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通常集中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冲突方面,但对华裔作品本身的文化翻译属性论述不多。本文以三位华裔美国文学领军人物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将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理论与文化理论中的离散视角相结合,深入探讨华裔美国作家进行离散书写时展现的"杂合性"特质。  相似文献   

2.
魁北克作为加拿大最大行省之一,在历史上与法国的联系不绝如缕。追溯历史,最先踏上这片土地并在此殖民的就是法国人。1534年,法国探险家扎卡支耶在法皇弗朗索瓦一世赞助下登陆此地,并宣称这片广阔的土地为法国领地。紧接着,黎世留参照英国人在美洲殖民地的做法建立了贸易公司,每年向这片被称作"新法兰西"的土地派出三位教士及300个法国移民。可以说,加拿大文明起始于法国人踏上后来被称为"新法兰西"的这片大陆之时。  相似文献   

3.
冯光荣 《法国研究》2002,(1):184-189
100多年以前,一位法国作家去世.法国举行隆重的国葬,100万人跟随在灵车后面,把他的遗体从凯旋门一直送到先贤祠.法国给了他"以往只保留给帝王与统帅的荣誉"①在世界文学史上,有谁获得过他这样崇高的哀荣?  相似文献   

4.
练莹 《法国研究》2014,(3):46-51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自称是另一位法国作家亨利·米修的忠实读者,并一直非常鲜明地表达对他的尊敬与仰慕。法国文学批评界也把他称为"米修的儿子"。本文旨在阐释当代法国文坛中这对"父"与"子"关系脉络中的两个思想焦点:孤独的形态与语言的理想,进而呈现具有读者和作者双重身份的勒克莱齐奥是如何循着米修的脚步,来开启他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5.
李宜 《法国研究》2014,(1):38-42,30
在中国和法国的近代史上,辜鸿铭和迈斯特是两位时代的逆行者,他们出生在变革时代,却都坚定地捍卫各自的传统精神。本文选取二者最具代表性的论著《中国人的精神》和《论法国》,从中提炼出贯穿于其生命实践的基本论点:"欲以理想之中国传统改造人类文明"和"欲以对人性的洞察挽救法国社会"。他们的思想至今依然有生命力,因为点中了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自由和权威。  相似文献   

6.
石渝 《新民周刊》2012,(3):46-47
目前广泛被明星及部分人士使用的肉毒杆菌,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公共卫生灾难。1月4日,位于法国土伦港不远一个叫"瑟内苏梅"城镇里的PIP公司总部,突然迎来调查法官安纳伊克·勒高夫。在警察与地方司法官员的陪同下,他察看了PIP公司的里里外外。据报道,他在调查一起指控PIP公司"过失杀人"案件。  相似文献   

7.
《新民周刊》2017,(37):113-113
反电信诈骗,上海有张"神秘王牌"大宝:真牛,早点行动起来,落到实处,让那些骗子无遁形之地!叫个啥名?"王者荣耀""黄蒲军校",好歹比"赵C""张OK"强,合法依规爹妈孩子乐意就好dudu朱:有一年作为学姐迎接大一新生,有位学弟叫黄尚。每次一叫到这名字,都觉得膝盖一软。端木凌风:名叫"方向盘"那个自小就是老司机。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26日至29日,由中国法国问题研究会、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协办的《中国和法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行.来自中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的三十余位专家教授,以及法国巴黎一大、巴黎三大、里尔三大、波尔多三大、图尔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清华分院的十余位专家教授对中法关系、法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发言和讨论.会议期间,恰逢法国总统希拉克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到武汉专访,由温家宝总理邀请来华的四百名法国青年科学工作者中的一百名随同来汉,聆听了本次会议中法专家的大会发言,认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29~30日,由国际跨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共同举办的"全球治理:跨文化研究北京圆桌会议"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印度尼赫鲁大学的20多位中外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黄平所长担任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10.
张莹 《法国研究》2013,(2):85-89
法国大革命通常被视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大革命及其之后法国社会所经历的民族主义可以被归结为两种:"开放的"和"狭隘的",这两股民族主义的思潮和运动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存在着过渡、汇合甚至是妥协。今日法国深陷社会、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在面对欧洲一体化、全球化、外来移民等问题时,民族主义思想在法国大行其道,其中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逐步崛起极具代表性,它意味着"狭隘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在法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人们只要取出一张任何面值的泰国纸币,就会看到现任泰国政府财政部部长松迈·云达军手签的泰文名字。松迈就是目前泰国政界赫赫有名的华裔“云氏”家族人。“云氏”家族人的名字出现在泰国的钞票上,并非仅他一人,在他之前的1946年,还有一位“云氏”家族人。因这位华裔已受泰王封爵为“拍耶西维讪哇扎”(拍耶相当于“侯  相似文献   

12.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42):60-62
百年美国,华裔律师,能现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誓仪式,几乎就是张军了,所以仪式一结束,美联邦最高法院的九位终身大法官同时起身,向张军先生表示热烈祝贺。华人张军。这名字寻常而响亮。移民热、投资热、留学热使这位华裔律师的影响力在美国不断地被加热,以至于美国的华人世界,尤其西海岸的舆论场,只要提起"大律师张军",都会发出会心...  相似文献   

13.
战后以来,美国极力主张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强势输出其文化产品,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则坚持文化产品的公共属性,从乌拉圭回合谈判到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逐步确立了"文化例外"原则,有效地保护了法国文化产品在本国的支配地位。法国的"文化例外"不仅是因为法国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也反映了在战后法国综合国力相对衰落,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法国维持大国地位力不从心的背景下,法国人对文化自信的坚守。当然,也应看到法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尚待提高。法国"文化例外"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袁征 《美国研究》2001,15(4):142-145
2001年5月22日-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加拿大市民社会项目基金(Canadian Civil Society Program)资助的"人权与外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法国和丹麦等国的20多位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5.
阿尔及利亚经独立战争后,生活或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一百万法国人,包括生活在此的欧洲人以及法籍阿尔及利亚本地人等,几乎被全部驱逐回法国,其中的大部分史称"黑脚"或阿尔及利亚法国人。本文就"黑脚"一词的词源、词义与文化内涵、法国法国人对黑脚们的看法以及黑脚被遣返并融入法国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词汇在法国人看来是不包括犹太人和穆斯林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黑脚"一词也可指称部分上述两个族群的人;此外,对待阿尔及利亚这块殖民地的丢失,阿尔及利亚法国人(黑脚)和法国法国人虽然处境迥异,但立场一致(难以割舍),因为他们都是法国地中海梦想的支持者,黑脚更是这一梦想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28):22-22
一条推特和一次Off的谈话,传递出复杂的法国"第一家庭"的内部信息。法国总统奥朗德在7月14日国庆日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私事应私下处理"。这句非常简单的话,却在法国被政治学家们反复评论,因为其背后,是一桩引得法国全国哈哈大笑的"推特吃醋丑闻"……应该说,奥朗德当选总统后的行为一直中规中矩,几乎无懈可击。然而"...  相似文献   

17.
法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居第四位的经济大国,其外贸发展水平也同样居第四位。战后法国外贸的发展与法国经济的变化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也同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休戚相关,法国外贸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阶段相一致,外贸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一) 1946-1950年,这是战后经济调整恢复时期,这时的外贸尚未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二) 1950-1957年,法国经济有了初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外贸开始拓展并初具规模。(三) 1958-1973年,在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法国经济步入了所谓“黄金时代”,与法国经济实力的加强相适  相似文献   

18.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3):18-18
在世界深陷全球性经济与金融危机之际,没有比一场贸易保护主义战争更危险的了。我上周在《法国人为何如此害怕中国》一文中提到,法国重振工业部部长阿尔诺.蒙布尔在《巴黎人报》封面亮相时,试图以一身"法国制造"来推动法国人买国货。在这张照片中,部长大人身穿法国造的条纹海魂衫,手捧一台法国造的家用搅拌机,腕上还戴着一只法国手表,...  相似文献   

19.
欧债危机中法国的欧洲政策——在失衡的欧盟中追求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骥 《欧洲研究》2012,(5):29-45,2
追求"法国领导的欧洲"是法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欧债危机改变了欧洲的权力结构,形成了欧洲经济治理领域和外交安全政策领域权力结构的分化。面对一个失衡的欧洲,萨科齐时代的法国在追求欧洲领导权上呈现出两个不同的路径:在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展现强势的领导和进攻性,在经济治理和危机应对领域与德国共同领导并展现出妥协性。危机使得"法德轴心"再次成为欧洲事务的领导核心,但却呈现出"法国主张、德国内核"的特征。法国大选和左派的上台为再平衡提供了契机,奥朗德时代的法国在追求欧洲领导权上呈现出了新的路径:通过内部和外部制衡来平衡德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权势,追求一个更加平衡的欧盟。  相似文献   

20.
黄静洁 《新民周刊》2012,(41):74-75
姚明退役以后,林书豪成为美国NBA最耀眼的一颗华裔篮球明星,虽然因伤没有参加伦敦奥运会,但他在全球华人世界的影响力已经席卷全美,席卷中国。继今年年初在美国刮起狂热"林旋风"之后,林书豪的身价就在不断上涨,权威人士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