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坚持以农民群众为本,从认识上实践上解决为了谁、依靠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开创性事业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要求,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这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做到位、做扎实,就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谋划为先,力求协调发展;坚持发展为要,加快富民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倾力建设政通、祥和、富裕、平安的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形势的最新发展需要做出的一项极具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现代化事业的一项伟大创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坚持以农民为本,努力实现农村和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一、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农民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而不是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就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准则,为每…  相似文献   

5.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其实质和精髓是农民的"致富运动",必须坚持以广大农民为主体,坚持依靠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倡导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强化政府主导,全党全社会的合力联动,更需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只有始终相信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新农村建设才会有巨大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一贯方针,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云南南华这样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自然村点多面广的农业县,新农村建设必须本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务实求新的原则,稳步加以推进。必须找准着力点,切实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人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必须在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
笔者2009年参加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涉及的问题很多,工作很具体,任务很艰巨.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党委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需要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乡镇党委,基础在农村党支部.只有乡镇党委高度重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管理科学,组织到位,才能把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动员和组织起来,有效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就乡镇党委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村党支部是建设新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大的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的主体等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南宁市以实施四大工程、建立健全五大机制为着力点,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