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关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灾难的同时,人们再一次痛感开采石油给自然环境带来灾难的风险。这次灾难会影响到美国政府最近允许近海石油开采计划。美国也有舆论提出,美国应减少对石油这种高风险能源的依赖,加强新能源开发。然而,这样的大灾难能够影响人类继续疯狂地进行海洋石油开采吗?  相似文献   

2.
舒炜  叶茂 《廉政瞭望》2011,(9):21-23
时间已悄然来到2011年4月,3年前的那场灾难在人们心中已经渐渐远去。创痛是否已经抚平?生活的幸福和未来在哪里?本刊记者深入灾区多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看到一幕幕民生画卷,在此撷取其中点滴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3.
侥胜易生轻狂,挫折催人反思。回顾20世纪最后10年到21世纪头10多年的历史,人们目睹了西方,特别是美国,从欣喜若狂到受挫沮丧的戏剧性变化。现在他们不得不思考两个沉重的问题:一是为什么会打大伤元气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二是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如此严重?在这两大问题后面的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既然他们认为西方民主体制是如此完美,为什么不能防止这些灾难发生?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3日,整个西半球最贫穷的、被整个文明世界遗忘了将近200年、被宣布为“失败国家”、仅有900万人口的海地,倒在了灾难之中。灾难正在继续,废墟下的人们正在逐渐死去,废墟之上的人们则为了粮食和饮用水,踩着死去的同胞的尸体互相残杀。公共设施都被彻底毁坏,这个国家已经彻底丧失了维持秩序和解救灾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的斗争历程研究综述张化一、关于这一问题的提出及总体认识怎样认识"文化大革命"中的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人们回顾总结这段历史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怎样看待十年内乱中的党?一些同志提出:"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6.
有序的国度     
《廉政瞭望》2011,(7):42-43
日本地震如世界末日般震撼人心,但令人更为震撼的.是灾难笼罩下的人。灾难面前,日本国民所表现出求的冷静和有序.令世界各地的人们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7.
擦干眼泪从头再来 秀水镇是川西北第一大镇。5月26日,因地震灾难。秀水镇被关闭了14天的门面,逐渐打开。人们有的运送物品,有的修复墙壁,毕竟,灾难过后,生活还得继续。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空前的历史性灾难,我们都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面对。灾难发生后,灾区的人们大多亲眼经历了亲人的伤亡、家园的倒塌、城市的毁灭、自己的伤痛,这些很多人一生都不会遇到的经历,却在瞬间发生,可想而知它对人们心灵的冲击、心理的伤害是多么的巨大。  相似文献   

9.
尚志发 《奋斗》2007,(6):57-57
雍正初年的资料证实:当时兴起的抵押土地之风使许多旗人丧失了田产。到了19世纪“旗人地主几乎见不到了”。于是这些看不起农商.也做不了农商。天性懒惰又崇尚享乐的高人一等的人们,怎么活呢?皇亲国戚、八旗贵胄中不乏挥金如土者,自不必说.大面积的灾难是普通的八旗兵丁。他们腐化日甚.几近溃烂。雍正皇帝曾痛心疾首地指出:今日旗兵,几乎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10.
吴婷 《党建文汇》2010,(5):44-44
从全球看,今年在地震问题上似乎是不太寻常的一年,从年初到现在,7级以上的大地震可谓频发、地震的数量有没有在增长?地震灾难和地震恐慌如何面对?我们请地震、科技哲学和心理学相关专家来共同为地球把脉。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承载着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躲避了一场吞没世界的洪水灾难。形之于文字的传说是否有一天会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呢?  相似文献   

12.
潘文贵 《当代贵州》2011,(11):53-53
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不禁引发了人们对核电安全及如伺有效应对各种极端气候的思考,也使“灾难经济学”一词逐渐被人们熟知。  相似文献   

13.
黄玲 《廉政瞭望》2008,(6):22-24
俗语云,三十而立。30岁,似乎成为人们评判一个人是否足以担当重任的基础。也因此,20来岁的“80后”们被理所当然地“摈弃”在成熟与责任的门槛之外。然而,一场大地震,人们惊讶地注意到闪耀在80后身上的责任、付出、爱心……或许,是灾难使他们长大了,或许,不是他们不能担当,是我们习惯偏见没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一在灾难面前,我们突然发现,他们其实已经在人们的不经意中成熟,成熟到足以担负未来……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刹那间家园顿失。亲人远逝。日月悲鸣,山河呜咽。曾经美丽的舟曲县顷刻间面目全非,灾难将人们拉入痛苦的深渊……然而灾难之后,这片悲伤的土地上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陆续上演……  相似文献   

15.
杂文家许家祥先生从当今中国“最缺底线”说起,提出人和社会“都要有道德底线”之论,颇慰我心;再往下说就不爽了,他的一些论点亦不再令我信服。
  譬如,“社会最大的危机是道德危机,国家最大的灾难是道德灾难”。似这般高腔倡道德,将道德的能量推向“大”之“最”级,合适吗?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知道,火灾是无情的。但是,在无情的大火面前。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防范,就可以逃避火魔的侵害,摆脱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世界上,灾难时有发生,但它并未阻止人们继续生活。在地震、海啸、飓风过后,在很多地方,新的城市又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林雪 《党建文汇》2008,(6):52-53
汶川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所引发的严重伤亡,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自己日夜栖身的各种建筑抗震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春光明媚的四月,正是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人们正在忙活着农业生产、工业项目和发展规划……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降临了。  相似文献   

20.
5月,樱桃红了,杜鹃正艳。地震灾区的人们正忙着收获喜悦和希望。 对于曾经饱受灾难的人们来说,3年太长,逝去的人与物依然存留在内心深处;3年又太短,来不及沉溺于悲伤,太多的任务需要完成、太多的愿望等待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