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闪回     
<正>中国国民党正式决定推动罢免陈水扁6月7日,中国国民党在台北召开中常会,通过推动罢免陈水扁案,决定在拟于近期召开的台湾“立法院”临时会上正式推动罢免陈水扁。此前,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召开了党团大会,与会的59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一致支持将罢免陈水扁案列为“立法院”临时会第一案,同时决定向“立法院”议事处补送40位党籍  相似文献   

2.
冷波 《两岸关系》2006,(10):12-14
4月7日,陈水扁的亲信陈哲男因政治献金弊案被收押。4月8日,国民党民意代表李全教召开记者会,指控陈水扁妻子吴淑珍收受太平洋SOGO礼券,并消费数十万元。5月25日,陈水扁女婿赵建铭困涉嫌“台开内线交易”等案,被台有关部门收押禁见。蓝营出现“倒阁”、罢免声浪,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表示,若案情升高至陈水扁本人,不排除推动“罢免案”。5月2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表示,陈水扁的执政权力来自于全民的交托,绝不容民进党私相授受;陈水扁当局已经无能,台湾不能空转,当前唯一自救的办法就是罢免陈水扁。5月29日,国民党民意代表发起“全民联署:阿扁下…  相似文献   

3.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吹风     
最近,由台湾“行政院长”突然宣布停建“核四”电厂,引发了台湾社会的巨大震荡,被媒体称为“政治核爆”。据台湾媒体报道,由在野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立委”联手推动罢免台湾当局领导人的提案,已有超过140多位“立委”连署,正积极争取三分之二以上“立委”同意,以使罢免成案。台湾当局正陷入空前的政治危机。“核四”引发的政治危机,绝非偶然事件,而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后倒行逆施的必然恶果。在他上台的5个多月以来,拒不  相似文献   

5.
6月10日,台北上万名民众走上“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参加名为“全民上街,阿扁下台”的集会。这是继6月3日“全民呛扁,阿扁下台”集会后,第二次要求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下台的群众活动。几天之后,6月13日,要求罢免陈水扁案在台湾“立法院”正式启动程序。两个月来,陈水扁从亲信、女婿到夫人,都被揭发涉嫌一系列弊案,前两人更被警方收押。受其影响,陈水扁声誉大跌,民进党的支持率也大幅下滑,在一片“罢免”、“倒阁”声中,陈水扁与民进党都陷入了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后院起火亲信女婿东窗事发多次涉案,又多次过关,被称为台湾政坛“不倒…  相似文献   

6.
全台研 《台声》2005,(1):17-18
一、台湾新领导人选举揭晓 3月20 日台湾进行新一届领导人选举,民进党籍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领先不到3 万票的差距获胜,国民党、亲民党联盟候选人连战、宋楚瑜落败。 二、台湾“立法院”通过“修宪案” 8 月23 日,在台湾各党的高度动员下,“立法院”通过“修宪案”。此次“修宪案”的主要内容有:①废除“任务型国大”;②“公投入宪”,“宪法修正案”、“领土变更案”,从“国大复决”改由“公民投票复决”,有效同意票达到选举人总额之半数即告通过;③自第七届起,“立委”席次减半,“立委”选制采“单一选区两票制”。此次“修宪”对岛内政…  相似文献   

7.
10月27日,台湾领导人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结束后半小时,台“行政院长”张俊雄突然宣布停建第四核能电厂,这无异于为动荡不安的岛内政坛投下了一枚“超级政治核弹”。目前,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在野党推动的罢免正、副“总统”案初战告捷,三党领导人会议更强调“理念一致、行动一致”,台湾领导人面临上任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岛内政坛也正式进入朝野“全面对抗”的动荡时期。  相似文献   

8.
近日来,台湾各派政治力量之间接触频繁,报刊上各种传闻纷起。其中,焦点在于国民党是否会再一次分裂?台湾新领导人是否会同意组织“联合政府”?如果同意,是与国民党,还是与亲民党?或者象台湾各在野党所主张的,由在“立法院”占多数的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组成的在野势力?上述在野势力组成的“在野联盟”,在今年年底举行的“立法委员”、县市长选举中是否会继续保持合作?等等。 笔者试就台湾新领导人和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的基本趋向作一初步分析,并进行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9.
亲民党发动的“全民呛扁”活动,扁当局、民进党,甚至于媒体各界都认为他们的气势不足,到时候最多有2000多人聚集就不错了。没料到现场出现上万情绪激昂的反扁群众,高分贝要求阿扁下台。马英九在最后一刻现身,严厉批判阿扁,小马哥在演讲时表示,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将和亲民党、新党、无党籍联盟合作,就罢免问题做出最有效最可行的决定,台下群众鼓掌叫好。在此之前,有人士批评马主席不够明快,在倒扁运动中未能发挥领导作用,只要求扁要“知所进退”,而且公开认为罢免陈水扁的时机尚未成熟,因为目前据民调数字,赞成罢免的有三成多,要求阿扁下台…  相似文献   

10.
《统一论坛》2006,(2):66-67
2006年3月3日,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劳动党、夏潮联合会、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及辜金良文化基金会等统派团体召开媒体说明会,共同发表“反废统、反分裂、救台湾——声讨陈水扁”共同声明。与会者慷慨发言,力斥陈水扁为“国贼独夫”,共同号召各界进行声讨陈水扁的连署。2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05,(1):6-6
台湾地区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12月11日在全台各地的13930个投开票所举行。计票结果显示,被称为“泛蓝联盟”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共有89位候选人当选,而以民进党及“台湾团结联盟”为代表的“泛绿”一方则有77名候选人上榜。这一结果意味着,泛蓝阵营实现了其在“立法院”中“立委”席次“过半数”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第一春,台湾政坛风暴骤起,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今年是台湾国民党第八任伪“总统”、“副总统”选举年,国民党高层在推选“总统”、“副总统”候选人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斗争。就在2月19日召开的为期40天的伪“国民大会”及“立法院”开会期间,亦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陈培 《两岸关系》2001,(11):4-6
近几个月来,台湾政坛呈现扑朔迷离的景象:一方面,许多台湾民众盼望出现的国民党和亲民党在今年年底“立法委员”和县、市长选举中的合作,已宣告破裂,亲民党和新党还公开互相批评对方,而另一方面,宋楚瑜和陈水扁却各自对外放风,透露出两人的密切关系。这些现象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确有探讨一番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张逊 《黄埔》2006,(3):12-15
6月10日,台北上万名民众走上“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参加名为“全民上街,阿扁下台”的集会。这是继6月3日“全民呛扁,阿扁下台”集会后,第二次要求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下台的群众活动。几天之后,6月13日,要求罢免陈水扁案在台湾“立法院”正式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16.
刘红 《统一论坛》2003,(2):18-21
2003年2月14日,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亲民党总部会谈,签署了《国民党与亲民党共同书面声明》与《国、亲两党共同推动国亲政党联盟备忘录》两份文件,宣布“政党联盟”成立。岛内普遍认为,从政治运作看,“国亲合”是要把目前台湾“二大一中二小的多党格局”,改写为“蓝、绿对决的两党政治”;从实力对比看,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凤进 《两岸关系》2001,(8):51-52
5月以来,民进党不断有组建“联合政府”的声音传出。因为有人估计在年底的“立委”选举后,没有一个党派能够超过半数,无法单独组织内阁,所以只能由几个政党联合组阁。可以预见,“联合政府”声音会引起台湾政坛上的新一轮混战。国民党明确认为,应该由选后“立法院”中多数党或多数联盟来筹建“多数政府”,使台湾“宪政”回归“双首长制”。亲民党出于对自身政党利益的考虑,目前正处在模棱两可之间。其策略是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相似文献   

19.
12月11日,台湾地区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举行。计票结果显示,被称为“泛蓝”阵营的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获得过半席次,而以民进党及“台湾团结联盟”为代表的、一直叫嚣台独的“泛绿”一方则铩羽而归。14日,陈水扁声称愿意为败选担负责任,辞去党主席一职。陈水扁连任之后,推动“台独”力度不断加大,已由过去的渐进式变为急速式,试图更改“国号”、“国徽”以及改变护照字样、修改台湾历史教科书等连串动作,都显示“台独”行为无处不在,此次选举前他还强调,只要年底(立法院)选举泛绿(席位)过半,他将终结“中国宪法”在台湾实施等“四大…  相似文献   

20.
刘红 《台声》2008,(2):15-17
“2008选举”事关立法权和行政权换届,成为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演变的关键。此次选举的重要性、残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蓝绿两军拼死相争。1月12日,争夺立法权的选战已经结束,选民投票率为58.5%;在总共113席的“立法院”中,国民党81席,民进党27席,无党联盟3席,亲民党1席,无党籍1席;政党得票率国民党51%,民进党37%,新党4%,“台联党”3%,其他4%;“反贪腐公投”和“追讨国民党党产公投”投票率只有26.34%,“公投”不成立而失败。泛蓝军获得“立法院”四分之三席位。民进党失去保本席位,这一结果是台湾民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