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宽严相济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刑事司法领域的体现,然而从提出政策到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实现政策,却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困难的过程。笔者以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如何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一般认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包含以下内容: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忌只适…  相似文献   

2.
吴东良 《法制与社会》2010,(32):130-130
刑事司法政策是刑事政策的司法化,是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于刑事政策的具体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制定与适用应贯穿刑事司法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应当是片面的。宽严相济,应当坚持区别对待,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而这一宽一严也必然包括司法机关对法律的遵守之"严",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之"宽"。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是具有现实意义,最近,最高人民检查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在检检察工作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规定在批捕、起诉、查办职务犯罪各项工作中,都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做到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有度,使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活动既有利于震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28日,高检院通过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中的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它是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提炼形成的基本刑事司法政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之内涵释义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指对于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梁全盛 《法制与社会》2010,(27):288-289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强调对刑事犯罪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在具体实践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在适用过程中还是碰到一些问题和与之不相适应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准确落实。因此,有必要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实现司法理念和执法实际相结合,应根据不同的犯罪情况分别采取宽严不同的刑罚。本文从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体现依法从严从重的适用;当宽则宽,给予出路;克服“严易宽难”观念等方面来阐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辩证关系,对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对新形势下我国刑事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刑事工作的一项重大政策。正确认识、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执法实践中有力地贯彻落实这一政策,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以"宽""严""济"为关键点,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刻内涵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际上也就是轻轻重重、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就是要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一政策可以通过对"宽"、"严"、"济"三个关键词的理解来把握其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质,是对刑事犯罪实行理性的区别对待,既要有力地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治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对各共同参与人分清罪责、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2006年以来,宝山区院结合区位特点和工作实际,选准切入点,通过三运用、三推进等途径,以侦查监督、集中公诉等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和践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公诉环节的正确适用,充分体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当前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职能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突出打击重点,做到有宽有严,宽严结合,惩办少数,教育挽救大多数,将刑事法律的刚性与刑事政策的柔性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包括刑事立法、司法、执法多个方面,在司法领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即为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险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可以说,该政策的提出,丰富了“严打”方针的具体内容,是我国具体刑事政策的发展和完善。那么,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政策,它是否与我国固有的刑法基本原则相适应,如果存在冲突,其又应如何协调的呢?笔者欲在此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的我国量刑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犯罪的不同情况,应当区别对待,该宽则宽,该严则严,有宽有严,宽严适度。"宽"不是法外施恩,"严"也不是无限加重,而是要严格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刑事法律,应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惩罚犯罪,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而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在此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如火如荼的"严打"到现如今所倡导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调整背后映衬出了社会背景的变迁、民主法制的进步,以及法治观念的完善和保护人权意识的增强。施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是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区别对待,宽严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国家提出的新的刑事政策。它的基本涵义是:针对罪犯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该宽则宽,该严则严,有宽有严,宽严适度;"宽"不是法外施恩,严也不是无限加重,而是要严格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根据具体情况来惩罚犯罪,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我国刑事司法的基本政策,它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促使监狱对罪犯的矫正工作逐渐走出了传统的模式,更加与和谐社会的节奏合拍,更能体现社会的进步。因此,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罪犯的矫正有着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首要标准"的一项人文化的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基本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其宪 《政法学刊》2010,27(5):50-5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调整与发展,应是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应解释为以宽济严,区别对待,宽严审时。其他刑事政策像"严打"政策,死刑政策,教育、感化、挽救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是刑事司法政策,而且还是刑事立法政策与刑事执行政策,贯彻实现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与刑事执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当前受到我国司法实务部门的高度重视,主要是由于它切合了社会需求,有着深刻的内在合理性。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符合我国寻求和谐发展、奔赴小康社会的时代主题。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轻缓"。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容是有宽有严,宽严结合,宽与严之间互动互补、互相衔接,保持相对平衡,既不能宽大无边也不能严厉无度。"宽"是该宽则宽,强调非犯罪化、轻刑化和非监禁化理念。在侧重"宽"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严"的一面,做到了对"宽"与"严"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现行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刑事政策,实质是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地减少社会对抗,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正确解读这一政策的内涵,加以精准定位并在刑法适用层面进行研究,将更好地使之适用于司法实践,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淮法治》2010,(20):F0004-F0004
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检察院在市院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检察工作职能,坚持预防与打击、教育与惩治相结合,更好地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坚持把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努力使执法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取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愿望和期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建设对和谐社会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刑事政策的适时调整和贯彻落实,又决定着法治的进程和效果.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和适用,不仅凸现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而且回应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但不容回避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解不一、标准各异,执行中忽左忽右、时强时弱等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目标的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和谐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20.
高层声音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要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要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在批捕起诉案件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既要加快办案节奏,提高办案效率,节约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又要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确保办案质量。要全面加强死刑案件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