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琴 《江淮法治》2011,(9):57-57
我刚成年就去广东打工,去年在那边一个工业园区的一家塑胶制品厂打工,工作一年多以后,我发现身体抵抗力严重下降,经常发烧感冒。而且面色非常不好,回老家的时候.家人看着特别心疼,硬拉着我去医院检查,说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当时一家人都傻眼了,  相似文献   

2.
噩梦醒来迟     
2002年11月2日,北陵军人俱乐部的讲台上,身为囚徒的贾永祥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人说,外表是内心的反映,看着贾永祥清癯、忧郁、苍老的脸,我努力地搜寻着记忆中那个神采飞扬的市法院院长,一种强烈的反差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直觉告诉我:蜕变后的重生是何等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近日去亲戚家串门,进了小区门,远远就看见亲戚蹲在车旁鼓捣着什么。走进一看,原来他正在拆卸瘪气的车轮胎,原因是物业嫌他没把车停到指定的地方,就把他的前车轮胎放了气。看着亲戚紧皱眉头闷闷不乐的样子,我是又同情又气愤。因为,物业用这类损招对付业主的事,在我身上也发生过。一次我把自行车随意停在了一块儿空地上,物业竟然把自行车用脚踹倒了。开始我还以为是大风刮倒的呢,可第二次又有十几辆自行车齐刷刷地躺在那片空地上时,这才知道是物业干的事儿。  相似文献   

4.
凶案现场,对于刑警这一行来说,就如同主妇对菜场,商贩看闹市一样,习以为常了。可是我相信,就象生命中很多第一次一样,每个人对第一次亲历凶案现场一定在脑海中留有印迹。我是一名从非公安院校毕业进入公安队伍的女警,在综合部门干了将近五年后,2002年调到刑警队当内勤。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不时看着办案的同事出车去凶案现场,看着他们带回的现场报告、案情调查,谋杀、死亡这样的血腥字眼总是如影随形,现场照片更如冰山一角令我想象不已。终于有一天,我对自己说,下一个现场我一定去。一个阳光会突然收敛的下午 2002年11月25日,星期二。这一天很诧异冬天也会有这么明媚的阳光,中午的我们围着的火锅更是让人急着卸下冬  相似文献   

5.
张敏 《检察纵横》2003,(1):47-47
某日到朋友家拜访,见到了他刚刚5岁的“宝贝”,小家伙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动画片。从他敞开的房间门向里望去,一辆崭新的四轮驱动车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时的好奇使我忍不住走进去想看个究竟。谁知小家伙生气了,一下子冲到了自己的房门口,嘴里还不住地嘟囔着: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生活》2010,(10):56-56
4月30日,我的一位律师朋友永远地走了,他年仅41岁的年轻生命就此画上了休止符。他是一位优秀律师。在送行的人群中,有许多他曾经帮助过的当事人。几十位专程从郊县赶来的农民兄弟哭着说,他们是代表200多位父老乡亲来送他的。另一位年近七旬、手柱双拐的老者,满面痛惜地看着律师未满周岁的女儿,泣不成声。在追悼会上,面对他的家人向友人合泪致谢的场景,我的心犹如被重重地敲击般痛。  相似文献   

7.
"我只有去老年公寓,那是我最后安身的地方。"夕阳下,我目送一位老人离去,她艰难地蹬着一辆小三轮车,三轮车上放着几个大包袱,那是她全部的家当。看着她佝偻着弱小的身躯慢慢向前移动,我发觉自己眼前逐渐模糊,脸上一片冰凉。  相似文献   

8.
在“考友”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叫他去司考,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叫他去司考,因为那里是地狱。当然了,这是对司考经历调侃式的表述,但是从话语中却流露出司考经历的艰辛与获得成功的快乐。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也曾是一名“司考人”,同样经历了一个痛并快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那日,收拾办公桌,夹在工作日记里的一张泛着淡黄色的老照片滑落下来.那是我在“老二处”时的一张合影,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容,让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0.
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一见到我,就小鸟般飞快地扑进了我的怀抱。 女儿用她的小嘴在我脸上狠狠地“啄”了一口,然后,歪着脑袋淘气地对我说:“爸爸,我爱你20次!”  相似文献   

11.
熟悉的危机     
当年我去英国读书时,有一次在首都国际机场候机,身边男士个个西装革履,要么拖着旅行箱,要么提着旅行包,只有我穿着一件军队的破棉袄,肩上挑着一根木棍,木棍的一端挂着一个小包袱,另一端挂着一个热水袋,在机场候机厅站着。  相似文献   

12.
每当我看到那些人被强暴、谋杀、虐待和毁灭,我都明白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将继续伤害别人,他可能坐在什么地方回味自己的所作所为,仔细品尝它,并在细细把玩中获取快感。他是真实的人,在某个地方等待着,他的冲动会一次次地增强,任何时候我都无法预知将发生什么事情,但我确信:除非有人去阻止他,否则他会再次杀人,一次又一次地杀戮下去。  相似文献   

13.
最后一次提讯王培珍那是一个下雪天。我早早来到办公室,取出《批准逮捕决定书》正要填写,科长走了过来,对我说;“先别填了,等会儿我俩再去看守所提讯一次被告人。”我嘴里答应着,可心里却有点不高兴。已经提讯两次了,被告人的供述与公安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年龄     
“报告”,一声童音,打断我的思绪,我移开正看着案卷的眼睛。 他身上的那件黄马甲明显太大了,似乎稍微耸耸肩,马甲的一边就会从肩上滑落下来。屋外春寒料峭,那件马甲里却只有一件薄单衣,他也许感到局促,低垂着头,不停地搓着手。我打量他许久,还是不能把眼前这个瘦弱的男孩与一起恶性抢劫案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去抢劫,他现在应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如果不是那位社会青年的蛊惑,他不会向那名无辜受害者的腹部捅上一刀,虽然那刀不但他已年满十四周岁,就应该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在我家的客厅中,悬挂着刘海粟老人画的一幅中堂——《鹰》(见右图),上面题写着杜甫的诗句:“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看着这幅画,我的心中常会升起一种莫名的激动与感慨。  相似文献   

16.
刘琴 《江淮法治》2013,(16):59-59
在那里,我找到了一个世界,一个让自己的心灵宁静无扰,快乐的、自由的世界。越学越觉得开心,觉得工作和生活都更有滋味。原来,梦想开始的地方,是幸福的天堂。小时候,父母常和我说故事,说起古代的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皆通。懂事后,看着古代仕女图中的女子抚琴的样子,听着古曲中古筝那美妙的声音,很是向往。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这一愿望渐渐被生活的浪潮冲淡了。多年后,有一次,我和友人去外地游玩,在参观一文化景点时,看到一架古筝摆放在展厅,我走上前,手指不自觉地轻抚琴弦,声音很是好听。  相似文献   

17.
家庭不能散     
和老公一起看电视,遥控器如往常一样拿在他手里。没看到好的节目,我忍耐着他的翻来覆去。他总是这样,就算是他选定了节目,也是看着看着就没耐性,总是一些关键情节被他无端掐过。  相似文献   

18.
张健 《中国监察》2011,(5):63-64
2009年10月,我退休的第三天,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女儿就催着我和妻子登上了去澳洲的飞机。这是我第一次去这个南半球的国家。在那个陌生的国度里,我屡屡“违法”,教训“惨痛”,但也对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以及执法部门的执法有了些许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19.
“下午去了一趟牙科诊所,把两颗牙齿拔了;太痛了,痛得我饭都吃不下。”2007年5月30日傍晚,在南宁一家招待所采访孟进生时,他这么告诉记者。他张开嘴,记者吃了一惊,因为他的上下牙槽几乎没有了牙齿。“都是以前吸毒害的。”孟进生苦笑一声说。  相似文献   

20.
贴年画     
“有钱没钱,买画过年。”这是老家的一句俗语。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买过年画,只是清楚地记得一迈入腊月的门坎,父亲的脸老是阴沉着,很少放晴,丝毫找不到过年的快乐。有一次,我看见邻居买了年画,就回家缠着母亲也要买,父听见了,二话没说,照着我的小屁股就是一巴掌,倒是母亲抱起我,眼里噙着泪珠说:“咱不用买,桌子上有现成的呢。”我擦着泪去桌上找,哪里有什么年画,只有一张我刚拿回家的奖状卷曲着放在那里。我楞楞地看着母亲。母亲拿起桌子上的奖状笑着说:“莲儿,这不是顶好的年画吗?”尽管那年才9岁,可我似乎懂得了母亲的心,以后再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