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参加党派工作转瞬间已经18年。作为一个宣传干部,每年大量的各类文稿自不必说,然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些不同时期所做的人物专访。这里,有党派领袖、著名人物、科学家,也有身边许许多多平凡而真实的九三人。我时时回顾和细品这些用“心”写就的文字,或许她已然成为我生命轨迹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这里     
象熊美华这样,极认真地生活着并且把工作放在人生最重要位置的人,一定有很多。在今天的上海,认真地活着乃为生存、发展所必需。只是象熊美华这样,完全不计较辛勤付出与所得物质收益之比的人,估计不会太多,在这一点上连她自己也承认现在的年轻人跟她想法完全不同。她出生于五十年代,接受过正统单纯的革命传统教育,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一再强调:“不管怎样吃苦受累,党交给我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好,因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在她看来,工作的意义即存在于工作本身。假如为了维持生活,她没必要做得这么辛苦,因为她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而且居委会工作可大可小,一般应付着也过得去。她进居委会工作已近三十年,她决心哪怕明天就退休,最后一天也要干得漂漂亮亮。  相似文献   

3.
留言板     
几年的保安工作中,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职业信条:尊重我的工作、我的队友和我自己。待之以真诚与公正,因为我也希望他们会这样对待我。做一个一言九鼎的人;做一个支持者而不是一个吹毛求疵者;一个推动者而不是一个抱怨者;一个马达而不是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4.
创出强者的业绩王晓梅柳桂芳,当了10年妇联主任,又做了10年服务公司总经理。她是我踏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土地上,首先贯入耳鼓的一个名字。大家争相传颂她做为一个企业家所具有的智慧,做为一名中层领导所具有的韬略,做为一个女性所具有的细致。在我的想象里,这...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喜欢抛头露面的工作,有的人却钟爱默默无闻的事业。38岁的马小英属于后者。7年前,马小英选择了特殊教育这个职业。7年来,她以博大的爱心、恒久的耐心,托举起一个个孤残儿童的生命之梦;7年来,她以女性的柔韧、母亲的温情,充盈着一个个孤寂的心灵,点亮了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李银河博士被评为研究员时最强烈的一个感觉是:她完成了最后一个世俗的目标,她的生命真正开始了。她说:“我以此进入了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可以做那些能够引起我兴趣的研究,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一个真正的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7.
周克 《现代领导》2008,(1):40-41
自从我参加外县工委工作以后,基本上就脱产了。在这以前,我一直在邮政局工作,自已靠工资吃饭。到这个时候,张执一对我说,小周啊,你不能再做职业了.做职业你没时间。所以,我就到一个同志开的公司挂名,并使用了朱爱棠这个化名.做了个副经理.实际上是一个空头公司。丁瑜除了做后勤机要工作,还要分管上海周边几个县的工作。这个时候起我们靠吃“党粮”了。  相似文献   

8.
为做九三人,我盼了五年宋安玲从中国近代史书籍上,我知道了中国的民主党派中有一个九三学社。她,创建于半个世纪之前;她,高擎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她,容纳着一批中华民族的精华──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九三,一个令人崇敬的组织。我学的是图...  相似文献   

9.
阻击死神,女硕士新婚蜜月捐赠骨髓 1978年8月,厉莉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2002年初,在北京一家跨国企业工作的厉莉无意问发现单位附近有一个红十字流动献血站。这让她想起了因白血病被夺去生命的表姐。当年的痛苦回忆侵蚀着她的心。也让她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把自己的骨髓捐献给生命即将凋零的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吴帼英,一位为民政事业默默奉献了33个春秋的老民政,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她有更为可贵的真诚、宽厚的为人之道,她有一个公务员最重要的敬业精神,她有一个民政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优良品德。她很平凡,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其他人能够做得到、做得好的,然而她又是不平凡的,因为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其他人不一定愿意或者有心去做的。吴帼英在民政局工作30几年,曾担任过图书资料管理和处室内勤,虽然都是一些最为平凡和普通的工作,但对每一件事都做得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尤其是当…  相似文献   

11.
缘结妇联     
也许是生来与妇联有缘吧。10岁那年,我们家搬进一套新房,对门邻居旷奶奶是市妇联的老主任,德高望重,交游甚广。在我童年的眼睛中,旷奶奶头上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又神圣的光环,我的愿望是“长大了做一个像旷奶奶那样的人”。10年后,我从师范学校的中文系大专毕业,以学生党员和优秀毕业生,分到了当时数得上的好单位市粮食局工作。说不出有什么不对劲,但我总隐隐觉得那不是我要从事的职业。果然,在我即将去报到上班的前几天,在乡下休养了大半年的旷奶奶回来了。她到我们家串门,提到市妇联想进一个写材料的年轻人。她对我妈说:“…  相似文献   

12.
在各位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通过个人的积极努力,我相信一定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因为我具备以下几方面良好的基础:第一感情基础。到杂志社工作以来,做过两期栏目编辑,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做了两期责任编辑。这期间,全厅上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理念感动着我,关注民生之本、积极解决弱势群体生活疾苦的公仆精神感染着我。第二,经历基础。我在连云港日报社做了5年新闻记者,多篇作品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奖;两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曾经负责过市劳动保障局的新闻报道工作,这对于我现在做好杂志社的采编工作会有很好的帮助。第三,职业精神基础。虽然我一向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生活,对待个人的进退去留。但在工作上我一直恪守“不患无策,只患无心”的工作理念,爱一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3.
在智力开发工作中,贫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正在显示出她强大的生命力,展现了她美好的前景,职业技术教育从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直接地制约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实践已经开始使我们体会到,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技术教育的得失与成败,左右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因此,对我省贫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展开研讨,我认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不等爱情     
爱上一个人,常常这样说,我等你,五年,十年,五十年,好不好?似乎很坚贞,又有点无可奈何的哀怜。认识一个女孩,为了一个男人等了五年。从她认识他,从她爱上他,她一直都在等,等他爱上她。五年来,她不理任何异性的追求或者淡如水的友谊。她守身如玉,清清白白。她28岁了。他知道她所做的一切,他知道她等他,只是他不爱她。他先后有了几个女朋友,过去式,现在进行式,将来式,都不曾考虑她,她都知道。她一个人内伤。她还是等。她希望云开日出之时,就像歌里唱的:万丈阳光照耀你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感动于她的执着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5.
徐学丽 《人民公安》2008,(17):61-61
我牵过爱人的手,牵过儿子的手,可我很少牵着母亲的手。她年轻的时候,总是忙忙碌碌,为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操持着.很少静下心来和我们几个子女做倾心的交谈。当她有时间了,子女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很少有时间和她拉拉家常.做些看似消磨时光的事。  相似文献   

16.
妻辞职了。为了我的事业,去年,妻辞去令人羡慕的工作,离开她生活了30余年的故土,随我来到了一个她必须重新面对的新环境。开始开创一个我俩谁也无法预知的未来。我的职业是警察,但我从来都不仅仅只把它当做一种职业而是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对待。正因为如此,在公安机关办公室工作的我才在将近十年的分居生活中很少顾及到自己的小家但眼见得孩子日渐长大,在经历了调动工作未果的诸多波折以后,我俩认识到为了孩子上学必须要解决分居这一问题了。妻深知我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在经历了痛苦的抉择之后,她辞职了。妻辞职后来到了我所供职的这座城市,分…  相似文献   

17.
于人 《今日民族》2001,(10):30-32
从彝族少女李霞的48号病房出来已经三天了,我挥之不去的是那张苍白脸上的微笑,是那双闪动着青春灵气的眼睛。这位今年7月刚从天津美院版画系毕业的高材生,8月份便被诊断为白血病。新的生活刚刚起步,美好的明天正等她去创造,正当她踌躇满志,憧憬未来时,病魔将她击倒。看着她几近绝望后的微笑,看着她与病魔抗争生命的顽强;听着她阐释自己每幅作品的构思,听着她叙述许多编织不尽的梦想,……我相信:每一个善良的人,再也放不下的是那份牵挂和责任。其实,李霞最初患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1996年,李霞以非常的才华考进在全国…  相似文献   

18.
杨蕊 《前进论坛》2014,(11):48-49
<正>1990年,17岁的王文瑾怀揣医为仁术、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带着对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先驱林巧稚的仰慕和崇拜,考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临床专业,五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一毕业她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到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工作。从医二十年来,"对生命负责,为健康服务"是她工作的全部,更是她生命的追求。她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行医准则,就是"做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的霍金花,只是焦作卫校的一名教师。那时,她34岁。让她想不到的是,校园会成为她人生的第二个起跑点,从那里她走上副县长的岗位,开始了生命中新的跋涉,新的创业。我不做旁观者霍金花大学毕业后长期在焦作卫校工作,后担任教务处长。在此期间,她加入了民盟,...  相似文献   

20.
夏冬梅是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六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她1981年走上讲台,20年中有17年任班主任。她的工作是平凡的,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她的生命是闪光的,她用闪光的生命谱写着一曲希望的乐章。 希望的耕耘 夏冬梅1981年开始当班主任。那一年她才18岁,以为自己没有做不了的事情,可是几年下来发现自己设计的带班蓝图并没有实现。一封没有署名的学生来信使她猛醒,把她从美好的梦境中拽回到现实 当中。从那 封信 中她 读懂 了学生对她的不满,也读懂了对她的期望。那是一封呼唤沟通和理解的信,出自一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