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7,(2)
我国基层社会有着乡贤治村的传统,时代需要赋予乡贤文化新的内涵和要求。新乡贤文化来源于传统又与传统相区别,历史任务也不同。目前学者们大多讨论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侧重分析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试图对如何破解这些潜在问题提出可能的对策和建议。无论是积极倡导还是未雨绸缪,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农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乡贤”作为农村基层治理重要的非制度性主体,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规划部署,有助于汇聚社会多方力量、统筹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有助于实现农村基层治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以“新乡贤”为建构主体的“乡贤文化”有助于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文化建设。但是,“新乡贤”在农村基层治理纵深拓展的过程中却呈现出融合难、效果低、留不住等突出问题,限制了“新乡贤”内在功用的发挥。因此,应该从拓宽“新乡贤”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渠道、完善“激励—约束”并重的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入手,以期为“新乡贤”有效融入农村基层治理,进而提升其治理效能提供有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宜宾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人文胜地,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名人辈出,乡贤文化久远,孕育出了赵一曼、李硕勋、刘华、卢德铭、孙炳文等革命先烈。近年来,宜宾市高度重视乡贤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符合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示范乡亲,涵育文明新风尚,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  相似文献   

4.
正崇明人杰地灵,古往今来贤达辈出,具有深厚的乡贤文化传统。近两年来,我县结合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和市民修身行动推进,大力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壮大新乡贤队伍,发挥新乡贤作用,涵育乡风文明,创新乡村治理,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精神力量。一、加强乡贤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根据中央关于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崇明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场域发生着重要变化:从表象而言,出现乡村的边缘化、荒芜、空心化;更为严峻的挑战是,乡村的精英人士大量流失、自治制度的失语失效、乡村治理的精神呈现断裂。为此,我们主张因地制宜将新时期的乡贤吸纳到乡村治理体系中,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当前以及今后应在文化与制度建设两个维度下大力气,长期坚持,使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成为可承继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正崇明人杰地灵,古往今来贤达辈出,具有深厚的乡贤文化传统。近两年来,崇明区结合全国区级文明城市创建和市民修身行动推进,大力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壮大新乡贤队伍,发挥新乡贤作用,涵育乡风文明,创新乡村治理,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精神力量。一、加强乡贤文化建设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7.
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理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乡贤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重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具有确切而充分的理据:既有来自历史的经验支持,也有缘于现实的迫切需要;既有中央政策的宏观指导,也有个人意愿的内在驱动。特别是近年来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困境与挑战,以及中央对新乡贤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政策导向,使得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具有了无可置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的振兴,能否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向上作用事关乡村社会的重建和发展。历史上,乡绅为皇权向基层社会延伸的权力载体,在国家与乡村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皇权通过乡绅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治理,达到了"家天下"的愿景。乡贤文化曾根植于乡村社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乡贤一度退出农村社会舞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史为鉴,乡贤作为乡土社会的成功人士,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理应被纳入乡村建设所需的人才范畴。新乡贤传承了"乡绅治村"的传统,在主体范围、资格获取方式、发挥作用方式等方面对传统乡绅进行了传承与重塑,乡村振兴中鼓励乡贤返乡对推动农村产业转型与升级、建设文明乡风和实现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但乡贤参与乡村振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地方实际出发进行引导和规制,以实现他们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21,(1):53-58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土社会的内生性需求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新乡贤对于推进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独特作用。当前,在自上而下的舆论动员及政策空间吸引下,通过带资下乡、以"项目制"发包等形式吸引新乡贤回归的做法,由于主体自觉不足和制度支撑缺乏,使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动性和作用发挥受限。从"动员—自发"逻辑转换中呈现出张力,新乡贤嵌入村治场域蕴含着"国家政策支持的外生动力,维系血缘、亲缘、族缘的内生动力以及扶助德治教化的精神动力"等三重机理。将新乡贤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激活新乡贤的独特价值和内源性动能,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强大的外源性动能相耦合,是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面对当今乡村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困境,"新乡贤"的回归有其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致力于乡贤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着力构建"村村有先进、乡乡有榜样、县县有典型、行行有标兵、市上有楷模"的榜样体系,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能手、星级农户等"新乡贤",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崇德向善的思想基础,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在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宜宾是长江上游历史悠久的人文胜地,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名人辈出,乡贤文化久远,孕育出了赵一曼、李硕勋、卢德铭、孙炳文、刘华等革命先烈和阳翰笙、唐君毅等文化大师。多年来,宜宾市高度重视乡贤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22,(3):90-98
随着城乡融合不断推进,如何提升乡村公共治理的有效性、助力乡村振兴成为热议的话题。在当前乡村公共治理的地方实践中出现了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治理的新路径。目前,学界主要基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展开分析,但在国家与社会的框架下,从制度与生活的视角通过对正式制度与日常生活之间复杂互动过程的细致描述,能为理解我国当前乡村公共治理实践提供有益的补充。文章基于制度与生活的视角,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恩城乡那望屯的实践案例,对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治理的实现机制展开分析与研究,发现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治理经历了制度的运行化、制度的生活化、生活的制度化等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新乡贤拓展了政府与村民直接沟通的渠道,打通了日常实践经验向正式制度流动的通道,为生活的制度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回看2017年11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时,与一位坐着轮椅的87岁老人紧紧握手……这个镜头,让人久久不忘;这位老人,就是华东师范大学退休教师、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方敬,他是连云港市赣榆区众多"新乡贤"的一位杰出代表。清明节前夕,记者来到黄海之滨、抗日山下的赣榆区采访。抗日山树木葱绿、鲜花满坡。当年隶属山东的赣榆区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城市化进程中大部分乡村因精英外流导致的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衰微系列连锁反应、政府制度嵌入与现实乡村社会难以有效链接等方面的社会治理挑战,但与此同时,如何发挥兼具城市养分与美丽乡愁的乡村精英作用也成为了重构乡村治理格局的契机。浙江省在激活乡村治理的传统文化资源,基于权力清单的政社互动、乡贤回归与基层精英资源的整合等方面的多元创新,为乡村治理重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5,(4):2+65
<正>多年来,奉贤区充分挖掘"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内涵,把弘扬乡贤文化与培育"好家风"紧密结合,贯穿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精神面貌,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好家风",丰厚乡贤文化。"好家风"是乡贤文化的根基。2006年以来,奉贤立足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细胞,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乡贤一般拥有较高的身份地位和渊博的学识,在乡村治理中有较高权威的话语权。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治理乡村,从而构建以乡贤为成员的多元主体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乡贤在当代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及参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下,现代乡贤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中发挥重要基础作用。从传统社会时期,生于其乡众人称为贤者,到近现代以来的断裂及重构,新时期乡贤群体意义更加广涵,呈现多类型、多功能的新特点。现代乡贤参与当代乡村治理过程中,在道德秩序、制度规范、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功能,为追求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有效衔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部门应合理选择实现现代乡贤价值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乡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由于人才流失严重、村民自治能力匮乏,乡村治理仅靠行政力量的纵向嵌入与村民横向自治,治理成效不容乐观,乡村普遍出现了"空心村"、公共产品供给缺失、生态环境恶化、传统文化淡化、村民自治无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李瑞霞 《民主》2015,(2):20-21
<正>中原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促进中原经济区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河南文化强省,2012年4月,在民进中央、民进河南省委会,中共新乡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以新乡民进会员为骨干的中原文化研究院成立了。自此,近300名热爱文化和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在这里,为新乡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谱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