审查”,上…  相似文献   

14.
1949-1999:中国青年婚恋性观念的变动轨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50年,就其总体而言,是中国历史上青年的婚恋性观念变动最为引人注目的50年。伴随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即1966年以前的“文革”前时期;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的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人口及其文化变迁,青年的婚恋性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不同历史时期在有关青年婚恋性观念变动的定量研究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即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定量研究资料较多,而在此之前,尤其是“文革”时期…  相似文献   

15.
陈建坡 《长白学刊》2009,(1):146-149
林彪事件发生以后,社会上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由盛到衰,人民群众普遍对“文革”产生怀疑,要求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愿望更加强烈,把被耽误、破坏的经济建设提上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要求。可以说,这正是结束“文革”、纠正“左”的错误路线,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绝好时机。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的中共“十大”却没有抓住历史赋予的这个机遇,反使运动又持续了数年之久。这与当时中共领导人的主观认识、十大的筹备组织、政治方针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文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风云际会、瞬间变幻。庄则栋、刘庆棠、钱浩梁三人,就上演了一出人生变奏曲,起伏跌宕。由于江青的青睐,他们一跃担任部级领导,成为"文革"新贵。"文革"结束后,他们或被开除党籍,或锒铛入狱,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体味了"文革"带来的五味人生。庄则栋:大起大落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17.
“文革”结束已经10多年了,除去政治上拨乱反正时对“文革”作过一番清理外,至今还很少较为深入的研究。一些同志还有较多忌讳,不太愿意人们重新记起这段悲剧、喜剧和闹剧混合于一起的历  相似文献   

18.
《湖湘论坛》2012,(3):114-F0004
2011年,桂东县围绕“科学跨越,富民强县”的目标,大力实施“一三三”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生态桂东、开放桂东、和谐桂东建设。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桂东历史上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桂东结束了四个历史:岳汝高速桂东段开工建设,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沤菜水库破土动工,结束了没有中型以上水利设施的历史;国道106桂东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结束了没有二级公路的历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结束了没有主干输电网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姚文元病死的消息发布后,有网友问“姚文元是谁”,有的说“这是一位老人的逝世”。这是一群不知道“文革”。不晓得“四人帮”的年少者。他们身上没有“伤疤”。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文革"或反右时期的受难者、幸存者开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写回忆录,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对自己"文革"时期所犯过失的忏悔和反思。这些作品的书写者常常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灾难的承受者,不同程度上也是别人灾难的制造者,因此他们的见证也是对自己过失的见证。这是特殊意义上的"见证文学":见证自己的污点言行,以便重获做人的尊严。卢弘在《我的一件亏心事》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英,一个上世纪40年代初就参加了抗日的杰出女性,因向领导如实地交待自己被国民党俘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