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卧床瘫痪的母亲,在照顾自己的同时还要照顾孩子。一个年仅3岁的孩子成了家里的劳动力,母子俩的故事令人心灵震颤……走出恶梦1986年2月1日,武汉市公共汽车五场职工黄冬萍不慎从阁楼上摔下来,造成腰椎断裂、脊骨粉碎性骨折,导致下肢瘫痪。这一年黄冬萍29岁,而儿子黄天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17日,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青春与感恩”会上,一位女同学流着泪说:“刘霆用他稚嫩的肩膀,背着母亲上大学,我流泪,感动,惭愧。我反问自己,19岁,我能做到吗?我们相信来日方长,但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生命不堪一击的脆弱,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无忧无虑的我们,有多少人为父母考虑过什么?” 刘霆就坐在同学们中间,他低着头,有点害羞。刘霆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在同学和老师心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19岁,他就肩负起了赡养母亲的重担,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一边上大学……  相似文献   

3.
刘保罗 《黄埔》2007,(6):27-27
1919年,我出生于南京市一个平民家庭,兄弟姐妹六人,母亲帮人做缝补。有好心人看到我家因为没钱,孩子读不了书,非常同情,于是介绍我上了一个教会学堂。我半工半读,一边学习,一边包下四层楼的卫生打扫。没想到,就这样虽艰难但还平静的日子也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4.
纳凉旧话     
纳凉旧话史维则记得儿时,电扇罕见;空调、冰箱更是闻所未闻。每到盛夏,溽热难耐,天刚黑,大街小巷就摆满凉床,纳凉者胡吹神侃,手里不时舞动大蒲扇,拍打蚊虫。年轻的母亲轻轻摇着身边摇篮里的婴儿,一边替孩子一下一下打着扇,孩子额头汗水渐渐干了,而母亲额头却布...  相似文献   

5.
钱伟  朱磊 《今日广西》2010,(21):20-21
她出身贫寒,母亲长年患病,父亲在外打工。她背着患病的母亲去上大学。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料母亲。生活的苦难赋予她异于常人的乐观与坚韧。这个平凡的90后女孩,叫石秀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生。  相似文献   

6.
冯新吉 《当代广西》2009,(19):41-42
24岁的她,惊闻男友的父亲突发脑溢血而半身瘫痪的不幸消息后,不顾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毅然和男友手牵手走进婚姻殿堂。 22个春秋,即便是下岗了,顶着生活困难的压力,她仍无怨无悔地侍奉先后瘫痪在床的家公家婆……  相似文献   

7.
三姨     
三姨是我母亲的小妹。外婆家穷。大概十来岁,三姨便从无定河畔的一个小山村来到我们家生活。那时,母亲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三姨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母亲料理些家务。父亲经常出差在外,家里有这么个跑前跑后的小女孩,还真是顶用。可一旦父亲回家,住的地方紧张  相似文献   

8.
新闻看点     
《中国残疾人》2007,(1):8-8
“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22日在京揭晓,十年如一日,像妈妈一样呵护残疾儿童的甘肃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朱雪明;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为世界冠军的陈松蒲。用心血创造奇迹,让48个聋孩子开口说话的聋儿母亲徐仙琴等10位母亲当选。  相似文献   

9.
《今日上海》2008,(12):12-13
在上海,进入职场的年轻“白领”已越来越多。白领们一边有强烈的生孩子愿望,一边须面对生养孩子后的现实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一位普通的护士,22年来,一直坚持默默地帮助照顾一对老人一位普通的妻子和母亲,把爱心接力棒传递给丈夫、女儿,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相似文献   

11.
28年的等待     
在众多“感动中国”人物的简历中,方俊明的书面材料恐怕是最简单的--1985年救顽童致高位截瘫,2013年获得“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在这迟到28年的荣誉背后,是一个人从青年到中年的岁月历程,是一个躯体从健全到重度残疾的痛苦经历,是一个家庭从美满到破碎的时间,是一个年迈的母亲独自照顾瘫痪卧床的儿子和孙女的故事,我对方俊明的崇敬源于28年后的一句“无怨无悔”,对命运的叹息源于方俊明的那句“时间把人心都磨平了”。我不知道这句话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因为命运无法改变,也因为人生是无法画出一个“等号”的,如果“=”这边是见义勇为和高位截瘫,那么“=”那边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怀抱     
心理学家说,在一场突然的事变中,比如火灾、爆炸、坍塌,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扑进母亲怀里,而母亲的第一个反应也是紧紧搂住孩子。孩子的脆弱心灵化解不了一场惊变,而母亲的怀抱仿佛是一块海绵,缓缓地吸收孩子的恐惧,直至平复。专家说,在灾变中身边没有母亲的孩子,以及找不到母亲的孩子,心理将会遭受无可挽回的创伤。恐惧对孩子来说,比肉体的疼痛还难忍受。由此可以想像,发生在韩国夏令营的小学生被夜火活活烧死的那一刻,孩子们绝望无助,有多么可怜。在贵阳的一次爆炸事件中,由于母亲没有把7岁的儿子抱进怀里,从此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吴冬发是江西省南城县严和乡上兰村瘫痪在床20年的青年农民。近期,他在亲戚的护理下,踏上去西安东医之路。吴各发于1960年出生在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因操劳过度而患病去世,撇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发烧使还不到10岁的小冬发患下了小儿麻痹症,他双脚瘫痪,平时要靠母亲来照顾生活起居,而他的母亲也早已过了花甲之年。今#乡平县太难的房槽7de扶正件全身关节疼痛,日夜呻吟,母亲想给儿医治却没有钱,只有暗自流泪,暗自伤悲;,然而,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邻里乡亲没有抛弃他。当村干部了解他…  相似文献   

14.
三年前仲秋的一天,我们参加了一次让人难忘的家教研讨会,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几位母亲的谈话曾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位中年妇女对身边一位稍年轻些的母亲说:“假如让你再生一胎,要不?”这位年轻母亲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不要,打死也不要!”让人意外的是,年轻母亲刚说完,周围的几个人竟随声附和: “可不,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心扒给他们,也感动不了他们!” 这使我们十分震惊。早就听说过欧美、日本一些年轻夫妇不要孩子,被称为“丁克一族”,原因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对生儿育女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些母亲们不同。事后,我们采访了这些母亲,得知她们绝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她们都非常喜爱孩子,对抚养孩子也都十分尽责。她们之所以不想再要孩子,是孩子伤透了她们的心。 那么,孩子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吴怀杰 《传承》2008,(5):11-13
19年前,一笔寄往郑州的1500元汇款被退回武汉。生活窘迫的女邮递员一念之差私自截留了这笔无人的退款,从此背负十几年的良心债。女邮递员在临终前托付子女:一定要还上这笔债。2008年2月,这位女邮递员的孩子将1500元汇款寄给媒体,寻找19年前汇款的主人,替母亲还债……  相似文献   

16.
困惑之一,如案例一:2004年5月,刘某与杨某协议离婚,双方对财产和子女抚养权、探视权达成了协议,约定孩子归刘某抚养并单独负担抚养费,杨某不承担孩子的抚养费,也无权探视。几个月以后,孩子因十分思念母亲杨某,要求与母亲见面,刘某以协议为由拒绝孩子与杨某会面,此案的问题是:子女是否享有探视权?探视权是一种权利抑或也是一种义务?  相似文献   

17.
马扬 《今日广西》2007,(24):53-53
长春、北京、杭州,4年时间,7次搬家,3座城市……吉林省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几年时间里.用行动演绎了一个“现代孟母”的故事,如今她的女儿终于如愿升入理想学校,但其孤注一掷,效法“孟母三迁”的做法该不该提倡却引起了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18.
在医院生一个小孩,只花了50多块钱。 怀抱幼儿的苗族母亲潘丽珍异常兴奋。最让她高兴的,还不是花钱少,而是在医院分娩,她终于保住了第三个孩子一前两胎在家里生产,孩子出生后半个月内均告夭折。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资讯     
《民主与法制》2014,(13):42-43
[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大陆夫妻与港人发生激烈冲突]因为着急,孩子街头小便,有港人拍照,遭孩子父亲抢走相机和记忆卡。孩子父母和拍照香港青年发生冲突,母亲反复强调:“洗手间排队,孩子着急我怎么办?”警察到场调查后,父亲无条件释放,母亲涉嫌袭击被捕,准保释,5月中需到香港警局报到。此事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武呜县就有这样一位中年男子,15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瘫痪在床的母亲,每天给她穿衣喂饭,端屎倒尿……他就是城厢镇和平街的王绍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