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吸毒行为犯罪化的主张不可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7年刑法没有规定吸毒罪,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是我国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该决定第八条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15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并处2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皿。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进行处罚外,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  相似文献   

2.
当前,打击毒品犯罪已成为我国刑事司法重要内容之一。吸食、注射毒品在毒品犯罪中具有核心地位,无论从其社会危害性,还是出于完善我国禁毒法律、加强国际禁毒合作的考虑,都应立法明文将其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禁毒决定》规定的毒品犯罪共有:走私毒品罪,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毒品罪,窝藏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罪,掩饰、隐瞒出售毒品获得财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罪,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非法提供毒品罪12个罪名。指出在处罚毒品犯罪时要准确地把握《决定》第11条和第14条的法定情节,正确地适用附加刑以及恰当地运用处罚毒品犯罪共犯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一、在我国刑法中增设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根据世界各国与毒品犯罪作斗争的经验表明,要彻底杜绝毒品犯罪,一条根本的途径是加强刑法对种植毒品原植物犯罪行为的打击。毒品最初泛滥于西方国家,但最先把与毒品有关的行为以犯罪论处的是东方国家。然而,这种犯罪行为也渐渐不能为西方国家所容忍。近几十年来,各国纷纷把毒品犯罪作为刑法的打击重点,直到目前为止,有约旦、沙特阿拉伯、苏联等20多个国家制定了专门法律与毒品  相似文献   

5.
发挥审判职能惩治毒品犯罪当前,伴随着国际性毒潮的进一步泛滥和国内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我国境内的毒品犯罪虽经屡次打击,但仍继续呈蔓延发展的势头。愈演愈烈的毒品犯罪不仅直接损害了毒品吸食者的身心健康,还诱发出诸多其他犯罪,严重危害了社会安定和治安秩序,毒...  相似文献   

6.
适用《关于禁毒的决定》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关于禁毒的决定》规定的罪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均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决定》规定了12个罪名,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毒品罪,窝藏毒品犯罪所得财物罪,掩饰、隐瞒出售毒品获得财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罪,走私制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并出售毒品罪和非法提供毒品罪。上述罪名,  相似文献   

7.
运输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运输的行为。运输毒品行为根据运输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为贩卖而运输毒品、为转移而运输毒品以及为吸食而运输毒品。并非所有的运输毒品行为都构成运输毒品罪,认定运输毒品时应结合其目的分别以贩卖毒品罪、运输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但是,如果为吸食而运输的毒品数量较小则不作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8.
非法持有毒品,既可能为持有者本人或者他人提供吸食、注射毒品的条件,毒化社会,也可能诱发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等其他毒品犯罪,破坏社会治安.为了根除吸食、注射毒品的丑恶现象,纯洁社会风气,防止非法持有毒品诱发的其他毒品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对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有必要用刑法加以制裁.鉴于此,1990年12月28日颁布实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新增了非法持有毒品罪.本文拟根据《决定》的有关规定,对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概念、特征和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需要划清的界限这两个问题作一些浅陋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吸毒罪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毒罪初探刘艳红随着国际毒品犯罪日趋猖獗,吸毒现象像瘟疫一样在我国急剧蔓延,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吸食海洛因、鸦片等麻醉品的已有近25万人,一些地方吸食大麻、吗啡等精神药物的还有数十万人。①我国吸毒的形势异常严峻,其社会...  相似文献   

10.
犯罪嫌疑人利用广阔的空间延伸和时间连续,实施犯罪后潜逃外地,逃避侦查、起诉、审判,逃避惩罚,这种行为称为潜逃。潜逃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侵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由于立法上的空白,对潜逃行为打击不力,不能有效地遏制潜逃犯罪的不断蔓延。为了惩罚犯罪,刑法上有必要设立一个新罪名——潜逃罪。一、设立潜逃罪的必要性(1)潜逃行为具有普遍性。我国幅员辽阔,交通运输条件日益发达,客观上给犯罪潜逃提供了便利条件。潜逃发案率居高不下,涉及人数多,已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江苏沿海某县,1996年批捕在逃人员24名,占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现实状况,从司法实践必要、犯罪构成来分析居中介绍买卖毒品的行为,提出在立法中设立"介绍买卖毒品罪"的建议。,以期更有利地打击、控制我国毒品犯罪,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简论非法持有毒品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1991,(6)
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决定》是打击毒品犯罪的法律武器和法律依据,它规定了若干具体的毒品犯罪,其中包括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故意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是我国刑事法律中出现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持有罪。在刑法理论上,持有罪是指行为人因持有某种物品所构成的犯罪。从各国刑法  相似文献   

13.
古加锦 《海峡法学》2012,14(2):64-70
为了打击和遏制毒品犯罪,我国刑法应该保留运输毒品罪,应根据案件的证据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区别运输毒品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动态有位移的持有还是静态无位移的持有;主观上是为了流通还是吸食;毒品数量是否达到较大以上.运输毒品罪的主观要件内容:运输毒品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且大部分是间接故意;明知毒品包括确切地知道是毒品和很可能知道是毒品;运输毒品罪的行为人不需要明确认识到毒品的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14.
毒品是诱发犯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打击毒品犯罪是我国一贯政策。但是应该看到,吸毒行为和其他毒品犯罪的区别,吸毒行为本身而言是对吸食者的伤害,国家应该运用强制戒毒、或者通过其他强制措施让吸食者能重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5.
窝藏毒品,不仅为毒品犯罪分子隐匿直接罪证,给揭露、证实、打击毒品犯罪制造困难,而且窝藏行为直接将毒品置于个人非法控制之中,留下危害人民、毒化社会的隐患。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窝藏毒品罪本身就是毒品犯罪。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适时地增设了窝藏毒品罪这一新罪名,为打击窝藏毒品的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一、窝藏毒品罪的概念、特征 窝藏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替毒品犯罪分子藏匿、转移、隐瞒的行为。 1、窝藏毒品罪的犯罪对象,是指行为人替其他毒品犯罪分子藏匿、转移、隐瞒的毒  相似文献   

16.
贩卖毒品罪是毒品犯罪中最为常见、危害极大的一种犯罪,其危害早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各国刑法一般都对这种犯罪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我国早在1979年刑法颁布时就在第171条对贩卖毒品罪作了规定,然而,随着毒品犯罪在我国日益增多,原有的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打击毒品犯罪的需要,为此,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1990年12月28日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该决定对刑法典中关于毒品犯罪的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为了配合该决定的正确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在1994年对执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作了司法解释.这些法律和司法解释在严惩毒品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目前打击毒品犯罪的有力武器.然而,由于毒品犯罪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目前的法律规定尚有不明确、不完善之处,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些冲突,本文试就贩卖毒品犯罪的有关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珊琦 《法律科学》2006,24(6):137-142
吸毒者涉毒案件在毒品犯罪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定性与处罚为司法实践所重点关注,其间,既涉及罪与非罪之界定,也涉及此罪与彼罪之区分,当具体分析认定:吸毒者为了自己吸食、注射而非法持有较大数量毒品的,应以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对以贩养吸者持有毒品的,应根据其持有毒品的目的、数量,结合证据使用规则,分别以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或者非罪定性处理;对吸毒者已经吸食、注射之毒品不得再计入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之中。  相似文献   

18.
<正> 根据目前我国已加入的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禁毒法律,在我国,毒品犯罪是指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非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使用毒品以及与非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使用毒品直接相关的破坏国家禁毒活动的行为,如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窝藏毒品,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等行为。我国政府历来对禁毒采取坚决措施并积极开展禁毒的国际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受国际、国内毒潮的影响,不断蔓延发展,已从起初的毒品中转站发展到吸、贩、种并发重点地区之一,虽经公安机关不间断地打击,对抑制毒品违法犯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毒品违法犯罪还相当严重,直接影响宝鸡市的治安稳定和“两个文明”建设。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现状 1.吸  相似文献   

20.
一、打击吸毒者才是治本多年来,我国虽然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但毒源的泛滥形势仍十分严峻。除了高额利润的诱惑迫使贩毒分子铤而走险外,更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在刑法上没有对吸毒者进行严厉的惩罚,从而为生产、贩卖毒品者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这是毒品屡禁不止最关键的原因。对贩毒的打击是治标,对吸毒者的打击才是治本,只有贩、吸均施以打击,才能标本兼治。二、吸毒者的吸食、注射毒品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对吸毒者,立法者们都因为“社会危害性”这一立法基本原则所困惑,认为吸毒者吸食、注射毒品,危害只是吸毒者本身,对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