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具体一点来说,就是把中华民族凝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并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内在力量,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产生、凝聚、形成了一种充满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抗日战争精神。它是中华各民族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凝聚力也因此而得到新的升华。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凝聚和形成了以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抗日战…  相似文献   

2.
去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6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自从近代以来屡遭外国入侵的中国人民意义重大。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抵抗外国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而且从此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回顾历史,抗日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杰出组织是分不开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爱国主义的基础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民族凝聚力唤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民族意识何谓民族?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以重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人民力量向前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8年过程中,前仆后继,英勇牺牲,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极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党的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极大地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涵,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而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发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永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力量,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刊特编发了一组学术笔谈,对70年前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重大贡献和中华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视角作一全新的解读,以激励人们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中华民族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抗敌,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凝聚力的壮丽诗篇。就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而言,一方面,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劫难,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大大的延误;另一方面,日本的野蛮入侵,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全面抵抗,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凝聚力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最彻底、最充分的体现。不仅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实际进程,而且激励着中华民族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  相似文献   

8.
国民性是一个民族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出现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的总和。一方面,国民性中的合理因素是构成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进而是构成民族凝聚力的本质和核心,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凝聚力间接的重要驱动力,可以正确引导和规范民族凝聚力,因而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另一方面,国民性中不合理的因素也会削弱民族凝聚力。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就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塑造,从教育青少年人手,培育中国人良好的现代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综合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了科学的阐述和精辟的概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提出来,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上,深刻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时期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笔者拟从弘扬民族精神与民族优秀文化的角度谈一些体会,就教于与会的同志们。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我国古代没有“中华民族”这个名词。1911年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先生提出“五族共和”,才有中华民族概念,但这不等于说古代没有中华民族实体。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学家们研究中国历史,越是研…  相似文献   

12.
在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至关重要,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新时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主题、必须营造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必须以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作为根本目标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则是其内在的根本要求。中华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宝贵资源,本文从中华缘文化入手,从五缘文化中的物缘文化、物缘情结、家国情怀入手,阐明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超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民族精神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民族冲突和文明冲突日趋尖锐,使民族精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弘扬、培育和发展新时期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清醒地认识民族精神的伟大价值的同时,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历史文化之中,存在于现实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国人的思维观念之中。吟咏古典诗词,可以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乃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可以传承文化传统,高扬民族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形成社会推动力;可以弘扬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向心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曾经创造过古代人类最辉煌的历史。但到了近代却落伍了,被视为一头“睡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造就了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它结束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历史,成为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一面光辉旗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使中华民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觉醒,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民族振兴的共同精神支柱;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新中国诞生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60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得到弘扬与培育。建国初期和过渡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表现为继承传统革命精神和培育建设精神的统一,从而体现出民族精神由现代向当代的历史转型。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处于一种理性和非理性的张力状态中,从而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曲折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处于一种文化自觉状态,尽管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但在总体上是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抗击非典是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严峻考验,也是对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一次最实际的考验和锤炼。中华儿女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上形成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创造了与新的实践相适应的新的民族精神,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和新的活力,为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和锤炼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系统总结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迪,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与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2005年7月17至19日在惠州罗浮山举行"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林若(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郑群(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陈达明(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杨奇(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赵元浩、钟莹等同志,以及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邓洪军和专家学者近30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期编发的一组短文,反映了与会者对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所作的另一层面和视角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系统总结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迪,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与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2005年7月17至19日在惠州罗浮山举行"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林若(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郑群(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陈达明(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杨奇(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赵元浩、钟莹等同志,以及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邓洪军和专家学者近30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期编发的一组短文,反映了与会者对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所作的另一层面和视角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