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独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章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推动生态民主以及生态法治的建设,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方法以及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才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自觉和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历经十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新时代,我们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国家绿色发展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而实现人类世界的永续发展。剖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蕴涵及其世界意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在新形势下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层内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困难,只有做好政府与人民共同、理念与行动共同、发展与环境共同,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尊重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倡导的第四种文明执政理念。因此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定是我们当前进行经济建设所应达到的重大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注重人自身的发展,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设美丽郑州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担当作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突出问题导向,坚定不移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文化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既与其自身生存及发展相关联,亦关乎一个国家及人民的切身利益。要求党与政府务必将“保护生态、解决生态”问题置于基本的政治活动中,以推动“生态文明”的合理构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需依生态学原理为导向,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及环境之间,努力寻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便要求党与政府树立、强化“生态为政、生态法制、生态行政”的观念及意识,力求形成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而取得的所有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导。  相似文献   

9.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共建文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此,大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丽南宁"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生态文明视野下"美丽南宁"建设从根本上看是城市发展理念转变的问题,要建设真正的"美丽南宁",就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图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实现生态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与幸福感。但当前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治理成效欠佳,生态建设的发展也相对不平衡,这与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相矛盾。因此,要以生态知识教育为重点,筑牢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化与法制建设,引领实现人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将生态问题纳入基本国策,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在当今的丰富与发展。"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从战略高度来处理今天的"生态危机",让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与核心。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多赢基础上的文明模式,人类源于自然又与自然相互依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突破口,重塑价值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以及对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包含了尊重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探寻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理念,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丰富。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有其自身的特点,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中,价值观的核心是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再生产,强调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注重生态需求,倡导有益于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浅论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建设生态城市己作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同时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21世纪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来抓。因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形成的必要条件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建设生态文明。当人与自然对立乃至冲突时,良好的生活方式就难以建立,也就很难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核心价值。鉴于此,生态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存在着内在联系,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主义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