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芭 《新民周刊》2012,(9):41-42
富养的目的是要让女孩成长为知性高贵独立的优秀女性。这样无论她最终嫁给谁,幸福的几率都会比较高。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这话说的就是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的意思,虽然这条古训未必是金科玉律,也未必通行天下,但近几年来却越来越为新时代年轻夫妇所推崇。那么,女孩为什么要富养,究竟怎样才算富养,富养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2.
平成30年间,日本女性贫困呈恶化趋势,年轻单身女性、单亲女性(单身妈妈)及单身老年女性构成女性主要贫困群体,前者贫困率超过30%,后两者均超过50%,远高于日本平均水平。女性贫困原因在于传统性别分工依然根深蒂固,职场制度性压迫与性别不平等心理仍然较强。因就业环境不友好,贫困女性在职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多从事薪金少、待遇低的非正式雇佣工作。30年来,日本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功能弱化,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后于时代,特别是“单身社会”的到来实际上加剧了女性贫困。日本政府为解决女性贫困推出了一系列如男女平权、促进职场女性活跃、育儿扶持等政策措施,不过从效果看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韩国国内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而且出现了逐年增多的趋势。一些震惊全国的强奸杀人等恶性案件接连不断,带来了部分地区居民尤其女性群体的心理恐慌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韩国国内发生的暴力犯罪案件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暴力犯罪案件中,被害者绝大多数是女性,而且近年来女性被害人的数量和所占比重都在持续增加;二是横向比较,韩国是世界上在暴力犯罪被害者中女性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三是把暴力犯罪被害人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划分,很明显越是在年轻被害人中女性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四是在暴力犯罪被害人中女性占多数,且其人数和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的问题在韩国不是某一城市或地区的个别现象,而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是针对女性暴力犯罪案件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是针对女性暴力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近年来单身家庭数量剧增是针对女性犯罪案件频发的重要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实 《法国研究》2021,(2):83-93
女性书写在女性掌握权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的《妇女城》和安娜·德·法兰西的书信集《给女儿的教诲》为考察十五至十六世纪法国的女性摄政制度提供了文本基础。通过解读源自权力核心阶层的女性创作,展现特定历史时期法国女性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和困境,揭示其社会政治处境与文本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和发声策略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女性书写中表面文本和隐含文本的双重构建。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以"谁是日本社会女性的人生赢家"为议题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评价标准。日本社会对成功女性的评价存在"家庭角色(妻子、母亲)+α"这样一个模式。文中对该模式的形成及其反映的女性性别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日本社会对女性"赢家"的评价表明了家庭角色实现是女性成功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女性社会性贡献及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德国知识女性与科研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入手,剖析了德国女性很少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任职大学教授的原因,并介绍了德国为促进女性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鼓励女性争取晋升大学教授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夏娃、女娲     
从人类文化和艺术思维的观点来看,神话是民族远古的梦和人类文化之根。在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传统中,都流传着有关女性的神话,如西方的夏娃和中国的女娲。本文试图以两种不同的原始女性形象为切入点研究男权社会建构起来的统治与奴役女性的各种工具——意识形态方面(宗教、哲学等等)、行为规范方面(如《女诫》、《礼记》等等),以及东、西方女性悲惨遭遇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8.
《女人艺术》是1928年7月由长谷川时雨创刊的综合文艺杂志,由于从编辑到撰稿人全部为女性而被评论界批判为"女性王国"。这个"女性王国"的建构,不仅为昭和初期的女性作家提供了发表的平台,将林芙美子等一批新人推上文坛,同时也为日本女性在政治及文化领域争取权利提供了言说的舞台,在昭和文学史及昭和女性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如若围绕《女人艺术》上登载的评论文章及文学作品等主线透视"女性王国"从建构到崩塌的整个历程,不仅可以从中管窥到昭和初期日本女性的精神诉求及社会追求,同时还能勾勒出当时日本女性主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安妮·埃尔诺是当代法国文坛上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和简洁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后法国的平民生活,尤其是那个时代的法国女性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金姬 《新民周刊》2012,(9):30-35
曾经一度在外企流行的"女人当男人用"原则,目前似乎已在中国所有行业推行,谁让女性嚷嚷着要"男女平等"呢?网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新世纪女性"标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变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父权制,东南亚进入父权制松动阶段,导致性别秩序变化。父权制松动和性别秩序变化对东南亚女性政治参与水平和模式有较大影响,表现为女性大众政治参与热情较高,但权力参与意愿较低。本文认为,政治领域仍是父权制最坚守的地盘,其核心是坚持政治的男性特征,坚持家庭和母职是妇女的首要责任。这是东南亚女性权力参与低于大众参与的根源,不利于女性权力参与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赵丛 《法国研究》2015,(1):86-93,63
法国骑士文化时期,女性受到异乎寻常的尊敬,这与当时社会父权的加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探讨其中的缘由和挖掘历史的真实,我们从女性自身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来寻找合适的视角,而女性魅力及其展示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通过了解法国骑士文化时期的妇女角色以及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真实看法,我们分析概括出这一时期法国女性魅力的特征,并用《特里斯坦和伊瑟》作为文本例证来近距离观察女性是如何展示其魅力来提升自身价值的,以求破解法国女性的"倾世"之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韩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业女性的增多,韩国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利于男女地位平等和女性参政的政策法规.但总体说来,由于韩国是一个崇尚儒家文化的国家,因此即使在现今社会,韩国女性的政治参与程度与其他领域相比,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对未来的发展须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深度访谈方法,访谈了居住在北京、天津的9位韩国已婚女性,考察了跨国移居后她们的劳动情况。移居后,她们作为儿媳妇的压力和家务劳动量减少,但增加了监督保姆的劳动,在夫妻间的情感劳动方面也面临新的压力,而且子女年龄小的女性仍承担较多的照顾和教育子女的劳动。她们中有不少女性中断自己的工作来到中国,主要从事家教、教师等工作,也有一些人成为个体经营者,也有不少没有3-作的女性学习汉语等课程,为未来做准备。移居后她们更加虔诚信仰宗教,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跨出私人家庭领域,促进了韩国人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女性职业生涯中的"玻璃天花板"主要来自婚嫁、生育等阶段。生育和抚养孩子成为了影响女性连续和平等就业的天然障碍。  相似文献   

16.
在耶稣会士的作品里,中国女性很少存在;在商人的叙述里,则完全缺失。到十九世纪,虽然许多西方旅游者涌向中国,中国女性仍然很少被提到。其原因是,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国居民与外国人的来往仍然非常有限,女性总是被排除在这种来往之外。法国人于是被迫从绘画或是中国小说里来想象中国女性。她们被理想化:温柔、忠诚、无私奉献……然而,女性也成为古怪中国的代名词,她们的缠足,她们封闭的生活常常受到评议。女性和中国一样,有着多样性的意义,顺从和无所事事、专长于艺术和爱,但是在长期遭受压迫之后也会变得残暴。在十九世纪的被西方化的想象世界里,中国女性和其所隐含的中国脱离野蛮、臻至幸福。  相似文献   

17.
《源氏物语》与《蜻蛉日记》两部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密切,《源氏物语》是《蜻蛉日记》的继承、扬弃与超越。本论从两位女性作家的执笔动机、文论观念、女性意识3个方面推考两部著作的内在联系。两部作品中的若干相同与相似重申了被男性主流文学掠过边缘经典女流文学的价值,正是这一边缘经典文学更为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现状、女性思想、男女的情感生活,两位女性作家的叙事才情更是勿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苏昉 《法国研究》2012,(3):95-98
二十世纪以来,女性对奢侈的追求极大地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观,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摄影、电影、体育及身体保护为例,对奢侈背后的女性文化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第二性》的时代背景、哲学倾向及其相关学术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性》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女性问题 ,围绕着女人是什么 ,女人如何沦为第二性以及女性怎样走向解放等基本命题 ,提出了诸多突破性的观点 ,50余年来对世界女权运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第二性》出版的时代背景1 949年 ,《第二性》在法国一出版 ,立即引起轰动 ,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 ,有人甚至称它为西方妇女的“圣经”。正是因为该书的革命性思想 ,它被梵蒂冈宣布为“禁书”。但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其英译本却一版再版 ,销售量达到一百万册。此后 ,该书又相继被译成德、日、…  相似文献   

20.
法兰西女性文学的创作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珍 《法国研究》2001,(1):6-10
在谈及女性文学创作时 ,我只是按自己理解的方式 ,在这里做一些介绍。有一点无可质疑 ,即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存在。这在法国也是被充分肯定的事实。女性作家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 ,可以写出女性味儿十足的作品 ,也可以写出丝毫不留女性痕迹的作品。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法国 ,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 ,她们或者只是丈夫的花瓶 ,以保持容颜美貌为本 ,在沙龙社交中起着丈夫们无法替代的作用 ;或者被压在最低层 ,终日含辛茹苦 ,支撑着一个穷困家庭的生计 ;或者孤身一人 ,从事皮肉生涯 ;或者奋起拼搏 ,在受教育和人身权益上 ,与男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