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又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我们正处在总体达到小康即处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小康任务还十分艰巨。在建设小康过程中要总结过去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汲取经验和教训,把握好小康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这样有助于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四川丘陵地区实施小康工程可操作模式探讨──绵阳市涪城区小康工程实施情况的研究姜凌,郑晓幸,文大会实现小康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要达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全国进入小康的关键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分三步走,即在80年代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小康;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一个“三部曲”,不仅写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要文献中,而且也成为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奋斗目标。党的  相似文献   

4.
全面小康需冲破六大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本世纪前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实现这样一个灿烂前景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因而充分估计困难,梳理问题及瓶颈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四川农村奔小康的重点难点与对策研究○四川省“丘陵地区”小康建设课题组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省,本世纪末实现小康不仅是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对全国实现小康有重要意义。在剩下不到五年时间的时候,四川省农村小康的进程和态势怎样?重点和难点何在?对策如...  相似文献   

6.
论“小康”     
论“小康”温勇二十一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小康”社会正向我们走来。要奔“小康”,就必须研究“小康”,邓小平同志首倡的“小康”,既是一个现实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同时还是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认真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小康”思想.有助于我们从...  相似文献   

7.
时新 《理论探索》2001,(6):36-37
农民本身是小康建设的主体 ,农民如果不能达到全面的提高 ,只是单纯增加收入 ,并不能完成小康建设任务。为此要探索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调整农民与其它社会成员以及农民之间的关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小康建设要实行分类指导 ,要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 ,实行低收入补贴和加强征收个人所得税 ,实行倾斜农村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8.
王莉 《求知》2014,(5):8-10
<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当代中国整体发展中所处的方位,而且必须抓住改革发展的机遇,在完善体制机制、出台新政策中发展自己,这样才能突破欠发达地区原有的局限,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赶上发达地区的发展步伐,在实现全面小康中完成  相似文献   

9.
齐林超 《学理论》2010,(20):3-4
将邓小平的公平思想置于“小康”理论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与评析,对于解决当今社会公平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的小康理论与其公平思想交错融合,小康理论的基本要义与经济公平相互促进,政治公平贯穿于小康理论的政治诉求之中,小康理论的终极目标即是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小康初论     
在历史上,小康概念出自《礼记·礼运》篇,小康是比较贫困而存在的,主要指生活比较宽裕,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是比较理想化的社会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历朝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对小康概念和小康理论又有进一步发展,对小康社会的描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康概念至少反映这样两个社会问题:一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二是,对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社会表示强烈不满。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人对小康的理解还比较狭隘,也较单一,又由于没有找到领导阶级和政治力量,因而几千年来始终没…  相似文献   

11.
张雪忠 《党政论坛》2010,(12):24-24
1979—200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实现小康目标整整30年了。30年来,从小康目标的提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前进,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中国的小康进程,我们可以拎出一连串的数字,八百、一千、一万亿、三十万亿…这是一个不断提出小康数字目标并一步步变为现实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12.
国家统计局“中国小康研究”课题组提供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到1995年底,我国人民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已达75.61%。据预测,到2000年基本实现小康是完全可能的。据介绍,现行采用的小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总体水平、物质生活水平、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从经济总体水平看,我国1995年已达小康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现价达475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为2667元,超出2500元小康值。从物质生活水平看,我国1995年实现小康水平7877%。首先,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消费水平不断增…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晋城市提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整体达小康和稳定脱贫两大目标,标志着晋城市的小康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8年10月,晋城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全市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十年规划》,提出用10年时间,即到2007年将晋城基本建设成宽裕型小康市。这个规划的实质是在求解怎样推进小康社会健康发展这个历史性命题。历史既然提出这个命题,破解该命题也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晋城市宽裕型小康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晋城提出建设宽裕型小康的决策,其重要性在于:其一,建设宽裕型小康是晋城…  相似文献   

14.
农业大县以农业为基础,但单纯的农业不能振兴农村经济,不能实现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此提出的方针是“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如何实施这个方针?特别是如何在丘陵农业大县实施这个方...  相似文献   

15.
转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发展、实现小康是黑龙江省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转型则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力争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在起,我国将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到下世纪中叶,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温饱”到“小康”,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次深刻变革,从“小康”到“中等发达”,基本实现现代化,更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的根本途径,就是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思想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摆脱贫困,走向小康,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标准就更加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思想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道理。谈一些体会,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三)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要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今后10年经济发展的目标,概括地说,就是从温饱达到小康。温饱问题的解决,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已经走过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温饱达到小康,是更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李淑英 《民主》2004,(6):15-16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13亿人口9亿农民的现状告诉我们: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民是最大的群体,而且是弱势群体,要实现小康的目标,任务最迫切、最艰巨。十六届三中全会破解了一直困扰农民致富的几大难题,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指明了方向,为农民奔小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视野》2007,(9):63-63
《中国青年报》2007年8月23日刊登记者江国说,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在本世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社会。近5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成的报道纪头二十平的小康会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