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场勘查中,有时会遇到作案人使用过的胶带纸,对于这种情况,通常先处理胶带纸的无胶面,而胶面上的手印,常用照相法提取,如果需要长期保存胶面上手印原物却很困难。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种方法,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998年7月28日夜,我市某商场发生一起破窗入室盗窃案,作案人为了防止玻璃破裂时发出声响,先在窗玻璃上贴上透明胶带后将玻璃打破翻窗入室,盗走商品(价值九千余元)。现场勘查时,提取作案人使用过的胶带纸(胶面上有一枚右手拇指印),对该胶带粘面上的手印进行照相。为长期保存原物,便于直接检验,采用了…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案发现场,尤其是杀人、抢劫、绑架等恶性案件的现场,常会提取到犯罪分子遗留在胶带上的手印。胶带粘面上立体手印的显现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实际工作中常见胶带以反复缠绕、相互粘贴的状态存在,此时压敏胶会被重新挤压、碾平从而破坏了指纹的立体形状。  相似文献   

3.
在现场勘查中,经常遇到作案人遗留在现场的灰加层手印和灰加层足迹。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用透明胶带纸先提取后照相的方法,不易破坏痕迹的细微特征,这种方法提取灰加层痕迹简便易行,不需购置新器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成功剥离显现胶带粘面指纹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案件简介2004年6月14日、8月14日、9月23日,瑞安市相继发生3起抢劫轿车案件,犯罪嫌疑人均趁受害人上车之时,持刀将受害人劫持在车上,用胶带纸和绳索捆绑受害人,将车开至偏僻处后将受害人扔下,劫图1胶带上显现的指纹走财物和车辆,被劫帕萨特2辆、本田雅阁1辆,总案值70余万元。案发后,技术人员勘查现场时发现地面上扔有封受害人嘴和捆绑手的胶带,将其提回技术室,并在9月23日的现场胶带粘面上显现2枚指纹(见图1)。2检验方法2.1现场提取提取胶带的最重要原则是无损原则,既不损胶带,又不能对胶带上遗留的手印造成损害。上述3个现场所有胶带都已…  相似文献   

5.
502-Ardrox荧光染色法显现胶带上的手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带是一种常见的手印承载体,南非粘性面和粘性面两面构成。胶带的带体主要采用非渗透性材料如聚氯乙烯、聚丙烯或玻璃纸等做成。胶带粘性面由粘合剂和辅助剂(底涂剂和隔离剂)构成。针对胶带粘性面和非粘性面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显现方法对遗留在两种面上的手印进行显现,操作过程复杂,难度较大,不仅增加物证处理的环节,也延长显现手印的时间。笔者采用Ardrox荧光染色方法对502熏染后的胶带双面上的手印进行染色,  相似文献   

6.
1 相关性的概念相关性是指一事物和另一事物在特定的研究体系中的联系.手印的相关性是痕迹物证相关性中的一种.假设作案人A在犯罪现场遗留有手印{M}={M_1、M_2、M_30……M_n},如果勘查人员在现场提取的手印为{Z},并且{Z}={M}或{M’}({M’}∈{M},这时我们称现场所提的手印有相关性(或相关确定性);而如果勘查人员在现场提取的手印{Z}={N}(Nn≠Mn,即任何一个{N}的子集不等于{M}的子集;也即现场没有提到作案人的手印),这时我们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胶带粘面上潜在手印的特点,利用染料和潜手印的理化性质,研究开发胶带粘面手印荧光显现剂。方法在各种胶带粘面上显现潜在手印,并与常规的碳素墨水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在长波紫外线照射下手印呈黄色明亮荧光,手印纹线清晰、连贯,基本不受手印遗留时间、客体表面颜色和性质的影响。结论胶带粘面上的汗潜手印和血潜手印用荧光显现剂显现效果优于碳素墨水染色法,在实际案件的侦破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1案件简介 某年1月15日凌晨,某住宅小区停车场内发生一起绑架案,案发后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并成功解救人质郑某。解救时,在郑某的口部、两手脚绑有大量的黄色胶带纸,按照无损原则,既不损胶带纸,又不能对胶带纸上遗留的手印造成损坏(见图1)。将现场的胶带纸带回实验室后,采用化学试剂剥离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取及剥离胶带粘面的指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胶带粘面上的手印显现,一直是比较难处理的,经过多次实验并在实际案例中使用,笔者发现悬浮液法与染色法对胶带粘面上的手印显现效果很好.如1999年6月末,天津某县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犯罪分子用黄色封箱胶带缠在被害人脸部,现场勘查中提取两段胶带(一段长约10cm,另一段长约20cm),用悬浮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分离手印,系指一枚完整的手印(这里指指印或掌印)受某种因素影响分成了若干部分,在现场勘查及手印检验中,常常遇到这类分离手印。为拓宽手印的检验范围,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在多起案件检验中成功地进行了应用,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分离手印形成原因 这里所介绍的分离手印,不是因生理或创伤形成的分离,也不是残缺手印,而是指作案人在现场上由于心理作用、用力大小和方式、承受客体的质量、形状、表面光洁度及现场客观环境等影响造成的手印分离。 (1)由于用力大小和方式不同,在一处未留下完整手印,而分成几次在不同部位遗留; (2)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心情紧张,造成手印遗留残缺不全;  相似文献   

11.
正手印是案件现场最为常见的痕迹之一,也是锁定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的有力物证之一。除了形态学鉴定,手印还能从DNA的角度发掘出手印的遗传学价值,该技术通过对手印中遗留的脱落细胞进行DNA检测,从而确定遗留者的基因信息,并且与犯罪嫌疑人的DNA分型进行比对,为侦查破案服务。本文对理想状态下捺印在纸张上的48份手印样本进行了DNA-STR检验,并对其成功率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12.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研制出的永乐牌指掌纹专用胶带具有均匀、无气泡、带基坚固、透光性好等优点,在现场勘查中,胶带的应用十分广泛,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浅谈以下两点.1 手印的提取1.1 汗液手印的提取对较光滑客体上的汗液手印,可直接用铜粉或银粉刷显,后用胶带粘取,将胶带的粘膜面朝下,粘贴在黑色的硬纸上,此种方法提取的手印,可以直接用于比对.1.2 灰尘手印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以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现场勘查,提取遗留在现场中的各种痕迹物证,来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对于推断作案人的犯罪行为动机和目的,认定案件性质,明确侦查方向和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胶带的剥离与保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前使用胶带作案的案件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一些爆炸、杀人、抢劫、绑架、贩毒、金融、诽谤等恶性案件中。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关键是要提取胶带上遗留的犯罪分子的指印,为侦破案件提供有力的证据。胶带是一种容易遗留手印的客体,胶带分光面和粘面,显出手印的成功率都是非常高的,但胶带处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依靠我们正确地了解胶带、提取胶带、合理剥离胶带、有效显现胶带上的手印、拍照出片等一系列操作,还需要技术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信心、细心与耐心等。任何一项案件的处理我们都应当把它当作一个项目来处理。1胶…  相似文献   

15.
1痕迹的形成原因痕迹是造痕体在力的作用下在承痕体上留下的反映形象,痕迹的具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作案人实施犯罪活动时的具体作案行为方式,从而也就可以分析出现场痕迹是否为犯罪痕迹。2痕迹的遗留位置犯罪痕迹的形成或遗留,与作案人的犯罪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足迹、手印等现场痕迹常常是犯罪活动的记录,从现场痕迹所在部位、方向与分布可分析出犯罪活动的具体方式和范围。作案人为完成犯罪活动,就必然对犯罪障碍物进行破坏,对犯罪目的物进行触摸和翻动,因而在障碍物被破坏部位、目的物被翻动部位遗留下多种痕迹物证,据此…  相似文献   

16.
胶带纸粘面指印显现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诸多刑事案件,如:抢劫、杀人、贩毒、爆炸等,都涉及到胶带纸。处理好胶带纸上的指纹,对侦破案件,认定案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胶带纸光面上的指纹可以用“502熏显法”成功处理,而胶带纸粘面上的指纹,提取的难度比较大,成功率很低,有些方法成本又很高。本实验通过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对胶带纸粘面上的指纹显现提取,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胶带品种的增加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罪犯将各种胶带用于刑事犯罪的情况也愈来愈多。对于胶带粘胶面上的手印,我们通常采用直接照相固定的方法,对于无皱折的胶带(如透明胶带)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不透明的变形、皱折胶带上无色手印的拍照难度大,且效果不好。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将胶带上的手印转印到玻璃板上,再显现、拍照,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光英 《刑事技术》2003,(Z1):45-45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我们常注意寻找现场手印和足迹等常见物证,但对现场遗留的其它一些痕迹物证不注意发现和提取。笔者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提取了一些容易忽略的痕迹并利用其破获了案件,报道如下:案例11996年6月13日凌晨,崇阳县发生一起枪杀案,犯罪嫌疑人在室外窗口朝陶某的床上开枪,将陶某打成重伤。现场勘查在室外的窗下提取到一个纸垫,分析为土铳的压火纸垫。该纸垫由练习簿纸四折而成,纸垫最外面的两层各有一个环状压痕,两环形压痕分别反映出土铳的铳杆后孔及扳机盖帽的形态特征,将两环形压痕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在大环上有一处点状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19.
手印遗留时间的确定。一直是指纹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这与一系列因素有关,如指掌上汗液和油脂的种类与浓度,承受物体吸收汗液和油脂的能力、手印存在的环境条件(温度和相对湿度)、手印发现后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否适宜,显现手印的方法是否恰当及手印捺印人的年龄、性别、民族等。本文对一起凶杀案中遗留在铁管油漆表面的汗液指印遗留时间的实验分析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案例 1995年4月27日,河北省某学院学生高×(女,18岁)在家中被杀,现场勘查时,发现死者身上压有一根直径约20cm的空心铁管,从铁管内壁油漆面上提取到一枚指印,侦察人员要求鉴定该指印是否为两个月内所留。  相似文献   

20.
现场勘验检查就是通过刑事案件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证认识和记录犯罪现场的过程,其中现场上遗留的手印痕迹是认识现场的重点特征,现场勘验检查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发现和提取手印痕迹,这就要求现场勘验检查人员在勘验现场、检验手印时采用正确的方法,力求完整、真实记录现场手印。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DNA技术的进步,现场勘验检查时应当将手印痕迹检验技术与其他学科技术相结合,使现场手印痕迹的证明力更加直观、稳定。同时应当注重加强现场勘验检查人员人身防护,防止显现手印时使用的化学试剂和特殊光线造成人身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