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价收入比系指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年平均上市房价与居民年平均收入之比。世界银行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比较适当。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年均每户3.4万元,购买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需36~38万元,房价收入比为11:1,大大高于3~6倍的国际惯例。 有关讨论多集中于两个问题:房价收入比是不是衡量住房消费水  相似文献   

2.
关于哈市住房合理房价与房租的研究胡运权,孙广毅1992年9月,哈市政府正式公布了《哈尔滨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哈市住房将逐步改变由国家包投资、包建设、包维修、包管理的福利性制度,纳入商品经济轨道。合理的房价房租是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这是因...  相似文献   

3.
热议房价     
伊宁 《学理论》2008,(7):64-65
当前,住房改革已经和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一并成为百姓最关心的民生话题。而房价是住房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7,(3):44-44
美国:数百亿美元资助低收入家庭 美国连续几年的低息政策和股市低迷使得游资大量进入房地产业寻求高额回报,拉动了住房市场的繁荣并造成房价不断上涨。尽管美联储自2004年6月开始已经多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也在逐渐上升,但住房的销售量和价格并没有降下来,原因在于提升后的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足以使住房市场降温。面对高扬的房价,低收入者只能求助于政府。美国联邦政府每年要为低收入阶层支出几百亿美元来资助他们的住房。据统计,在过去35年中美国政府的这类支出大约是1万亿美元,主要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解决穷人住房近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小房价出现回落,但日本大城市房价仍然偏高,中低收入人群,置业仍有斟难。  相似文献   

6.
房价"双轨制"是指目前我国住房市场并存的两种价格制度体系,房价"双轨制"具有利弊双重效应:适应"渐进式"改革和不完备市场体系的需要,符合现阶段多元化社会结构解决和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有利于调动房地产商的积极性,明确政府的责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房价"双轨制"与商品的本质和市场经济原则相矛盾,在运行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容易造成社会福利的流失和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房价"双轨制"的政策取向是:在供需矛盾突出的体制过渡时期不能取消而且要继续强化房价"双轨制",促进住房公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中国实行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但近几年,由于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涨,住房供给的结构性失调以及住房不公平等问题日渐凸显,使住房货币化政策本身成为公秉关注的焦点。住房政策的价值导向是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远是兼顾住房公正,是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存在房价过高、居民住房负担过重、投机严重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多年来住房体制改革中片面强调住房的商品化、市场化属性,忽视了住房的必需性、耐久性、高值性、保值增值性等属性.尽管住房商品性决定了我国住房改革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但必须防止矫枉过正而无视住房的其他属性.应通过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控制房价、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鼓励住房梯度消费等途径进一步推动住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参加工作了,我找领导分房,想娶回我那心爱的新娘,领导说:单位没房!等有了房我们再商t。房改的时候,我找领导买房。那时的房价低哟!几千元钱,就能买上一套不错的住房—谁愿意相让?领导说:等以后单位盖房。工作了二十年,后来单位盖房,口袋里有了一点积蓄.我总算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0.
王含 《瞭望》2004,(39)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在进一步延续,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前缓解房价上涨压力的关键,是抓紧市场结构的调整,加大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比例建设。政府应指导督促各地加强规划和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的调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2,(22):9-9
上半年土地市场整体偏冷 新华社记者:从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上半年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调整和落实情况看,一些地区调整了年初计划量,住房用地实际供应量比去年也有所减少。进而出现了一些关于“土地供应量大幅减少将造成后期房价反弹”等议论。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调控房价,就是要瞄准“市场失灵”部分,出台针对性举措在最终通过表决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住房”被添至温总理列数的“群众最不满意问题”中,至此,居民住房问题已数度成为“两会”焦点话题。2005年和2006年,我国连续两次颁布了以稳定房价为重点的调控文件,但一些城市的同质房价(指同区位、同档次住房的房价,具可比性)竟以高于10%甚至20%的幅度上涨,调控似乎在走向它的反面。  相似文献   

13.
唐敏 《瞭望》2000,(10)
安居乐业是中国百姓的朴素理想。但一边厢是巨大的“安居”需求,一边厢却有着天文数字般面积的空置住房,是什么阻隔了这个理应贯通一气的消费链条,使这个最有希望成为拉动需求增长的龙头,迟迟不能如愿?原因很多,说来话长,但房价过高,让消费者望尘莫及难辞其咎,或者说是主要原因。 尽管多数城市1999 年的房价都是以跌势收尾,变化仅存在于跌幅的大小与涨落,但与实际的购买力相较,仍是高高在上,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商品住宅仍是天价。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分析表明,受访者中对目前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认为偏高的高达68.9%,认为其性能价格比偏高的占47.1%,相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仍然难以说“经济”。 建设部权威人士指出,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房价总体是适中的,尤其是经济适用房价格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校正、平抑了偏高的房价。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币,房价仍然偏高。 同是房价不菲的大城币,差距也极为悬殊。1999 年上海的商品房平均成交价格比北京低近五成。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房价何以居高不下,而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又是否与其政策优惠的幅度相适应达到了经济、适用呢?所幸,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人大、政协会上,住房问题成为代表们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人,长期支撑住宅市场的集团购房淡出,以“个人购房”为特征的新一轮住宅市场的春天即将来临,但房价偏高始终阻碍着居民的购房热情,尤其是在以北京、广州、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其中又以北京为甚。北京的房价到底高在哪里,其房价构成何时能回落到合理空间?这既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也是启动住房消费最终的落脚点。房价偏高阻碍房地产市场发展 可以说“房价偏高”已成为我国居民购房安居的“瓶颈”。虽然媒体报道去年至今年商品房销售依然较好,但这是因为全国大多数地区的集团购买还没有最终刹住车,是大量挤上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房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房地产热潮,不,应该说是狂潮,更是汹涌壮观,甚至难以用语言形容。不过,与此同时,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般百姓的住宅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住房商品化,住房要掏较多的钱。对此,人们并无很大意见。但是当今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简直令人无法忍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房价每平方米3000多元者近乎绝迹,4000-6000元已是相当平常,至于7000—9000元也绝不稀奇,上万元者亦非胡说!这个价钱——一套两室一厅的住宅要20—50万元——一般普通百姓谁买得起?一方面,百姓住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关于住房金融创新 的研讨不断,而消费信贷严 重滞后已成为住房消费未如期望的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的拦路虎之一。随着个人购房时代的到来,房价收入比偏高的地方(尤其是大城市)面临的有效需求与实际购买力之间的落差,迫切需要通过降低消费信贷的门槛,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来弥补,今年亦成为解决住房金融滞后,完善住房金融制度,加快住房金融体系发展的关键一年。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住宅产业的年增长率将超过15%,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当住房抵押贷款数量累计到一定程度,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实…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九月底之前,各地的房改政策必须出台。按照这一精神,在新的住房供应体系中,经济适用住房应唱主角。然而,各地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陆续建成入市,并未受到预想的追捧,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甚至有遭受冷落的嫌疑。目前,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面临着几重障碍,一是多重改革政策目标同时推出,抑制了居民的购房消费。二是在启动住房消费方面尚未形成合力。三是启动房地产市场政策还存在考虑增量房因素多而存量房因素少的倾向。四是控制销售对象政策在具体销售中难以实施。五是经济适用房房价还存在不合理因素。经济适用房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迅速发展。在推行住房商品化的过程中,“高房价”和“低收入”的矛盾,是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之一。社会需要住房而有效需求不足,商品房严重滞销。简单化地企盼大幅降低房价或提高职工收入短期内显然难以取得成效。但根据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劳动报酬是货币工资和住房实物分配相结合的特点,如果允许职工将自己的住房通过市场流通返回到货币形态并用于住房消费,将使职工购房的支付能力成倍提高。这一构思的实现形式就是差价换房。而上海差价换房的规范操作是以试行职工所…  相似文献   

19.
厘清房价中的关键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房价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有时存在概念、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不但会造成歧义,还会影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首先是平均房价的计算方法。目前我国公布的房价,是每平方米住房分时间(年、季、月)的平均房价,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叶祝颐 《民主》2011,(6):7-7
近年来,我国房屋质量问题频频被曝光.住房作为大宗消费品,其质量成为了购房者最为关注也是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房价居高不下,房屋质量问题却得不到保证,“高价低质”的反差遭到了网民的集体炮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