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福建涉台地方立法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对福建涉台地方立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试着对今后福建涉台地方立法的努力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今后福建涉台地方立法应适时启动闽台关系综合性立法,深化、完善经济领域方面的立法,充实、强化社会领域方面的立法,探索、创制文化领域方面的立法,落实、加强政治领域方面的立法,进一步加强闽台两地人员往来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是全国制定专项涉台地方法规最多的省份,因此研究福建涉台地方立法具有标本意义.福建省涉台地方立法以创制性立法为主,实施性立法为辅;以维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为主线;在立法技术上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涉台地方立法巩固和发展闽台交流交往的成果;推动涉台事务管理迈向规范化、法制化;丰富了福建地方立法.今后福建省应当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以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为目标,先行先试开展涉台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闽台交流合作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现行的以专项立法为主要模式的福建涉台地方立法面临很大挑战,无法满足引导、规范、促进闽台交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福建涉台地方立法亟需调整立法模式,制定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综合性法规,以全面规范闽台交流合作行为。同时,福建省拥有的一系列有利条件使得制定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综合性法规颇为可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详细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4.
目前,涉台立法具有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中央与地方立法并进、内容侧重于经贸领域、完整的立法体系尚未形成等特点。因此,涉台立法应遵循:一个中国、保护台胞合法权益、法制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等四项原则。基于立法较政策有自身优势,可通过中央统一立法与地方先行先试等方式完善涉台立法。  相似文献   

5.
立法模式的选择对于立法具有重要影响。统一法典模式、分散的单行法立法模式和基本法与单行法结合的混合立法模式三者各有利弊。立法模式应依客观情形进行,决不能随心所欲。长期以来,福建涉台地方立法所采取的立法模式顺应了规范和保障该地区涉台事务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其是成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深水区后,特别是在确保实现至2020年"健全涉台法律法规"战略目标方面,该模式明显具有局限性。因此,应与时俱进地重新思考更符合新时期闽台交流交往实际需要的涉台地方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6.
涉台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地方立法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在福建省的地方立法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福建的涉台立法,从本省的区位优势和实际需要出发,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从无到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对规范调整闽台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立法应在立法观念、立法内容、立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创新,这是"先行先试"的应有之义,是平潭特殊角色的内在需求,是地方涉台立法的发展需要。这种创新在现行的政治与法律制度下,主要通过对政治制度的正确解读,对现有法律规定的充分诠释和对政策与法律关系的妥善处理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立法者对立法功能的准确定位,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立法的效用,地方涉台立法也不例外。《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具有一定的指标意义,以其为分析范本,地方涉台立法应当首先回归立法的原始功能,对政府权力进行规制并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救济权的实现;同时应当彰显地方特色和涉台特色,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性,建立两会协议的试验田并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涉台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地方立法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在福建省的地方立法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福建的涉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在野党”频频“登陆”引起台湾岛内“大陆热”的情况下,如何顺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 积极推动闽台经贸关系健康、快速发展,本人认为应从如下方面积极推动:积极争取福建省成为两岸包机直航的受益地区;建立和完善为台商服务的机制;利用两岸贸易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做大我省对台贸易,强化对台通商口岸地位,把我省建成两岸区域物流的重要通道;以厦门建成自由贸易区为突破争取逐步建立闽台间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区,为建立两岸更紧密经贸安排先行先试;加强闽台农业合作,不失时机地扩大台商在我省农业领域的投资,增强我省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闽台金融合作;应高度重视、积极争取两岸民间精英论坛光顾。  相似文献   

11.
随着闽台交往的日益频繁,涉台犯罪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台籍不法分子与本地违法犯罪人员互相勾结,利用地理优势,实施跨境作案,职业化、有组织化趋势明显;作案手法多样,智能化程度高,隐蔽性强,反侦查意识强,且往往集多种犯罪于一身,社会危害性较大。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在打击防范台湾人犯罪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近期“陈江会”给对台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给两岸警务协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公安机关必须从两岸刑事司法协作机制、涉台日常管理制度、涉台刑事情报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强化案件查处等方面着手,同时着力宣传教育,降低犯罪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陆对台湾专业人才就业实施的开放政策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吸引大量台湾人才赴闽就业。但两岸法律和政策存在着无法对接的难题,大陆立法可操作性不足,对台湾专业人才就业造成不利影响。针对台湾专业人才在福建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福建省应及时出台专项立法,对上位法进行细化、补充和创新,充分保障台湾专业人才各项就业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闽台地区是先后相沿形成的移民社会,其姓氏和宗族组成有因袭关系与共同的地方特色。闽台两地因地缘相联、血缘相通,而有着长久与频繁的血缘认同与文化寻根活动。  相似文献   

14.
巫罗俊是闽西客家巫氏的先祖,在巫氏族人祠堂中,他比较罕见地以塑像的形式为后人祀奉;而他带领当地民众开基立业的壮举,更使得其由"祖"而"神",升格为宁化县的土地神。清中叶闽(粤)客家巫氏族人大量移民台湾,他们数典不忘祖,皆铭记巫罗俊为始祖,并慎终追远,直至今日仍坚持定期到宁化巫氏公祠赡拜祖先,表现出血缘关系的承传和延续。在迁台过程中,巫罗俊崇拜在台湾也由"人"升格为"神",演变为王爷信仰这一颇具地方色彩的神明角色,它提醒我们要注意福建民间信仰在台湾自然、人文环境下所产生的调适与衍变,只有正视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为我们论证闽台文化同一性树立科学论说。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歌仔戏由漳州的锦歌嬗变而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歌仔戏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台湾歌仔戏再传回闽南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芗剧。在歌仔戏的形成、发展及传回闽南传播、艺术形式的转型中,政治环境是影响闽台民间文化交流的主要外因,民间团体是推动闽台民间文化交流的主要力量,交流学习是闽台两岸民间文化共同提高的主要因素,传承创新是民间文化艺术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闽台两地人才存在优势互补。当前,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作为"海西"主体省份的福建省应充分把握住新的历史机遇,先行先试,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闽台人才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中,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后,法院可能发现对被告人应适用的罪名和刑罚与检察院的起诉判断有所出入,此时法院可否变更起诉罪名及刑罚,适用另一罪名和相应刑罚?台湾刑诉法采行变更起诉法条制度,承认法院有权变更起诉所引之法条,但须于案件事实同一性之前提下始得为之,并应践行一整套法定的"变更起诉法条程序"。大陆地区刑诉法上对此并无明确规定,相关司法解释仅肯定法官变更起诉罪名权,但并无任何启动条件与实施程序之限制,相关理论研究亦存在不足,应借鉴台湾立法及理论之研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当前,福建省高校的安全形势总体是安定稳定的,但也面临着校园安全复杂化、管理对象多样化、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多、校内案件居高不下、互联网负面影响明显和毕业生就业难引发新问题等挑战;同时,在监管上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和操作性差、主体和客体不明确、内容形式随意、监管力度不够、监管责任不到位等诸多不足,难以适应当前高校安全形势的发展。为此,要加快高校安全立法,推动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以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安全监督与管理的创新;以"平安校园"为载体,推动校园安全建设的创新;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监管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娱乐场所涉毒问题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末新型毒品进入福建省娱乐场所后,在七八年的时间里,这些场所内滥用的毒品从最初的摇头丸发展为现在的多种类、混合型毒品并存,消费人群也在成倍增长,由此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日益突出。福建省各地禁毒执法部门针对本地娱乐场所的涉毒情况陆续开展了整治工作,但一些工作上的难点直接制约了治理成效,因而有必要探讨加强娱乐场所涉毒问题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闽台文化交流可以从政党交流这一渠道、文化项目这一抓手、台湾青年这一对象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福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积极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思想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