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贵有警觉     
八十年代中期,是我文学创作的高峰期。那时候我刚得过一次全国文学奖,媒体炒作得很厉害,紧接着很多杂志纷纷约稿,加上其时精力充沛,一天到晚就埋在稿纸堆里了,无尽的稿约和持久的兴奋支撑着我可以在两三个月内写出一部长篇,一个星期完成一部中篇,两三天可以做好一个短篇。因一个名字突然引人注目,每年可以接到八至十家出版社和杂志的笔会邀请,因稿债如山,我只能择其一二,其余时间就全将自己关在书房斗室里了,看着一篇篇作品寄出去,很快又一篇篇登出来,播有所收,收有大获,于是更加精神焕发,写志昂扬。1985年,我参加一…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们:我是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几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杂志开展了对青年一代的认识、探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杂志是否可以开辟一个青年教育方法探讨栏目,另外,杂志上作者大多名声远扬,均是洋洋洒洒一大篇,能否为我们这些基层人物谈点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一个普通的早晨,天空有着南国特有的炎热,尽管太阳升得还不太高,但榕城已被炎炎烈日所笼罩,我们驱车来到坐落在闽江边的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一进物构所的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剪裁修葺、呵护有加的绿荫和草坪。林木蓊郁,小鸟啁啾,花香吟哦,透着静谧。今天,我们所采访的对象———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常委、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副所长,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姚元根研究员就生活和工作在这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充满生机的现代科学基地里。走进他的办公室,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茶几上的茶叶罐、香烟盒以及可以充饥的干点。显然,这间屋子的主人,常常在…  相似文献   

4.
前些天,妻子与我正好有时间,两人决定外出旅游。想想旅途可能会沉闷,决定多带些休闲类杂志途中阅读,随看随丢,反正都是杂志社寄赠的。坐上长途列车后,我和妻闲聊了一会儿,就各自翻看起杂志来。这些杂志以前没时间看,现在一篇篇仔细读着,倒也挺有趣的。车上的旅客看到我们如此入神地读着杂志,露出羡慕的眼神。  相似文献   

5.
当您走进卢嘉锡院士创建的中国科学院设在福建的唯一研究机构———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简称物构所 )时 ,您不但会感到一股活跃在世界科技最前沿的曾创造出世界尖端产品的高科技力量 ,而且您还会感到一股活跃在我国统一战线的民主党派力量。她就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团结向上、具有高素质党员和创新能力的基层组织———中国农工民主党物构所总支。密切与中共合作共事 ,树立良好的党派形象位于福州市西郊金牛山公园附近、闽江之滨的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耸立着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现代化楼房 ,错落有致地掩映于常青的…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是天津市开发区保安服务公司的保安员,是《中国保安》杂志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必看,最喜欢的栏目是卷首语、情感驿站、走近保安和案例启示录等。遗憾的是,我从没有在杂志上见过我们自己写的文章和报道。其实我们都很喜欢写作,虽然我们只是一群普通的保安员,却同样拥有深厚的保安情结。对两年多来的保安生活,我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友情协办栏目里可不可以有我们公司的名称呢,如果我们也想为杂志的发展出一份爱心,是否可以被接纳呢?我还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们曾投了好几篇稿件给杂…  相似文献   

7.
黄凌 《人大建设》2002,(6):32-32
3月初的一天下午,我正在起草乡镇人大换届选举文件,通讯员小侯急匆匆地敲开了我的办公室,举起一本《人大建设》杂志在我眼前晃着,手舞足蹈地说:“恭喜你。又上了一篇!”这是2002年第2期《人大建设》杂志。我从小侯手里夺过杂志,一下子翻到目录,“拔‘钉子’记”几个字在我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8.
在我领回“残疾人证”的第4个月,也就是2001年3月,县残联的同志给我送来了一大摞杂志——2000年和2001年的《中国残疾人》。杂志里众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激励着我。有一篇文  相似文献   

9.
读者观点     
正俄罗斯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得举行,我很喜欢上期杂志往事栏目那篇关于世界杯的文章,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  相似文献   

10.
最近,《了望》杂志上有一篇时评叫“忧患者生”,我觉得写得很好。我们描绘新世纪的发展蓝图,制定“十五”计划也必须有这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对一切工作我们都要预见于先,未雨绸缪,方能成竹于胸。对于我省“十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我是充满信心的,但我也始终认为,我省经济的后劲与结构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隐忧,“十五”期间必须全力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天津政协》杂志的忠实读者。自从我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河东区政协工作,就喜欢上了《天津政协》杂志(当时为《团结与民主》杂志),每期必看,每篇必读,至今已坚持了13年。可以说,《天津政协》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传授了我知识,开阔了我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九四年第十期看中国的发展又一段很长的时间过去了,我想对你们这本办得非常好、内容很丰富的杂志写一篇简短的评述。我总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这份杂志从头读到尾。我希望将我的订阅期延长3年。下面是我对第十期的评述。从1949年开始的统计写得很好,很能说明问...  相似文献   

13.
作为·钙押运员,我很茸欢阅读《中国保安》杂志,吲为它的内容贴近我们工作和生活,更容易引起共鸣。前不久,我在《中国保安》杂志上读到了《永不服输的“高龄”队长》这篇义章,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直以来,喜欢读《当代广西》杂志,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栏目。每当我拿到杂志的时候,必先翻看这个栏目的文章。这个栏目从风光、风物到绘画、书法,无不精彩纷呈,让人喜爱有加。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作者,读多了别人的文章,也学着写一些反映本地文化特色的文章投稿。本来是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当代广西》"文化"栏目竟先后刊登了我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廉州骑楼,一道行将消失的岭南文化风景》,另一篇是《一次与文化积淀攸关的凭吊》,给我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参加保安工作已经一年多了。我在闲暇之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阅读《中国保安》杂志,每当看到保安战友的文章刊登在杂志上,羡慕之情就油然而生。我是一个爱好文学的人,于是鼓起勇气也给贵刊投了几篇稿件,但是都没被采用。我自己对照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确实存在很大差距,我想问问,我怎样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保安员志强志强:你好!很高兴你能喜爱我们的杂志并能勇敢拿起笔给我们投稿。提高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每个人文化水平不同,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提高办法。通常来说,提高写…  相似文献   

16.
我与《政协天地》结下情缘,始于撰写的一篇稿件在杂志上得以适时发表。话说5年前,我家过了一个特别热闹特别难忘的春节。热闹,是弟妹们携亲带眷都到我家团聚,其乐融融;难忘,是在除夕之夜我一反常  相似文献   

17.
<正>暑天大热,坐在村里的小房间里,无电视可看,有时就只好东摸一本杂志、西摸一本书地闲看下去。许久不看小说的我,竟然抓了本以登载小说而著名的《收获》来读。此杂志我一直订阅,但阅读重点在散文和随笔之类,而第4期的头条是中国现代话剧大师曹禺先生的女儿,也是话剧大家的万方的《你和我》。这是一篇  相似文献   

18.
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预设研究是在句子的层面上进行的,本文试图从语篇的角度探讨预设在超句结构中的功能。笔者认为,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预设与语篇信息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篇的层面上对预设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预设在超句结构中的运作机制,而且可以阐释语篇组织的特征和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9.
持续感动     
我与《人民公安》杂志结缘,主要在1999年杂志改版以后。过去我仅仅是《人民公安》的一个忠实读者,而后我成了《人民公安》的一位虔诚作者。不光是读她的文章,而且为她写文章,这使我对《人民公安》有着另一样的情愫。短短两三年,我在《人民公安》上发表了近20篇文章,其中还有4篇稿子爬上了头条位置。我知道,读稿、写稿、发稿毕竟只是一个过程,时光的眼(?)眨,又有无数期杂志的新页码被翻了过去,许多的新文章会(?)文字。但因为写文章与《人民公安》结缘,却使我拥(?)这种感动,不仅仅是编者与作者之间的(?)的投入和热爱。这是《人民公(?)使我的笔尖能划出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93年,我的一篇文章发表在《特殊教育》杂志上,我留意到同期有一篇署名刘振兴、题为《浅谈选拔培养聋人师资》文章。那时虽然距十年动乱结束已10多年,但各地聋教尚是刚刚恢复元气,大多数还停留在八年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