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税案惊心     
一 葆祥河北进出口集团公司(简称葆祥河北公司)税案,源头在广东潮汕地区. 企业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出口退税是对报关出口货物退还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或者免征应纳税额.我国从1988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1989年发现第一起骗取出口退税案件,1994年骗取出口退税违法犯罪活动一度猖獗.1995年国家降低出口退税率,税务、海关、外经贸等部门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出口退税业务的管理,骗取出口退税活动得以遏制.  相似文献   

2.
出口退税是国家对出口货物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措施。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出口退税与海关管理密切相关。出口退税政策虽然主要由税务机关实施,但货物必须要在海关监管下实际出口后,  相似文献   

3.
出口退税政策是国际贸易惯例,即各国为使本国货物以"零税率"出口而实施的一项政策。本文主要分析了降低出口退税率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也具体分析了最新出口退税政策中隐含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依法惩治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刑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的“假报出口”,是指以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一)伪造或者签订虚假的买卖合同;(二)以伪造、变造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等有关出口退税单据、凭证;(三)虚开、伪造、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可以用于出口退税的发票;(四)其他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的行为。第二条具有下…  相似文献   

5.
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是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犯罪形式。近年来,这种犯罪发展很快且愈演愈,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并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就骗取出口退税案件的特点、手段及侦查对策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出口退税是基于出口免税的前提,对出口产品中包含的已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后予以退还的一种税收措施。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是指以假报出口或者通过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骗取出口退税犯罪不一定以使用虚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前提,也不一定以假报出口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条约惯例、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属地税收管辖权规定和国家税收法律。出口退税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出口免税并退税、出口免税但不退税和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应遵循国际惯例,结合增值税转型推进中性目标模式之确立,建立负担与收入一致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建立弹性出口退税率制度,完善出口退税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机制。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政策效应在于:统筹内外经济平衡、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强化税收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作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骗税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骗税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庄潮,侯国祥,郭寿春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犯罪,是当前涉税犯罪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犯罪,它直接破坏国家的出口退税制度。阻碍国家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的执行,侵吞大量的国家财产,必须严厉打击。同时要针对此类犯罪危害大、腐蚀性强。牵涉面广...  相似文献   

9.
透视出口骗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退税是我国为了鼓励本国货物出口而采取的优惠政策,即:出口货物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必纳税,还可以退还以前纳税环节已纳的税款。其适用范围主要是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和外贸企业。在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中,曾因出现骗税现象而几次调低出口退税率,但1998年以来,为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应对通货紧缩的趋势,国家连续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这一措施在促进外贸出口,增加创汇收入上的积极作用非常显著,同时也应警惕地看到,一些企业的骗税行为,造成了税款大量流失。疯狂的骗税行径去年下半年,在我国打击出口骗税专项斗…  相似文献   

10.
为依法惩治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的“假报出口”,是指以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一)伪造或者签订虚假的买卖合同; (二)以伪造、变造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取得出口货物报关  相似文献   

11.
略论我国刑法中走私犯罪的对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对走私犯罪分成不同的罪名,主要是犯罪对象有别,犯罪对象是我国刑法中走私犯罪划分罪名的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走私犯罪的对象分类有十二种,即武器、弹药,核材料,伪造的货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贵重金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淫秽制品,毒品,制毒物品,普通货物、物品和废物。  相似文献   

12.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与相关的诈骗罪探析李记华为了扩大出口创汇,自1985年起,我国政府决定实行出口商品退税制度。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经济领域的一些不法分子,钻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空子,采取种种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国家对外贸易经济...  相似文献   

13.
出口产品退税是国际上通常的做法,其意旨在于增强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支持出口创汇,促进本国对外贸易。自1985年以来,我国政府决定实行进口产品征税、出口产品退税政策,至今退税已在我国税制领域通行。于是骗取出口退税现象就应运而生了。骗取出口退税行为作为特定税收政策的产物,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以致打击不力,愈演愈烈。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外贸经济秩序,而且也影响到国家的外贸信誉,使国家蒙受了经济损失。《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5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处骗取税款五倍以下的罚金,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规定无疑为打击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本文就这一视定略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95)鄂执函字第5号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出口退税款,在国家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后,须经特定程序通过银行(国库)办理退库手续退给出口企业。国家税务机关只是企业出口退税的审核、审批机关,并不持有退税款项,故人民法院不能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的规定,要求税务机关直接划拨被执行人应当得到的退税款项,但可依照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5.
启运港退税实质上是基于出口退税的一项制度创新,即通过改进出口退税程序,缩短退税时间,改善企业资金流通,引导外贸货物聚集特定港口中转出口,促进国家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而实现政府优化港口布局、抢占国际贸易高地的经济宏观调控目的。上海试行启运港退税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改进。鉴于启运港退税的本质功能和我国沿海港口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启运港退税政策只具有有限的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16.
毕亚林 《中国律师》2004,(12):73-74
积极的国家财政政策———出口退税出口货物退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出口货物在国内或区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进行退还的一项税收制度,它是我国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促进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自1998年以来,国家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直至全额退税;积极扩大出口信贷规模,降低出口信贷利率,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口明显增长,使1998年顺差400亿人民币。但在此阶段,退税过程中的骗税现象日益泛滥,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2000年初,国家高层发现了…  相似文献   

17.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与相关的诈骗罪探析李记华为了增加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扶持出口贸易的发展,自1985年起,我国政府决定实行出口商品退税制度,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经济领域的一些不法分子,钻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空子,采取种种欺骗手段,大肆骗取...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2年9月4日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5条第1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处骗取税款五倍以下的罚金,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补充规定》增设的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这一新罪名,是对我国刑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法政新知     
我国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我国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我国从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此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规定,走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和边防检查,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破坏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行为。当前走私犯罪形式多样,性质复杂,从审查批捕的角度看,遇到了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购买保税货物的行为可否定罪?刑法第154条规定,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品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构成犯罪。其中“保税货物”,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