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那一年,当年明月七卷《明朝那些事》,风行华夏,唤起明粉无数。"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那些搅动风云的明史人物,惊才绝艳的牛人猛将,披肝沥胆的仁人志士,甚至是作恶多端的权宦巨奸,都让人心迷神眩、拍案叫绝。书确实丰满好看,但历史却骨感而料峭。江山代有人才出,然而每个王朝的色彩,却并不  相似文献   

2.
蔡建军 《学习导报》2013,(19):42-42
《战国策》记载了一个比美的故事:邹忌远不如徐公长得帅,但那些有私、有畏、有求于邹忌的人,却众口一词夸他比徐公好看。故事警示人们,有些“好话”,不仅“水分”很大,更有私利驱动。细细品味,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3.
视野     
《党的建设》2012,(11):63-63
《人民日报》日前刊登江柳依的文章说,有人在网上发微博,捏造某大学学生会干部贿选的故事,写得情节跌宕,只在文末说,这是自己编造出来的,希望微友“在转发批判之前,先要动动脑子”。然而,很多人明知是假的也在大量转发、当真讨论。  相似文献   

4.
学习李素丽要从我做起中宣部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徐光春李素丽同志和李素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的同志们,给我们讲了北京市公交战线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可是这个故事非常真实、非常感人、非常亲切、非常生动,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工...  相似文献   

5.
1909年,吴晗出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个清末秀才,字写得好,诗词做得好,历史知识也很丰富。因吴晗的父亲教子很严,吴晗是长子,因而对他要求更严。七岁时,吴晗就进小学念书了。他学习刻苦勤奋,风雨无阻,不仅功课好,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家里的书看完了,他就到处借书看,尤其喜欢读历史书和历史小说。有时为了借书,竞要跑上百八十里路。他看书既快,又能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6.
研究革命前辈、革命先烈的历史,出版他一们的文集和史料,撰写他们的传记,是党史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必要的。但由于其篇幅太多,且又分散,对广大干部、青年和群众来说,篇幅太大读来就难免有困难。所以,撰写和出版综合性的包括各个历史时期,有人物活动情节的书,会吸引很多的读者。研究党史,不应该是为研究而研究,就历史谈历史,  相似文献   

7.
短评     
《党建文汇》2014,(12):15-15
“脸好看”还得“事好办”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服务单位作风大为改观,但有些单位还存在“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情还是不好办”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粟裕下江南》一文,发表在1991年6月26日《文汇报》上,作者粟刚兵。题注说明,此文是《粟裕将军传》一书中的选章,内容是写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向江南敌后地区挺进的一段史实故事。我们几个人,原来都是粟裕司令员的部下,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读了这篇文章后,发现文中存在不少错误,其中有些情节,完全出于作者的编造和虚构。我们作为当事人,应当对这些不符合史实的内容作一订正。  相似文献   

9.
《彝海结盟》是一本谬误百出的书王世文,刘武兴由幸晓峰、龚自德、李殿元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彝海结盟》,史实谬误极多。尽管编著者在书名前冠以“故事”二字,但这决不可以将红军长征史上彝海结盟的基本史实进行篡改。我们出于历史责任感,有必要对其史实谬误...  相似文献   

10.
正价值观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标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观,集中体现在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追求理想生活目标的故事叙述系统中。只有基于本国大多数人民和全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讲好中国价值观的故事,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走出西方价值观设置的话语陷阱和情节限制,按照中国理念和中国话语,实事求是地讲述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成功故事,讲述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德 《当代党员》2015,(7):63-63
(一)一辈子活下来,常常是,在最有意思时,没有有意思地过,在最没意思时,想要有意思地过,却再也过不出意思了。换一种表述就是,在看不透时,好看的人生过得不好看;看透了,想过得好看,可人生已没法看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能真正打动人心的影片实在是不多见,但影片《生死抉择》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情节跌宕起伏,矛盾惊心动魄,斗争异常激烈,故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令人振奋。党员干部反腐要敢于拿自己开刀,这恐怕是看了影片《生死抉择》之后,主人公李高成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因为这是关系到共产党员政治生命和人民公仆形象的生死抉择,更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相似文献   

13.
山人 《当代贵州》2011,(2):12-12
看了《当代贵州》2011年第1期,发现面孔变了,一是资讯板块做得比较到位,二是更贴近干部群众,比如“我为贵州更好更快发展献一策”,几个县委书记、县长的文章不乏真知灼见。三是增强了人文气息,后面的几个专栏,尤其是叶小文专栏和金一南专栏,有深度有高度。如果要说遗憾。就是“特别关注”做得还差一口气。此外,封面、广告也设计得很好看,确实用了不少心思。  相似文献   

14.
怎样认识和评价全国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从《中国大剿匪纪实》虚构荣昌剿匪情节谈起蓝祯伟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罗国明编著的《中国大剿匪纪实》一书(以下简称罗书)中,有关于四川省荣昌县解放初期剿匪斗争重要情节的一段记载。我是当时荣昌剿匪斗争的...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对于中国历史的史料保护工作十分重视。1971年4月.他在接见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领导小组成员时说:“你们管出版的,要印一些历史书。我们要讲历史,没有一点历史知识不行。你们的出版计划中有没有历史书籍?现在书店里中国和外国的历史书都没有。不出历史、地理书籍,是个大缺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从资产阶级的或受唯心史观限制的学说发展来的。不讲历史,割断历史怎么行呢?中国人不讲中国的历史总差点劲。”还在1959年的时候,他就强调过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史料收集工作。他讲,如果不抓紧,有些史料就收集不到了。“五…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大凡有作为的君主争霸立业、安邦治国,无不靠选贤任能。所以说:"致治在于任贤","得才兴业,失才亡邦"是历史的经验总结。纵观人类历史,其尚贤、求贤、任贤的故事,应为世人有所深悟和教益。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记者兼专栏作家索尔兹伯里的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曾提到延安时代的“红色历史学家”徐梦秋,书中写道:“长征期间担任红军政治部秘书处主任的徐梦秋.是一位上层社会的儿子。长征结束到延安毛泽东就指示他写一部长征的历史.1936年.徐梦秋告诉海伦·斯诺.他已收集了700份文件.其他几乎全部丢失了。1938年.他在上海发表了第一集有关长征的个人记载。  相似文献   

18.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1,(10):55-55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列为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出版物。国内权威党史研究专家认为,该书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史料丰富,以生动纪实的笔法,大量可信的档案史料,鲜为人知的细节、情节和故事,真实感人地讲述了小说《红岩》中众多人物的真实生活原型,通过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9.
说实话,我平时不太爱看党报党刊。但《新湘评论》没有人推荐,我却非常喜欢看。是因为她把政治当作一种文化、一种智慧,让我了解了原来政治也可以表达得很精彩,很好看,感觉《湘江评论》还活着。《新湘评论》本来是一本纯政治理论的刊物,却做得颇有文化气息;她本来是一本纯党刊,  相似文献   

20.
《党员干部之友》2013,(4):64-64
《党史第一课》张珊珍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细致描述,勾画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和早期的革命经历,袁世凯的政治背景和发迹过程中的种种机遇。书中内容以一个个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让读者在颇有趣味的阅读中,品味历史的真实和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