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中拉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企业也逐渐加大了对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进入中国海外主要投资国之列.中拉经贸合作正逐渐改变"单打一"贸易方式,向着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等多样化趋势发展.但是,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金额不论从流量还是从存量上看,主要集中在世界著名的避税地--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而流向其他拉美国家的实际投资金额并不大.而拉美国家大都是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家,因此,扩大中国企业在拉美国家投资前景是看好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拉美相距遥远,贸易成本是影响双边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诺维提出的贸易成本引力模型,测算了1991-2016年中国与拉美24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测算结果显示,1991年以来中国与拉美24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43.99%。就次区域来看,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双边贸易成本降幅最大且平均双边贸易成本水平最低,其次为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横向比较来看,2016年中拉贸易成本仍居于我国对外双边贸易成本格局的高位,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对中拉贸易增长因素的分解分析显示,中拉贸易成本下降是中拉双边贸易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对贸易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了50%。通过对中拉双边贸易成本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距离遥远、地处内陆等不利因素将增加贸易成本,而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加入APEC等多边合作组织以及提高法治水平将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这些研究结论为推动中拉贸易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背景下 ,2 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关系呈现全新的趋势和特点 ,也给国际分工理论带来了新的内涵。中国要跳出单纯的双边贸易逆差的思维 ,从全球分工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拉双边贸易 ,以平等、互利和互惠的心态 ,积极推进中拉贸易关系 ,为中国企业长期耕耘拉美市场打下基础 ,在中拉之间建立新型的南南合作关系 ,通过中拉之间的双赢局面来实现和保障中国的长期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贸关系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中拉双边贸易额和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流量都增长了10多倍,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各经贸平台上的合作不断加强.然而,随着中拉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也不断显现出来,特别体现在对华反倾销、对拉直接投资中面临的政策风险与劳资纠纷等方面.本文认为拉美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是导致中拉经贸关系冲突的政治根源,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产业结构上的竞争性是导致中拉贸易摩擦加剧的经济根源,拉美地区的经济民族主义是导致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投资纠纷的思想根源,但合作与发展仍然是中拉双边经贸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柳明  王发军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14-19,79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影响力的上升对于拉美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拉贸易为拉美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在拉美投资的增长有效地弥补了拉美投资的不足。中国在拉美地区的贷款更多倾向于被国际金融机构忽视的"高风险国家",是对世界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在该地区贷款的有益补充。中方贷款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政治附加条件较少,并且多用于拉美亟需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有利于促进拉美经济的长期发展。本文最后对中国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拉美地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考察一国贸易限制水平对于探讨经济增长问题以及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研究方法的缺失和数据的可得性问题,传统研究多是以简单平均关税和加权平均关税进行粗略衡量,会导致明显的误差。本文使用了贸易限制指数(TRI)作为研究工具,对拉美19个主要国家的贸易限制情况进行了考察,并进一步测算出贸易限制带来的无谓损失。中拉贸易在过去20年间发展迅速,本文考察了1992—2014年中国与6个拉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限制发展趋势。实证结果显示,当前拉美国家的整体贸易限制水平较低,但相比于成熟的外向型经济体(如韩国)仍有较大的下调空间。总体上,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限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体现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但中国与巴西之间的贸易限制仍然较高,未来应通过改善贸易结构、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贸区等手段,降低贸易限制,减少无谓损失,增加贸易往来,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拉美"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的地区主义”是 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新特点。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是拉美出现“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外在必要条件 ,拉美的民主化进程和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是其产生的内在推动力。拉美经委会在总结 90年代拉美一体化新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开放的地区主义”战略思想 ,以指导拉美一体化继续朝着具有“开放性”的地区一体化方向发展。一体化模式的转变和中国加入WTO ,为中拉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拉同属WTO成员 ,这就扫清了双边贸易中的许多障碍 ,为中拉贸易创造了互利的外部环境 ,双方存在着扩大经贸关系的巨大潜力 ,有利于中拉经济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同时 ,对中拉拓展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和中美双边贸易协定的签订 ,增加了中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这不仅使中美之间贸易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同时也影响到中美两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 ;就拉美来说 ,会影响到加勒比地区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就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重要性而言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未来对拉美外交战略的思考(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中华民族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世界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对中国当前的战略利益和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给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中国应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通盘制定和实施对拉美地区的战略和政策时应关注以下问题:提高中拉之间高层合作的档次和形式;加强和扩大对拉美地区多边组织的参与及合作;加强与拉美地区大国的战略合作;加快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与更多的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继续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在全球投资战略的框架内,制定和实施对拉美投资和贸易战略;加强和扩大与拉美国家的金融合作;与其他发展中大国协调在拉美事务方面的政策;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统一实施和协调对拉美战略及政策;以新思路看待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拉美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一、中拉贸易大幅度增长据中国外经贸部和海关的统计,1997年中国与拉美的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7.36亿美元增至83.76亿美元,增长10...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数百年的起伏与动荡,随着拉美各国政治纷乱的减少或缓解,拉美已逐渐摆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萧条颓势,整体经济态势呈现出大幅复苏。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持续而强劲的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极大地发展了与拉美的经贸关系,跃升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拉间的政治关系也随之得到发展。中拉关系良好的进展,引起长期在拉美耕耘的欧盟和美国的高度关切和战略反应,因此,本文将在分别考察欧盟因素和美国因素的基础上,以综合和比较的方式分析欧盟、美国和中国3个经济主体与拉美的经贸关系。透过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双边贸易差、贸易国别集中度及贸易商品结构等4项宏观经贸数据来比较3组双边贸易,并透过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影响中拉双边贸易的因素。最后,介绍了欧盟和美国推进其与拉美的经贸关系时所采用的战略和策略,并对中国应当采取的行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以来,中拉贸易增长了18倍。2005—2016年,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接近90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拉双方均有强烈的愿望去探索新的选择以升级、多元化和加深双边贸易投资关系,这不仅是为了应对风险,也是为了利用新的机遇加强经济合作。鉴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当前的贸易投资模式将持续。然而,政策和投资可以在经济活动的其他领域发挥先锋作用,为拉美增加出口价值、实现贸易多样化和现代化、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刺激生产力发展开辟新的前景。考虑到太平洋两岸的需求动态和现有能力,有三个领域的商业机会脱颖而出:促进加工农产品和食品的贸易;扩大服务贸易,特别是旅游业;利用中国的先进技术、数字平台和资金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中国也将获得更紧密和更平衡的贸易伙伴关系所带来的好处,如产品、市场和企业的多样化,服务贸易的新机会以及电子商务一体化的加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完整、规范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对贸易便利化的衡量细化到二级指标,首次系统地测算了拉美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而利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检验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并对欧盟和拉关两个不同的国家集团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分别检验了贸易便利化的各项一级指标对中国出口拉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出口有极大的促进效应,经济越发达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中国对拉美的出口较大地受制于贸易的不便利,而且对不同贸易便利化指标的敏感程度不同。中国应在提升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与拉美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中国和拉美国家都在寻求未来进一步提升双方全面合作关系的可能。与中拉飞速增长的经贸交流和成果卓著的官方外交相比较,中国目前在拉美的公共外交依然存在内容较为单一、目标比较模糊等问题。本文将中国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其目前以文化手段为主的特点,提出在文化与语言等相对陌生的中拉之间,中国对拉美的公共外交需要与欧美国家有所区别,根据中拉整体合作的发展方向和拉美地区的特点确立政策侧重点与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拓宽公共外交推行渠道。  相似文献   

15.
蝉联两届的里根政府虽已卸任,但里根时期美国和拉美地区之间的贸易,由于受到特定经济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仍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一、贸易发展波动起伏,呈现W走向卡特执政的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美国和拉美之间的贸易直线增长。然而,里根时期美拉贸易则时起时落,出现了较大的波动。1981年,美拉贸易总额继卡特时期的持续增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经贸合作是中拉关系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在:中拉经贸关系实现了十年三个台阶的跨越式增长;2010年中国对拉美地区的投资飙升,成为中拉合作的新亮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了中拉双边金融合作.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变创造了巨大的资源和能源需求,这是当前中拉贸易繁荣的根本原因.然而,各界对当前中拉贸易关系的繁荣发展评价不一.其中既有“互利共赢”“健康可持续”等乐观主义的正面评价,也有“依附论”“新殖民主义”或“具有南北关系”特点的悲观论调,还有超越上述乐观和悲观两种情绪的观点,即认为拉美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拉美国家能有效利用出口繁荣获得的资金.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工业化进入以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这给中拉关系深入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拉美市场的逐步开放 ,中拉经贸关系取得了很大进展 ,拉美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90年代 ,双方贸易额增长迅速 ,中方从长期的贸易逆差变为双方贸易基本持平或中方稍有顺差。中拉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也不断加强。中拉贸易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反倾销问题、双方企业缺乏相互了解、中国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中国出口信贷规模不足及拉美区域一体化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等方面 ,其中反倾销问题最为突出。但是 ,中拉贸易前景广阔 ,中国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中拉贸易。  相似文献   

18.
万军 《拉丁美洲研究》2016,(4):23-41,154,155
中拉国际产能合作正在积极推进,经济上的互补性使中拉经贸关系近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中拉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单一的贸易结构制约了双方经贸关系扩展的空间。当前中拉都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旺盛的投资需求,一些拉美国家正在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规划来促进产业多元化,而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生产能力非常契合拉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中拉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拉美地区充分利用中国的装备、技术、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加速工业化过程,也有助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构建。当前中拉国际产能合作进展顺利,重点产业领域合作初见成效,但也面临着国际产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拉美政局变化导致经济政策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合作过程中与当地社会沟通不足、重大工程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履行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新挑战,文章就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拉国际产能合作正在积极推进,经济上的互补性使中拉经贸关系近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中拉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单一的贸易结构制约了双方经贸关系扩展的空间。当前中拉都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旺盛的投资需求,一些拉美国家正在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规划来促进产业多元化,而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生产能力非常契合拉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中拉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拉美地区充分利用中国的装备、技术、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加速工业化过程,也有助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构建。当前中拉国际产能合作进展顺利,重点产业领域合作初见成效,但也面临着国际产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拉美政局变化导致经济政策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合作过程中与当地社会沟通不足、重大工程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履行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新挑战,文章就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在"新常态"背景下,拉美已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优先方向。贸易、投资和金融是驱动中拉关系蓬勃发展的三大动力,而基础设施建设是中拉合作的新领域和新增长点。对拉美而言,基础设施的存量不足和增量乏力成为制约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积累的优势无疑能够帮助拉美弥合其困扰已久的基础设施"鸿沟"。本文以拉美基础设施匮乏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困境为逻辑起点,从经济外交的视角剖析中国对拉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认为在中拉整体合作的框架下,中国应积极利用其资金盈余和技术优势在拉美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建设性作用。PPP模式是中国企业参与拉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新型模式,为中国对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机遇,然而PPP模式本身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也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