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广西在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具有显著的地理区位优势、合作平台优势、人文交流优势、优惠政策优势。当前,广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广西与东盟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深入开展与东盟经贸合作交流;推进民间交流往来,向东盟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广西故事;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在与东盟合作中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间交流在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西作为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进省区之一,与台湾的民间交流起步早、影响深。两地民间交流在推动桂台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情感深化、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凭借陆缘、临海、华侨和文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一直领先于中国其它省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出台后,福建、广东、海南和云南等省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在陆缘、临海和华侨等方面的优势被不同程度削减,广西-东盟贸易在整个中国-东盟贸易中的相对地位持续衰落.目前,广西在文化产业方面尚独具优势,广西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将决定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层次建设进程中能否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广西必须在准确认识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广西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7月31日至8月4日,应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孔子学院等机构的邀请,广西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邓路遥率领文化交流考察团一行6人,赴马来西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考察团先后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孔子学院、马中友好协会、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马六甲中华大会堂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中华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关于文化交流的重要论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世界历史文化交往理论为基石,汲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践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习近平关于文化交流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有平等交流、兼收并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发挥青年作用等。它是新时代我国文化交流实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推动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的形成,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老挝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国,两国开始互通有无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在老挝掸国时期,中国便与掸国进行交流。从堂明国时期起,中国便与老挝正式进行第一次官方的往来。1961年建交以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国和老挝的文化交流不断向前发展。目前,中国和老挝的文化交流向着纵深和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在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和老挝文化交流更为紧密,传统友谊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7.
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是广西高等教育的传统优势,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广西人才培养规模、人才结构和层次、人才储备建设等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在人才政策、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待遇和人才交流平台方面有所创新,为中国—东盟升级版的打造和广西实现赶超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特殊语言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唐传奇集<河东记>中<板桥三娘子>故事与阿拉伯著名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白第鲁@巴西睦太子和赵赫兰公主的故事>在构成故事内容基础的巫幻行为和主要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的相似,作了一些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了唐代中国与阿拉伯人民在民间故事方面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泉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泉台两地文化交流逐渐升温。发挥闽南文化的优势对于促进泉台文化交流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当前,要通过创新文化交流模式,整合对台文化资源,建立经常性交流机制,抢救、保护、普及和传承本土传统文化,拓宽文化合作领域等途径,进一步深化泉台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人事天地》2010,(17):8-8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广西团校、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公开招聘教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向前推进,"一带一路"的成效已在中亚地区释放出较大的活力,孔子学院作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友好结晶和重要文化交流平台,增进了中国与中亚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中亚地区孔子学院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授到世界各地,为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文化外交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开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建构现代价值观念、塑造国家良好形象、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和谐世界构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形象越来越正面,但也面临一些挑战,"西强我弱"的文化格局还未根本扭转、文化国际传播力和竞争力有限、国际文化传播和交流人才严重缺乏。当下,中国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秉持和而不同、包容多样、求同存异的态度,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从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谐世界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逐渐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些文化碰撞中,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而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国家庭地位的突出、家庭化的社会关系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历史上的地域环境、一直未打破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旧中国的宗法制度、家天下、家国同构思想的影响等。因此,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研究文化现象差异及原因,对于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佛教之路"。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包括汉传和藏传两个语系,传入的途经、与本地文化的交融,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丝绸之路上的佛教传播历史折射出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是宗教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增进各国在宗教、文化、学术领域的对话交流,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跨国联合行动,建立海外道场和文化传播中心等方式,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让"一带一路"成为一条充满文化活力与和谐精神的人类文明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和北部湾经济区的确立,广西的高等教育迈入国际化的进程。凭借着广西的文化传统优势与区位优势,广西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交流日益频繁。优化面向东盟国家的广西高等教育资源,深化与加强和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合作,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词汇借用是文化交流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英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汉语借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的复杂化以及港独势力的抬头,对两岸三地青年文化交流及其青年关系建构提出了全新挑战。新时期浙江与港澳台青年文化交流要坚决守住政治底线,建立"分层化、多样化、精细化"交流模式,构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泛’交流"架构,打造核心文化内涵体系,建立"文化价值利益"共同体。通过青年文化交流构建新型青年关系,成为维护海峡两岸稳定与发展,实现两岸三地共同繁荣的成长性力量。  相似文献   

18.
熊绘新 《工会论坛》2014,(1):152-154
在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之下进行的跨文化交流,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均会产生相互作用;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之下,也同样对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与方向。本文在分析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要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全面克服文化障碍,有效提高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广西法律高校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其可以充当知识服务者、理论先导者、文化融合者的角色.为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法律高校应加强对东盟国家法律制度的研究,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法律交流与合作,培养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法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法律人才,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0.
少林文化具有崇尚和谐、包容互鉴、多元共存、和合共生的优秀品格,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是连接中国与世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和互动平台,在推动对外交流合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挖掘用好少林文化资源优势,对于做好华裔新生代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