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东北抗联的14年苦斗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重温抗联历史,以史鉴今,提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和启示,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理想信念是抗联队伍长期孤悬敌后、孤军奋战的精神支柱东北抗日斗争的极端艰苦在中国乃至世  相似文献   

2.
正在长期、艰苦、壮烈的东北抗日斗争中,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击日本  相似文献   

3.
王冠鑫 《世纪桥》2011,(22):2-F0002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对黑龙江省革命历史文化、革命精神的继承、宣传和弘扬,2011年11月2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和黑龙江省科技学院联合举办了抗联精神宣讲活动。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作了关于东北抗联的斗争历史及抗联精神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4.
下篇 4 东北抗联创造和体现的民  族精神是鼓舞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武器 抗联不但在军事上给侵略者以重创,而且在艰苦的抗战中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教育鼓舞全国人民为驱逐侵略者血战到底。 首先,抗联在斗争中表现了不畏强暴、敢于同强大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抗联的斗争始终是在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不利条件下进行的。论兵力,抗联兵力最多时只有3万多人,且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工人,而日军在东北的兵力最多时达70多万人,并经过正规严格的军事训练;论武器,抗联是长矛大刀和部分陈旧的枪支,而日军则是飞机…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2,(4):29-29
老金沟抗联会师地,位于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五花村北铁力林业局施业区向阳林场。1936年秋、冬,是铁力抗日斗争大发展的时期,先后有8支抗联队伍会师老金沟。1936年春,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部西征留在庆(安)铁(力)木(兰)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6.
李志铭 《世纪桥》2020,(4):35-39
研究东北抗日联军抗"疫"斗争,为现实工作提供来自党史的智慧。东北抗日联军全体指战员面对由自然性和社会性因素引发的疫病,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识变从宜,英勇抗"疫",彰显了东北抗联全体指战员的坚韧和睿智,体现了东北抗联的伟大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抗联的队伍里。有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少年营”。他们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同英勇的抗联战士一样,抛头颅、洒鲜血,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消灭侵略者而顽强战斗,在抗日斗争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1998年5月东北抗联早期革命家、中纪委原常务书记韩光为抗联少年营题词:“铁血少年营”。  相似文献   

8.
中苏两国边界相接,东北抗联从建立之初就与苏联相互支援。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直接导致苏联境内东北抗联部队停止向东北派遣队伍与日伪军作战,使抗联将士不得不长期留驻苏联境内。这在客观上也让抗联得以暂时避开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日伪的残酷"讨伐",使得抗联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存,避免更大牺牲。留驻苏联境内的抗联队伍,进行野营整训,成立教导旅,同时派遣小分队前往中国东北,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为苏联提供宝贵的军事情报。苏联对日宣战后,抗联部队直接参加了苏军对日作战行动,是苏军有力的配合者。本文试图从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远东军相互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东北抗日联军实行战略转移后的后期斗争,阐述东北抗日联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地处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城区,于201 7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的陈列布展以"林海雪原,抗联英雄"为主题,以东北抗日联军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战役为线索,通过大量的史料、照片、图表、文物、实物,以及浮雕、场景复原等陈列形式,全面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14年的艰苦斗争历史。  相似文献   

10.
4东北抗联创造和体现的民族精神是鼓舞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武器 抗联不但在军事上给侵略者以重创,而且在艰苦的抗战中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教育鼓舞全国人民为驱逐侵略者血战到底.  相似文献   

11.
王军凯 《世纪桥》2014,(5):66-67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东北抗联精神进行总结,从抗联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与特点功能与作用作为着手点,挖掘抗联精神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文中分别针对东北抗联的体现的特性深层次挖掘其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论述了抗联精神的重要意义,对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建设的构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东北抗联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与东北建设所起到的精神重要的历史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抗联抗战的时间长期持久,斗争的条件极端艰苦,付出的牺牲无比壮烈,做出的贡献彪炳史册,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回顾抗联历史,尤其需要我们永远铭记的是,在这场长期、艰苦、壮烈的对敌斗争中,抗联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1,(8):60-64
抗联的斗争是极其艰苦的,它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一同被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曾写过:“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在晋西北吃过黑豆糠皮,在冀中钻过地道,但是,比起东北抗联遇到的困难,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我也读过不少中外战争史,看到过不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先后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达4万余。在极其艰苦卓绝的困难条件下,坚持长达14年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民族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后,由于日伪统治者的残酷“围剿”和“讨伐”.抗联部队陆续遭受严重挫折,进入艰苦的后期斗争。史学界曾有人认为,东北抗日联军后期“基本被打散了”,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一、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牵制大批日军入关1938年后.东北抗联的斗争极端艰苦。各军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游击区和…  相似文献   

15.
1938年春,抗联一军一师进入本溪县老和尚帽子山区开展游击斗争。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有利于游击斗争。此时,虽然一师已与军部及杨靖宇总司令失去了联络,斗争环境十分险恶,队伍补给十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1,(12):1-F0002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做好党史宣传工作,5月17日,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赵俊清在省交通厅大讲堂做了题为“东北抗联十四年的斗争历史和抗联精神”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7.
东北抗日联军抗疫斗争是抗联历史记忆的重要细节。抗联面对由自然性和社会性因素引发的疫病(伤寒病、伤暑病、肺痨病等),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通过设法获得药品、配制中药、坚持土法医疗、进行隔离治疗、改善营地卫生、加强伤员营养等来抗疫,彰显了抗联的坚韧和睿智,体现了抗联的伟大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8.
何伟志 《党建》2023,(2):36-38
<正>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和考验,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永激后人的不朽精神丰碑。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东北抗联纪念馆一处展厅里,陈列着几十年前抗联部队使用过的药碾子、药罐子、煎药壶等。当年,抗联密营里的卫生所就是用这些简陋的医疗用具为抗联伤员医治病患,使他们重返战场。简陋的器械、简陋的卫生所,在东北抗战中功不可没。东北抗联从诞生起,其领导人就特别注重后勤建设工作,第二路军领导人赵尚志曾专门做过密营工作总结,指出密营和卫生所必须经常更换地点,一般情况下一个密营的使用时间在一年左右为宜,最多  相似文献   

20.
正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东北抗联与包括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内的东北人民一道,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艰苦卓绝、浴血奋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抗联蕴育了宝贵的抗联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对我们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