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和谐是民主的必然趋势,民主是和谐的本质要求.人类社会之所以尚未实现和谐,是因为人类还远未实现民主、或充分圆满的民主之故,只有民主,才能使人类社会渐进和谐之境.和平发展与平衡发展是中国民主发展必然遵循的道路,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经之途.中国的民主应是多阶级融合融洽、和谐相处的民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民主已被确立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变迁和社会结构多元分化的情况下,选择何种理想的民主化模式,并在中国政治发展不主张政治多元化的背景下,建立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协商民主的引介和发展,为扩大公民有序化参与,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以浙江温岭围绕行业工资协商开展的一系列创造性实践为例,就协商民主在当代中国所发挥的功能与发展空间问题进行了初步性探究。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乃至人类的向往和追求。不但我国古代的圣人先贤们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近代西方的一些思想家们也纷纷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而真正第一次把“和谐社会”提到理论高度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则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于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9,(11):48-48
冯霞在《人民论坛》发表文章指出,民主是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是现实的政治实践。人类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既应该以民主理想为目标,实现对现实状况的不断超越,又要遵循社会历史条件的现实规定,避免盲目和空想。第一,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戴焰军 《求知》2007,(1):4-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先进的社会制度。这个先进不是抽象的。它通过这个社会制度的一系列本质特征体现出来。而社会和谐正是它最本质的特征和经久不变的主舾之一。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扬弃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扬弃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予和{誊社会的构想.提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将是一个自由的联合体。在这种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且,他们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透彻分析。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民主巴被确立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交迁和社会结构多元分化的情况下,选择何种理想的民主化模式,并在中国政治发展不主张政治多元化的背景下,建立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协商民主的发展,为扩大公民有序化参与,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浙江温蛉围绕行业工资协商开展的一系列创造性实践,可视为对于协商民主在当代中国所发挥的功能与发展空间问题进行的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为人类解放理想构建了一种“民主的平等”方案。所谓“民主的平等”旨在消解基于“自由优先”造成的社会不平等,特别是试图通过所谓形式上不平等但却合乎正义的分配原则矫正由社会偶然性和自然禀赋差异导致的人们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同于罗尔斯把假设的原初状态作为理想社会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实然状态出发,在“平等优先”的指导下推进人类解放理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罗尔斯“民主的平等”进行解构,不难发现,“民主的平等”方案为人们从原初状态的个人自由转向政治状态的社会平等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但因为其并未触及造成社会不平等的真正经济根源,因而只能依托脱离现实处境的分配原则实现政治解放。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语境,只有立足唯物史观,复归人的本质,把解放扩及全人类,才能在真实意义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必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26)
和平、繁荣、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认知和平与和谐的内涵及其实质,理解和平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内涵和关联,从而理顺和平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逻辑关系,为我们弘扬和平文化、践行和促进民族社会及世界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是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自然发展条件决定了不同的政治文明.农耕文明造就了封建政治,封闭的小农经济和落后的生产力是滋养专制王权的土壤;工业文明造就了民主政治,社会化生产和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是民主制度产生的基础;信息文明造就了和谐政治,信息的及时、快速传播和沟通则是和谐政治生活得以产生的条件.人类社会必须顺应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与自然关系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2.
蓝玉林 《学理论》2009,(2):120-121
一般说来,和谐社会包括几方面内容: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合理地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把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人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既要关心人类,又要关注自然,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要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必须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和谐思维方式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和谐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新发展,和谐思维是系统观在人类思维领域的升华,和谐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战略文化。"和谐"一词指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两种以上不同要素的协调、结合、融合与发展。文化的价值则体现在社会理想、政治结构和经济体制中,通过人们和谐的合作和制度的作用而发挥功能。和谐文化的提出表明文化问题工具化的新趋势,它预示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和谐文化的价值,即经济、社会、政治、道德和精神利益的共享及合理的分配的方式;换言之,追求共同幸福的目的,是人类解放的主要条件。没有一次同进步有关的人类活动会脱离和谐文化而实现。那  相似文献   

15.
贾建梅  王莹 《学理论》2010,(11):84-85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老子》中所包含的和谐思想诸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等,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的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0)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引导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但是西方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文明之伪""民主之虚""平等之斜""富饶之困"等弊端,对人类的和谐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其危机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今天应该理性地看待西方文明,既要看到西方文明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也要深刻分析其内在的缺陷,汲取其长,克服其弊,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吴雷 《学理论》2010,(14):120-121
追求和谐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有赖于相应的制度保障,法治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保障形式,通过法律的实际运行来实现人类的和谐理想。本文试图在考察当代中国法治与和谐的现状基础上,探讨构建和谐法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前景和理想追求。文化和谐构成了民族地区和谐的支点显现。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以广西为例),试从历史的进程、发展的视角、和谐的维度等观照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潜质内核,并从文化和谐的视点探讨和谐社会的新固景。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指有利于自然万物生长的协调状态,是宇宙间的自然秩序。和谐社会则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社会协调状态,是作为主体的人对社会存在状态的价值认同。和谐社会作为人类追求的理想的社会形  相似文献   

20.
任仲夷 《团结》2001,(5):12-16
中国共产党走过80年光荣而曲折的道路,迈入了新世纪。反思20世纪,展望21世纪,我们感到真是任重而道远。20世纪是社会主义事业风 云变幻的世纪 20世纪是人类社会大发展大动荡的世纪,也是社会主义事业风云变幻的世纪。世纪的头二十年,在俄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尔后,人类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残了无数生灵,同时产生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