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7年7月,我从中央政法干校调回福建省监察厅工作,不到两个月,省委组织部又因我是解放前福州高工毕业的,就把我调到急需工程技术干部的三明化肥厂筹备处。对这次调动我很高兴:一则可以为国家工业化和福建重工业基地建设出力尽责感到非常光荣;二则自己可以学以致用,钻研技术,这是多年求之不得的事。但事与愿违,选厂后,又叫我到三明建委驻榕办抓器材工作。一年后,调回三明化工厂做基建设备工作,以后又从事厂办、党办、工  相似文献   

2.
《三明新市》这首诗是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于1961年2月12日偕夫人康克清,在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的陪同下视察三明时写下的。 1961年前的几年间是三明工业史上发展较快的一段时间。1958年7月,三明成立了重工业基地建设委员会,汇集各路建设大军4万余人,在梅列盆地12.5公里长的区域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到1959年底,基本建成了三明钢铁厂等80多个工厂。1960年至1961年,上海、福州、厦门、  相似文献   

3.
1962年春,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对我党的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我当时是三明地委书记,是七千人大会参加者之一,任三明小组组长。在福建组的会中,有幸两次与周总理对话。只是事过40多年,有些情况逐渐淡忘,现就记忆所及作些叙述,也是对总理的纪念。  相似文献   

4.
我在福建工作已50多年了,先后在厦门和三明主持工作。任职期间,接待过来福建视察工作的朱德、彭德怀和罗荣桓元帅。这些往事,至今萦怀心中,历历在目。 朱德元帅咏三明 1961年1月的一天,省委来电话说,叶飞将陪中央一位领导到三明。我按时到火车站,站长领我到了一处僻静的轨道旁,只见轨道上停着一辆专  相似文献   

5.
正福建省是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而三明医改走在前头,对福建省乃至全国的医疗改革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作为三明医改亲历者的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三明医改过程、经验和成果。改革动因三明医改从2012年2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6年多了。三明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也是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山区城市。当时城镇职工医保有40万人,赡养比是2.06比1,2010年出现基金亏损1.4亿多元,到了2011年亏损了2.08亿。亏损的原因有几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初期三明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引起全国广泛学习“三明经验”的热潮。三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已有30多年持续至今,具有典型意义,值得探讨研究。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三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基本经验,概括为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2011年,我从到三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被三明这个享有“中国绿都”、“绿色宝库”美誉的生态环境所吸引,被三明这块红土地上厚重而又璀璨的红色文化所打动。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新世纪起始年,是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三明的经济工作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来说,也同样面临着挑战,要抓得更加活跃更加有成效。省委书记宋德福1月5日来三明调研时指出,三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行单位,这几年连续下来一直做得比较好,所以我们讲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更多地要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上,希望你们把这件事做好。无论从政治、历史、全局的观点看,还是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看,三明精神文明建设上新的水平,增强新的实效的责任已落在全市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肩上。1.要珍惜三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成果。自80年代初,三明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扎扎实实地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984年6月,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总结自1982年以来大中城市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情况,推广三明市坚持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建设"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三明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产生了引起全国广泛学习的“三明经验”。本文分两个部分对“三明经验”进行探讨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回顾了历史上对三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的三次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概括;第二部分主要是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观点来重新审视和解读三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从中获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之间关系的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在国力相当薄弱、各方面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只用1500多天时间,在一片荒山坡上搬走土石方600万立方,初步建起了一座拥有13家大中企业、49家小型企业,人口12万的重工业城市——三明。回想那段参加三明工业城建设的光辉岁月,我仍禁不住激动万分。  相似文献   

11.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44-44
1981年1月到福建主政的项南,正好见证了三明城市"五讲四美"文明礼貌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袁启彤说:三明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能成为全省全国的典型,就是因为项南同志亲自培育、总结、宣传、推广来的。当时,三明市民生活存在“十难”:办事难、住房难、购物难、行路难、休憩难、看病难、买菜难、买煤难、上公厕难、乘公交车难。新官的三把火,就从“破难”开始。在破“十难”、“五讲四美”搞得热火朝天的时期,项南多次来到三明,到街道、走菜市、访机关,对三明的变化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初期,三明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产生了引起全国广泛学习的“三明经验”。三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持续至今已有30多年,具有典型意义,值得探讨研究。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三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历史过程,将这个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起步探索阶段;二是收获成型阶段;三是丰富细化阶段;四是深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在过去的20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三明和厦门两个城市的经验代表了80年代和90年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及时代要求.三明的经验回答和探索了文革结束后人民群众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文明水平的强烈愿望和现实实践,厦门经验则探索和回答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两者的全面比较表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并如何一起抓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三明和厦门的经验又蕴含着福建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红军村"赋予我们以新的时代内涵和事业追求。2012年,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根据三明的实际情况,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央红军村"这一创新概念,推出并命名了一批集红色历史教育、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旅游示范、新农村建设示范"四位一体"的"中央红军村"。这是三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创新举措,也是对三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浴血奋斗的革命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三明作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孕育出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构成了三明特有的红色文化。当前三明苏区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实践中作出了许多积极贡献,但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短板,传承与弘扬过程中在共识、传播、投入等方面有所不足,需要在制度、平台、渠道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使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为三明的经济建设注入活力,为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以来,三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全国各地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借鉴。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三明的做法和经验,发出了"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的号召。三明因此成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祥地,被誉为"文明摇篮"。人们一提到三明,便会将之与"精神文明"相联系,或者一讲到"精神文明",便会想起三明。三明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唯一保持文明城市称号至今的城市,也是自  相似文献   

17.
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历史任务。从根本上来说,农民增收能力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党领导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问题。因此,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以加快三明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增加三明农民收入的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在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发展能力上下功夫。一、增强完善家庭经营体制的能力。改  相似文献   

18.
正1979年1月三明地委召开常委、副专员会议,要求各级领导要真正把思想转到抓国民经济发展上来,把人力、物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6月三明地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并就纠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严重情况、坚决贯彻新的八字方针、努力完成国民经济计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铮和陈兴万副部长到三明市委讲师团看望三明市委讲师团的全体同志,并对讲师团的今年工作提出要求。徐铮指出,2004年是特殊的年份,是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向深度推进、向广度拓展的一年,也是我市全面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一年。干部理论教育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今年理论教育工作的部署开展工作。一是深化理论教育。首先要加强学习,突出时效性。在理论教育工作有难度、有压力的  相似文献   

20.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最后的二十年是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福建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同样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两个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本文着重回顾二十年来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提炼其若干特点,以期有益于21世纪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一、紧扣时代主题,不断锐意创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不断创新,这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但如何创新?福建二十年的实践证明要从紧扣时代主题入手。"八十年代有三明,九十年代有厦门"这是福建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的突出成果。八十年代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关键在于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八十年代精神文明建设兴起的客观必然性在于:第一,由于长期以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