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层住宅楼入屋盗窃案件近年来逐年增多,特别是高层住宅楼攀爬式入屋盗窃案件显得尤为突出。高层住宅楼攀爬式入屋盗窃案件作案人作案手段、方式和特点都具有特殊性,应据此采取相应的侦查与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
玉柱  黄妍 《刑事技术》2005,(5):57-58
对犯罪物证进行痕迹检验时,应该坚持贯彻分步实施、因材施法的原则。无论是对手印、足迹、工痕、还是微量物证进行检验,都要做到“先静观后移动、先光学后理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的获取犯罪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有力帮助。1案件资料1·1现场勘查2002年3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现场所在楼为一高层居民塔楼,每户住家外侧都有一条公共通道,而厨房的窗户正对公共通道,犯罪分子针对这种楼层布局的特点,采取了用断线钳剪断厨房护栏,由厨房窗户钻窗入室实施盗窃的作案手法。现场勘查过程中,技术员在现场出入道和犯…  相似文献   

3.
攀爬入室盗窃在盗窃案件中的比重呈不断上升态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本文以安徽六安市近年破获的省挂牌攀爬入室盗窃案件为例,就攀爬入室盗窃案件产生的原因、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特点、攀爬入室盗窃案件侦查破案经验以及此类案件的防范要点进行了归纳,以便在今后的案件侦破过程中,不断优化办案方式方法,提高案件的破案率,遏制此类案件的高发势头。  相似文献   

4.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案例1:某市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现场勘验确定为1人作案,案犯攀爬跳窗进入室内,其跳落的地面存在明显脚印,脚印附近散落了少量白色粉尘状颗粒,提取该检材进行DNA检验。案例2:某机关办公室发生一起保险箱被撬案件,结合视频确定为1人作案。提取保险箱所在地附近的粉尘状检材进行DNA检验。  相似文献   

5.
1案件简介 某年8月2日,某派出所干警抓获3名攀爬入室盗窃作案的嫌疑人,捺印3人的10指纹样本送技术室查询比对是否有涉案现场指纹。通过作案手段分析,对辖区内攀爬、破窗的入室盗窃案件现场指纹进行人工初查,初步检索未发现类似的现场指纹。遂又将嫌疑人样本手印扫描入指纹比对系统进行捺印倒查,很快查中某年7月23日,  相似文献   

6.
农村系列性盗窃案件有一定的规律,一人或一伙人在实施多起盗窃犯罪时,在选择作案时间、侵害对象、作案工具、作案手法和过程、猎取目标等等,都有其同一性,并保持相对稳定,在不受外界冲击和影响时,一般不会改变。其基本规律是:□作案时间不变。在我们侦破的20串系列盗窃案件中,选择夜间作案的13串,占65%;白天作案的7串,占35%。一人或一伙人一旦选择某一时间作案并频频得手,他们就认为是作案的最佳时间,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建昌大盗苏桂纯,从1990年11月至1991年11月的一年时间里,在建昌县的12个乡镇盗窃农户作案102起,盗窃现金和有价证券4.3万元。他从第一起案件得手到最后一起案件被查获,每次作案都选择集日上午9时,趁人们赶集之机作案,作案时间始终没变。□侵害对象一致。在20串系列盗窃案件中,以住户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分子,一般不盗窃企、事业单位;选择侵害对象是医院的,一般不盗窃供销社。系列性盗窃案件的侵害对象一般都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案情简介: 方、王两人得悉林某搞投机贩卖赚了不少钱,经策划,拟定了去林家作案的三个方案,即:(1)如林家中无人撬门入室行窃;(2)如林在家,将他打昏后抢劫;(3)若仅  相似文献   

8.
盗窃电缆线案件有一个共性,盗窃电缆线,案犯必须攀爬登高,进而对铝线进行剪钳。因此,几乎每一个现场上,电线柱面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攀爬痕迹。笔者通过对这些痕迹的勘验,可以判别攀爬工具的种类,这样对于串并案件,剖析案情,推断案犯的职业等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同时也为警方设卡巡逻、搜查、检查可疑人员提供方向和依据。通过调查本辖区盗窃电缆线案件的发案情况以及案犯所使用的攀爬工具的状况后了解到,目前使用最多的两种攀爬工具是:脚扣和脚板。1脚扣1·1脚扣的组成脚扣为一种电工攀爬电线杆的专用工具。分为有固定直径的老式普通脚扣…  相似文献   

9.
1案件简介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某市发生多起盗窃未交付使用的楼房墙壁内铜线的案件。5月4日某楼3楼两户已铺设完线路的空房间墙壁内的铜线再次被剪断盗走。小区内监控录像显示,犯罪嫌疑人戴手套、帽子从楼外落水管攀爬至3楼阳台,开窗进入楼内实施盗窃。现场勘查,在楼内的窗玻璃上发现明显的手套印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入室盗窃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盗窃作案手段职业化,作案人往往针对某种特定场所实施盗窃作案。为顺利地实施作案,通常自行制作作案工具,制作的作案工具为了达到针对特定场所不同结构的门窗的破坏也由作用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笔者在工作中检验了一起专门盗窃城郊平房破坏挂锁和栅栏式窗户防护网的作案工具。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货盗团伙活动的特点及作案手段1.货盗团伙犯罪区域相对集中。2.攫取目标相对集中。据调查,1993年货盗犯罪团伙作案攫取的目标主要是粮食和钢材及建筑材料。盗窃粮食、钢材的团伙案件占团伙作案总数的63.9%。3.销赃渠道由秘密转向公开。据调查,这些犯罪团伙把盗窃的赃物直接转向农贸市场、个体收购点,就地盗窃,就地销赃。特别是粮食、钢材销赃渠道畅通,脱手快、来钱快。4.作案手段单一。由过去的破封、钻车窗盗窃转向扒车掀货。1993年这些货盗团伙扒盗站停敞车案件占团伙作案总数的84%;扒乘敞车在沿线区间运行途中作案的,占团伙作案总数的5.5%;在货物站台和仓库作案的,占团伙作案总数的7.5%;破封、钻车窗作案的占团伙作案总数的2.9%。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预防盗窃犯罪意识逐步增强。广大居民为了保护自家的安全,许多群众在自家的门上安装了各种金属材料制作的“防盗门”。这对防范盗窃犯罪入室行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树欲静而风不止”。穷凶极恶的盗窃犯罪分子,身带作案工具,乘隙破坏“防盗门”,入室大肆盗窃,造成人心恐惶,影响社会安定。群众议论:“防盗门,靠不牢,只防君子,不防盗”。因此,笔者对江都镇发生的撬盗“防盗门”的案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和实施,传统的侦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取证程序,对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及时根据社会和法律的发展的脚步更新刑事案件的摸排侦查方式,成为公安机关的最新课题.入室盗窃案件在侦破上具有一定的苦难度,这是由于入室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往往会随机选择盗窃地点,在犯罪现场的侦查无法指向特定的嫌疑人,犯罪现场的侦查占据了案件侦破的关键地位,突出体现了现场侦查对案件侦破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整理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现场侦查,对攀爬入世盗窃案件的犯罪特点、侦查要点、侦查注意事项以及对攀爬入室盗窃案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作为盗窃罪的一种犯罪类型,纳入盗窃罪的罪状中,同时未对“数额较大”或者“多次作案”等侵财型犯罪中不可或少的定罪限制条件予以设置,深刻表明了立法者相较于一般盗窃,对“入户盗窃”予以严厉打击的态度.同时,我国实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认定过程中,“入户”过程也应当从严把握.近年来,各地已经办理了多起入户盗窃案件,但对在久未有人居住的房屋内行窃是否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各地司法机关存在分歧,加之目前又没有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导致执法不统一.本文结合本院办理的一起在久未居住房内行窃案件,针对现实法律问题,通过分析“入户盗窃”之“户”及立法本意,为解决司法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爬落水管通过钻厨房间窗户入室进行盗窃的案件时有发生。一般而言,厨房的窗台瓷砖由于常年遭受油烟的熏烤,形成了一层较厚的“油脂茧”,犯罪分子钻窗入室时,不可避免的会触碰到窗户或窗台,从而留下指纹。而对于这种指纹的提取,倘若直接利用金粉或银粉刷显,可能会影响指纹的清晰度,或者形成极为模糊的指纹;  相似文献   

16.
李绘 《法制与社会》2010,(32):75-77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盗窃车内财物犯罪呈逐步蔓延之势,发案数占盗窃案件数的比例也逐年提高。本文从盗窃车内财物犯罪案件的概念、作案手段入手,深刻分析了此类案件的特点,详细阐述了盗窃车内财物案件现场勘验检查的重点、分析研究案情的要领和采取侦查措施的方法。期望此文能为打击盗窃车内财物犯罪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手印DNA破获1例杀人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 《刑事技术》2009,(1):69-70
1 案例资料 1.1 案情简介 2008年4月12日凌晨,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某辖区发生一起由入室盗窃转化为抢劫杀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攀爬水管、翻铝合金窗户入室,趁受害人熟睡之机,大面积翻动,后因动作过大,惊醒受害人王某(女,36岁),因王某反抗、喊叫,犯罪嫌疑人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王杀害。经现场勘查,犯罪嫌疑人先撬防盗网的窗齿,后推开铝合金窗户进入室内,在室内的地面上可见用棉布包扎皮鞋形成的减层足迹,  相似文献   

18.
<正> 以据为己有为目的对财产的非法侵占,这种行为被认为是盗窃。从侦查的观点来看,盗窃最本质的分类有两种:1.由有权管理被窃财产的人作案(职务上的盗窃);2.局外人作案。职务上的盗窃,就是利用职务上的地位作案并且通常进行得极其隐蔽。因此,侦查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发现盗窃的事实和盗窃的手段,然后查明有罪的人就不困难了。他们大都是些  相似文献   

19.
一般盗窃案件因果关系不明确 ,流窜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加上当前警力有限 ,所以单靠传统的侦查模式 ,一般很难突破。但是一般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偶然性很大 ,反侦查意识较差 ,遗留现场指纹的可能性更大 ,并且作案目标明确 ,犯罪嫌疑人遗留的指纹很容易被发现、提取 ,所以对于一般盗窃案件利用现场指纹突破的可能性就大。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建设 ,增加了侦查破案的科技含量 ,成为查破一般盗窃案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 ,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中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查中比例的91% ,被盗现金、物品价值在 5 0 0 0元以下的一般盗窃…  相似文献   

20.
1案件资料 某年1月,某区发生多起利用千斤顶破坏防盗网入室的盗窃案件。通过北大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以下简称指纹比对系统)"正查"比中一起案件的现场指纹,通过并案信息人工比对,发现"漏查"案件现场指纹1起、残缺现场掌纹1起。根据此线索,为审讯深挖提供了方向,为案件诉讼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