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韩龙 《法商研究》2012,(4):50-58
代表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新一轮进攻狂潮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舍弃汇率操纵,而倚重汇率偏差,并将汇率偏差等同于出口补贴或倾销。但是,在现有国际法律制度中,汇率事项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及其授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辖制,除复汇率之外的汇率事项并不属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调整的范畴。因此,衡量汇率偏差合法与否应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相关规定。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并没有涉及汇率偏差的规定,200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的《对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议》虽然对汇率偏差有所规定,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美国对人民币的汇率偏差指控实际上是缺乏法律依据的。美国将汇率偏差等同于出口补贴或倾销的主张,也因汇率偏差指控不能获得国际法律制度的支持而尽失根基,实际上是让中国遵守超越国际规则的美国国内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IMF协定》有关禁止汇率操纵这一规定的可操作性以有效对付人民币汇率,美国等西方国家操控IMF执行董事会于2007年6月通过了《新决议》。《新决议》事实上将是否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作为判断汇率操纵行为存在与否的基准和标尺。证之以《IMF协定》第4条对汇率操纵的规定和其它相关规定,《新决议》的释义不仅于法无据,且与《IMF协定》经过第二次修改而建立的自由汇率制,特别是其中的盯住汇率制相抵触,也有悖于牙买加体系的基本理念和条约解释的基本准则,我国宜根据《IMF协定》规定的机制解决之。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之后,中国对于人民币汇率安排是否需要承担额外的国际义务,需要从三个方面考查:SDR货币篮子的标准;SDR的职能;自由浮动汇率安排是不是SDR篮子货币的国际习惯法义务.SDR货币篮子的标准是IMF执董会遴选篮子货币的标准,并不对篮子货币发行国提出承担《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条款以外的额外义务;为履行SDR的职能,必须保持SDR货币篮子的标准;自由浮动汇率安排是SDR篮子中相关货币发行国的自发行为,它不构成国际习惯法.人民币可按照自己的需求采取《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的汇率安排.  相似文献   

4.
IMF汇率监督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IMF通过了《对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议》,对双边汇率监督制度作出了30年来的首次重大修改:引入"外部稳定"概念并将其作为整个决议的统领原则;明确"汇率操纵"的含义;修改IMF需要审查和商讨的情形。IMF对汇率监督制度的修改虽然增加了IMF和其他会员国在人民币汇率义务问题上的话语权,对人民币汇率义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我国不应盲目悲观,而应积极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5.
韩龙 《现代法学》2006,28(1):122-130
在牙买加体系下IMF的成员国有权选择汇率安排,有权确定和管理其货币汇率,但须遵守《IMF协定》所规定的义务,不得通过操纵汇率取得对其它成员国的不公平竞争优势。为了防范各国选择汇率安排的自由可能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危害,IMF强化了对其成员国的政策的监督职能,并辅之以相应的执行措施。《IMF协定》规定的汇率义务和IMF职权构成衡量IMF成员国汇率义务的基准,以此审视,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符合IMF的规定和要求,不存在汇率操纵。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问题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本文以国际法为视角封汇率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在解决相关国际争议上的管辖范围与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的汇率政策完全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规定,依法履行了相关国际条约义务。国家货币主权完全属于一国内政,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行使本国的货币主权。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坚持三个原则,即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7.
韩龙 《河北法学》2013,(1):11-23
标志着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掀起新一波进攻狂潮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以汇率偏差指控为支点,重心在于将汇率偏差等同于出口补贴。抛开汇率偏差在现有国际法律制度中应由《IMF协定》及其授权的IMF辖制姑且不论,即便依WTO有关出口补贴的规则来审视,汇率偏差及其针对的人民币汇率不仅不在《SCM协定》规定的财政资助和收入支持涵盖范围之内,也没有授予中国出口产品和出口商以利益,而且人民币汇率安排是出于广泛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而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而非以出口业绩为条件的事实上的出口补贴。《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虽标榜与美国承担的国际义务相符,实际上与之相悖。正因为汇率补贴得不到WTO现有规则的支持,巴西2011年9月在WTO提议建立专门针对汇率偏差的反补贴制度,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国际货币基金细织协定>在确认会员国具有选择汇兑安排的自由的同时,也要求会员国避免操纵汇率和国际货币制度以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对照<国际货币基金细织协定>及2007年<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决定的规定,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不是是否应该调整的问题,而是应当如何调整的问题;从法律上说,我国需要调整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政策而不是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构成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财政资助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人民币汇率的一项主要指责是将所谓人民币汇率低估与中国对出口产品的补贴挂钩,指责人民币汇率构成WTO法上的补贴,并以提交国际或国内解决相威胁。通过WTO《反补贴协定》对财政资助的规定进行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既不构成WTO《反补贴协定》第1条第1款(a)项规定的财政资助,也不符合《反补贴协定》例示性清单的例举,不构成我国对出口产品的财政资助和出口补贴。美国这些举动的意图不排除是通过施压欲收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但我国应对这些举动进行跟踪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0.
杨松 《中国法学》2012,(5):181-190
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特别是美国参众两院先后通过关于汇率改革法案,不断质疑人民币汇率政策。汇率主权是国家货币主权的应有之义,主权国家有权决定并且改变本国的货币价值,不受其他国家干涉。一些国家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指控,如汇率操纵、汇率偏差、或者是构成"出口补贴",都可以从法理上看到漏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不足以判定人民币汇率违反国际义务。中国政府应该在坚持货币主权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灵活的法律手段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寻求国际合作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问题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笔者试图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外汇汇率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解决相关国际争议上的权能,指出中国的汇率政策完全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且履行了条约义务。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02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就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提出指责,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人为操纵而过分低估,从而使中国在对外出口贸易中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就此认定人民币汇率安排构成WTO法律框架内所禁止的补贴。针对西方国家提出的指责,本文结合WTO法律框架内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以下简称SCM协定),分析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合法性,并为西方国家针对人民币汇率补贴提出的指责和欲采取的措施做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外汇市场正在由过去的以他律为主转向他律和自律并重,对中国外汇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并承载多重使命:该机制既是对汇率市场化 的切实运行,也是对汇率主权的让渡,接受 IMF 2012 年《双边和多边监督的决议》监督,同时遵照《全 球外汇市场准则》《金融市场交易与实务国际准则》进行规范化自律的实践引导。但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三锚定价”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进行自律协调基础上的预期管理和引导:包括央行采用间接的市场化干预手段,通过建议和劝谕,提出相关指导性意见;必要时通过货币政策的松紧调节和利率调整来影响汇率,通过加强资本管制避免离岸市场投机造成汇率过度波动等;而从长远制度构建来看,应通过立法加强外汇市场建设等制度设计来完成市场自律和预期引导的有机结合,为人民币 国际化夯实基础;同时,自律协调制度必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其他举措相协同,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韩龙 《法律科学》2007,25(2):137-144
国内外论著在涉及人民币汇率义务的衡量时,普遍指向了GATT第15条,认为应当以此来确定IMF与WTO在人民币汇率义务问题上的管辖归属和衡量依据.然而,GATT第15条仅规定了IMF与WTO在经常账户下的货币兑换和国际支付方面的关系,并没有规定二者在汇率安排问题上的关系,汇率安排属于IMF辖域.西方的指责属于汇率安排问题,人民币汇率义务应由IMF依IMF协定第4条进行监督,而不应由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法律指控及其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龙 《法治研究》2011,(5):79-84
进入本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对人民币汇率提出了多项法律指控,大体可以概括为国际货币法的指控和国际贸易法的指控。前者主要有人民币汇率操纵和汇率严重偏差,后者主要有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妨碍了GATT意图的实现和人民币汇率为中国的出口产品提供了出口补贴或造成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倾销。为了突破先前指控的法律困境,近来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指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包括强调汇率偏差,突出和试图分离汇率偏差的贸易效果,将汇率操纵或偏差作为补贴或倾销等。但对美国这些指控及其发展变化细加审视便可发现,其仍然存在难以逾越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是否授予中国出口商以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人民币汇率的一项主要指责是所谓人民币汇率低估构成中国出口产品的出口补贴,并以提交国际或国内解决相威胁。但是,对WTO《反补贴协定》衡量利益授予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关诠释进行研究表明,人民币现行汇率构成衡量人民币币值的恰当基准,用一种推断的人民币汇率来确定中国产品存在出口补贴是不妥的和行不通的,且用现有币值决定理论也难以确定一个人民币币值的衡量基准。美国这些举动胜算不大,但我国应进行跟踪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后,中美人民币汇率纠纷问题不仅重浮水面,而且愈演愈烈。特别是2010年以来,美国上层,无论是国会议员,还是政府要员和总统都纷纷对我国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大加指责,并以要对人民币采取各种法律行动和制裁措施相要挟。然而,在既有的国内法和国际法框架内,无论是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美国施压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各种可能法律行动均缺乏其单方所宣称的报复效果和胜算的把握,有的甚至还存在合法性不足与欠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不应为其喧嚣的谜像所困,而应与之展开积极协商,据法力争,并渐进可控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从而更好地应对美方的法律挑战和袪除人民币汇率的操纵之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变化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并结合这些影响因素,对未来人民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的预测,同时还探讨了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是美国在2011年通过的法案,该法案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分析该法案的出台背景,结合相关国际法原则,认为其不仅有违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义务,也违反了WTO的贸易自由化原则,阻碍了中美双方贸易的正常发展,违背了时代潮流,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项政治产物.最后指出面对此种法案,我们应当在坚持货币主权的同时进行友好合作,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坚定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国的实际汇率是由该国与他国的经济变量内生决定,名义汇率调整将会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对出口商品而言,名义汇率影响出口商品的国内外相对价格和需求,通货膨胀率影响国内出口商品的出厂价格和供给,因此商品的出口供给价格弹性建立的基础是国内出厂价格(本币),而需求价格弹性建立的主要基础是出口价格(外币)。经过测算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的供给和需求价格弹性相差较大,从而推算出不同的商品种类有不同的汇率弹性;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前提下,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有助于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