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冷战后主流国际政治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在思潮方面主要有“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第三条道路”、“主权理论”;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治理理论”、“国际社会理论”、“国际机制论”、“多边主义”、“现实主义”、“世界秩序新论”;在政策方面主要有“人权外交”、“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这些不同方面揭示了各自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预示着未来国际政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展开全面对抗的同时,为了维护两极霸权的国际结构和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也合作促成了国际军备控制制度的建设。苏美两国推动国际军控制度建设的努力有助于冷战国际局势和两国关系的缓和,也促进了军控领域国际共识的形成,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其国际战略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分别制定和实施了“超越遏制”战略、“参与和扩展”战略以及“单边主义”战略等三大国际战略。这三大国际战略的提出是美国国内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冷战后的大国关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纪梅 《工会论坛》2003,9(2):78-79
冷战结束后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形势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愈益明显。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的显著特点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 ,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全方位发展对外关系 ,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1998年5月28-31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中美关系史国际研讨会。本文介绍了会议中双方学者对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两国对抗局面形成的根源、50-60年代冲突与克制的情况、两国关系解冻的过程、两国的外交决策机制和运作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还介绍了美国学者在中美关系史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对资料的发掘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学者们对中美关系现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一直有争论 ,但总体而言 ,没有超出国际因素、国家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三个方面。对于冷战起源的种种解释正是围绕这三个层次而展开的。无论作何种解释 ,美国作为第一责任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笔者同时认为冷战起源与冷战思维的形成密不可分 ,更值得注意的是 ,在冷战结束之后 ,冷战思维的影响依然存在于一些国家决策者的脑中  相似文献   

7.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新的国际格局正朝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力求在新世纪、新的国际格局中发挥优势,掌握主动,争取成为更大的赢家,蒸蒸日上发展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面临新的形势,中国正在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调整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和新形势为依据,按照科学的理论和规律,继承发扬传统,着眼世界和未来,坚持与时俱进,以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并力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调整后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求同存异,和平共…  相似文献   

8.
张曙光在《冷战国际史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链接》(《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2期)中认为,冷战国际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探索相结合应该成为国际关系跨领域研究的有益尝试。(1)冷战国际关系应该成为检测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假设的一个时空“实验室”;(2)冷战国际关系应该成为设定当代与未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新议题的参照体系,研究者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对议题进行重新设置,  相似文献   

9.
任杨文 《工会论坛》2009,15(1):144-145
冷战后,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非但没有停滞和萎缩,反而进入了一个更加活跃的时期。作为我国总体外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党外交,进一步扩大了交往对象,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冷战起源于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各自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通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的复杂较量,最终以苏联的解体而基本结束。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从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敢存在着一极独霸世界与多极共同发展这两种历史走向的斗争。尽管多极化和全球化目前还远没有定型,但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反映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由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所决定的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法西斯主义横行以及二战的爆发,极力推崇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在维持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的理想主义学派迅速衰落,而崇尚权力与均势的古典现实主义学派得以崛起,并占据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主导地位。在古典现实主义的强势下,不仅同一时期的国际法学经受了极大的冲击,国际法以及国际组织的实践也受到消极影响。或者说,古典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成为我们理解冷战时期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冷战后日本联合国外交中的ODA外交。  相似文献   

13.
对冷战起源的探讨,可以从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性引发的冲突展开分析。一方面,透过历史上俄罗斯文明在努力寻求西方化的发展过程中遭受的挫折和西方对俄罗斯文明的歧视与遏制心理,能够看到西方对俄罗斯文明的不友好甚至是敌对态度,而这种由文明差异性所带来的意识形态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冷战局面的形成;另一方面,基督东正教文化背景的“救世论”衍生出了俄罗斯民族的“大国使命感”,而基督教新教文化背景下的教徒“使命感”和美国的“世界楷模”观念则衍生出了美国的“大国使命感”。这两种“使命感”随着二战后各自实力的迅速飙升而急剧膨胀,并由此带来双方在外交理念和对外政策中的冲突升级。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历了"帝国主义时代"、"冷战时代"和"后冷战时代"."9·11"事件后,世界进入"后后冷战时代"."后后冷战时代"具有包括大国冲突"退场"、多极世界形成、世界多样化和全球治理成为国际政治主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美国和欧盟的对华政策明显地拉开了距离 ,他们的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是由各自所处的国际环境、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所决定的 ,它对美中关系、欧中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冷战”的缘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与“冷战”的缘起苏格“冷战”结束了,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达40年之久的美苏冷战,却继续给人们留下回忆并增添思考。①一般来讲,冷战时期的美国学术界关于冷战的缘起问题有三种学派。第一种是将责任归咎于苏联的“正统”学派;第二种是检讨美国责任的“修正”学派...  相似文献   

17.
纽黑文学派:冷战时期国际法学的一次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随之而来的冷战紧张对峙局面,对于国际法乃至国际法学的发展极端不利。同时,这个时期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学说,不仅否定了国际法的独立性,也对国际法的作用极端贬低,从而对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造成很大的冲击。面对这种困境,国际法学试图在理论上寻求突破,"纽黑文学派"(the New Haven School)即是典型。不过,虽然"纽黑文学派"的理论变通使得国际法在冷战时期权力斗争之背景下取得更大的作用空间,但这种变通的消极意义也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有了极大的增长 ,而且其政治观念和政策主张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表现在 :美化侵略的言行不仅公开化 ,且呈现扩大化和组织化趋势 ,敌视并力图突破和平宪法 ,主张渐进地自主发展武装力量 ,以期最终走向战略独立。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 )日本独特的耻感文化。它是以耻为道德之本 ,以耻为主要约束力的文化。其独特之处在于认为忏悔就等于自寻烦恼。因此一些日本人认为承认侵略 ,承认南京大屠杀 ,就是自虐 ,是摧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事实上 ,保全面子在日本人心中比事实真相还…  相似文献   

19.
廖小健 《外交评论》2006,32(6):86-91
后冷战时期,马来西亚与美国展开一连串的激烈交锋,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但马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美国还跃升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国,这与马来西亚成功的外交策略不无关系。对美政策有效地捍卫了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提高了马来西亚的国际地位,基本体现了马来西亚当时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美国曾多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与核威胁。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与尼克松等美国总统都对中国实施了核讹诈与核威胁。美国在冷战期间将核武器纳入其针对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盟友的全球战争计划,以维持美国在战后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是促使中国发展自己核武器的重要因素。美国频频对并没有与美国处于宣战状态的非核国家中国进行核威胁并准备实行核打击,公然违背国际法,始终遭到国际社会包括美国盟友国家的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