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朱镕基严于律己,举世皆知。他自定的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的“五不”,曾传为佳话。但这位作风严谨的共和国总理,还是4次破了“不题词”的戒律。 第一次:为日本友人题写“清正廉明” 1989年8月,朱镕基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经日本友人一再要求,为上海和大坂结成友好城市15周年举办的书法交流题写了“清正廉明”,但同  相似文献   

2.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在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中,有这样的36字官箴碑,至今仍对为官者产生着影响。这则官箴的大致意思是说:官吏不害怕我严厉,而害怕我廉洁;百姓不服我的才能,而服我的公正。办事公正,百姓就不敢怠慢;居官清廉,属下就不敢有所欺瞒。为官公平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做官清正廉明,才能树立威信。  相似文献   

3.
清朝张聪贤在《官箴》中为后人留下了一段至理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慢;公生明,廉生威.”时值中央大力反腐倡廉之际,拈来读之,仍能给人以极大的教诲,为各级领导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廉洁     
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价值选择。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如果利用手中职权一点点地谋私贪占,即使没有酿成大错与罪过,但也蒙上了不清白不光彩的恶名,再来说服人、教育人,怎能让人信服?然而,自古以来,为官者最难做到的恐怕就是“清廉”二字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讲的就是为官者的好处,难怪今日有某贪官的“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的心迹“妙语”。因此,我们必须大张旗鼓地倡导廉洁,歌颂廉洁,让“廉洁”…  相似文献   

5.
权力的余威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3,(20):71-71
近日游西安碑林博物馆,在第五陈列室见到了久负盛名的《官箴》碑。该碑系道光年间张聪贤撰文,颜伯焘做跋,原由颜伯焘祖父颜希深最早发现并奉为座右铭。碑文36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相似文献   

6.
官箴古今谈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名言,题为《官箴》,最先由明代泰安知州顾景祥刻石置于泰安府衙,后又由清代名臣颜伯焘刻石立于西安碑林。此箴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成为一代代清官廉吏恪守的为政箴言,影响深远。19  相似文献   

7.
廉政声音     
《先锋队》2011,(14)
薄熙来:做清官是大智慧,当干部一定要算好人生大账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政法系统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廉洁是一种力量。古人有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度里,古往今来,劝人勿贪保廉的佳句可谓汗牛充栋、苦口婆心。如春秋时的鲁相公孙仪的“……受鱼失禄,无以食鱼……”,宋代苏轼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明代山东巡抚年富的“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  相似文献   

9.
西安碑林有块名叫《官箴》的石碑,上书短短36个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块碑,是清道光四年西安令张聪贤受陕西延绥道台颜伯涛之托摹刻的。据清代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记载,颜伯涛在闽浙总督任上,恰逢英人入侵,英国人放了几炮,他就吓得屁滚尿流,狼狈而逃。道光皇帝非常恼火,将他革职还乡。还乡途中,有六七百名扛夫为其搬运行李,整个队伍“几三千人”。这个不折不扣的大贪官,责人刻这则“官箴”,还不是为了“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假廉以成贪,内险而外仁”。(阮…  相似文献   

10.
廉政名言     
至廉而威。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今译〕真正廉洁,方有权威可言。   或问“何以治国 ?”曰:“立政。”曰:“何以立政 ?”曰:“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   汉 杨雄《杨子法言·先知篇》   〔今译〕有人问,“怎么样才能治理国家 ?”回答说:“建立各种政治制度。”又问“怎样建立政治制度呢 ?”回答说:“建立政治制度的根本在于执政者本身的表现,如果自己树立的榜样良好,那就是良好政治的开始。”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明 曹端《…  相似文献   

11.
据《后汉书·李膺列传》记载:东汉李膺“初举孝廉”,因政绩突出,经人举荐,“再迁青州刺史”,郡守县令惧怕他的威严清明,多弃官而逃。后李膺又调任司隶校尉,贪婪残暴的野王县令张朔,虽为当朝权贵张让的弟弟,闻其严厉威严,也望风而逃,但仍被李膺追捕诛杀,为此李膺还在朝廷与汉桓帝直言面争,“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汉桓帝觉得奇怪,问其中的原因,“黄门常侍”皆叩头泣曰:“畏李校尉。”“黄门常侍”何以惧怕“李校尉”呢?原因很明显,那就在于“李校尉”品行端正,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不畏权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公共权力的使用中,无不对权钱交易做出制约性规定,在成文法中都有惩戒的内容。翻开我国的历史,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褒奖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文臣武将和惩罚私欲膨胀、贪赃枉法的各类官吏的记载。在史论和文学作品中,以颂廉戒贪为主题者比比皆是。陕西省西安市碑林中,有一块“官箴”刻石,上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清代刻的。历史更远一些被时人称为廉政碑的《文臣七条碑》,是宋朝徽宗时的刻石,镶在山西新绛古州衙大堂的墙壁上。全…  相似文献   

13.
楚奇 《党课》2012,(6):78-79
威信重在一个“威”字,有威压、威迫、威慑、威严、权威的意思。有的领导者看重权力、强调威力,恰恰是人冶社会的遗迹,体现“重权、为权、谋权”的官本位思想。古人讲:“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公生明,廉生威。”  相似文献   

14.
廉与威     
人们往往把权与威划上等号。权威权威,有权就会有威,就会有钱有势,就会出人头地,尽享人间荣华,却很少将廉与威相提并论。  有一次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在第五展室看到一尊“官箴碑”,正文为明代廉吏年富任山东巡抚时所撰,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其文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看过之后,对这位年大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其惊人之语言,精妙之哲理,缜密之逻辑,将为官之道揭示得如此透彻洞明,实在令人心悦诚服,过目不忘。通篇碑文,紧紧围绕一个“廉”…  相似文献   

15.
刚刚卸下上海市市长重任的徐匡迪是中国第一位院士市长,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今还担任着博士生导师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位科学家是怎样走上从政道路的呢?这还要回到1990年,当时徐匡迪陪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出访,在途中,朱镕基听完他对经济的高论之后就建议由他来出任计委主任。徐匡迪说:“我不喜欢计划经济。”而朱镕基说:“我就是要找一个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当计委主任。”  相似文献   

16.
袁和静 《前线》2014,(5):108-113
<正>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官德的意义,强调官德在治国安邦、社会理政中的价值引导作用。而清廉俭朴作为官德思想中的基本内容,更是受到历代历朝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因为政治廉洁可以引领社会风气,稳固执政大局。如古代官箴所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因此,深入挖掘古代官德中的清廉俭朴思想对于今天的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包公为官清正廉明,刚正无私,执法如山。他家教严格,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以吾志,非吾之孙!”叫家人请人刻石碑,砌在堂屋东边的墙壁上。这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极大。儿子包缓为官:“清苦守  相似文献   

18.
赞镜泊胜景     
15年前邓小平同志在视察牡丹江镜泊湖时,题写了“镜泊胜景”四个字。为缅怀小平同志,用此四字赋小诗一首,以自律自勉之。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山西广泛宣传“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有着“净化政治生态,促进富民强省”的积极意义。其中,廉政文化受到了特别关注,山西历史上封建时代的“廉吏”司马光、狄仁杰、于成龙、陈廷敬、吴琠等一一拂衣整冠,纷纷出场,一时成为媒体宣传的热点。但是,我认为封建时代那些所谓廉吏,也即20世纪60年代曾经引起热烈争论的所谓“清官”,确实有过为人们所称道的某些开明情操,然而他们的精神境界远远不及而且永远不及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实际执政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廉政建设所迸射出的光辉。那些“廉吏”“清官”所遵循的无非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那一套说教,其目的不外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解放区)廉政的目的,则是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两者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20.
聂晓民 《党史博览》2006,(5):45-45,49
邓小平题词的数量与时间分布目前收集的邓小平题词共有525幅,其中纪念地题词41幅,烈士题词38幅,风景名胜地题词4幅,单位题词69幅,活动类题词67幅,书名118幅,报刊名43幅,海外5幅,赠言类4幅,其他136幅。这525幅中,建国前的题词有5幅:一、建国日题词;二、淮海战役题词;三、为《战友报》题词;四、为《人民军队》创刊题词;五、为《人民日报》创刊一周年题词。建国后到“文革”前,邓小平的题词有15幅。第二次复出后题词量很少,只有3次:一、为日本驻华大使题词;二、为海军题词;三、为日本太极拳爱好者题词。1977年7月以后的题词有502幅。从以上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