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琉璃宫史》是缅甸宫廷编写的一部史籍,在东南亚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通过从5个方面分析文本中有关中国的描述:中国人物的描述、有关中国物品的描述、有关“整体”中国(妙香国)的描述、有关中国与缅甸战争(战斗)的描述、有关中国与缅甸和平交往的描述,认为《琉璃宫史》中有关中国的描述反映出缅甸古代王朝对中国形象“真实”和“虚幻”的认知:中国是一个强大、富有和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与缅甸一样伟大,缅甸并不惧怕中国。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期以来在中国兴起的文化研究热至今仍在升温,并且正在向纵深化、宽领域发展,其研究成果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由贺圣达研究员撰著、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南亚文化发展史》就是这一系列成果中的一种,具有开创意义,而且也是一项精品。“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需待七年期”,以此来评价《东南亚文化发展史》,可能并不为过。 首先,贺圣达研究员所从事的全面、系统的东南亚地区文化发展史的研究工作,在我国  相似文献   

3.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 ,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 ,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 ,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 ,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 ,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 ,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缅甸陆块的形成与缅甸民族起源关于缅甸陆块的形成 ,由于缅甸的考古挖掘和地质研究开展得很不充分 ,有关资料和材…  相似文献   

4.
缅甸的佛教已流传一千多年的时间,在缅甸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曾被尊崇为国教。它对缅甸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缅甸曾经是世界南传上座部复兴佛教的三大主力之一。本文拟对缅甸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情况作一综述。一、蒲甘王朝以前 (公元1044年前 )的佛教佛教传入缅甸 ,是在印度阿育王时代。据《善见律毗婆沙》等经籍记载 ,公元前三世纪 ,阿育王在华氏城结集后派出使团到各地弘法。在这些弘法使团中 ,高僧苏那迦和郁陀罗二位长老被派至金地传教。缅甸和欧美一些学者根据卡里亚尼等碑文记载 ,认为金地就是缅甸南部萨尔温江…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纵横》2012,(12):75-75
●1日,缅甸议会通过新外国投资法。根据该法案,缅甸允许外资投资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矿业、制造业、饭店和旅游业、房地产、交通运输、通信、建筑和其他服务业。该法获得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后,将取代1988年的《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  相似文献   

6.
1月 3日(缅甸)莫斯科举行集会庆祝缅甸独立二十七周年,苏修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付主席雅斯诺夫、高等教育部长叶留金、外交部付部长费留宾出席。 (6月15日上) 4日(缅甸)苏缅文化联络协会付主席撰文《前进中的缅甸》,祝贺缅独立节。文章称苏缅关系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和平与进步的努力有着共同兴趣基础之上的,吹捧奈温已通过成立人民议会将政权交给了人民,缅甸纲领党已变成了人民的党等等。 (6月15日上)  相似文献   

7.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  相似文献   

8.
对缅甸的研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籍中涉及缅甸的有关著作,就不下一百四十种。近人也有不少有关缅甸的译著,如伊梓鉴著的《缅甸史略》、张诚孙的《中英滇缅边界问题》和姚枬先生译的《缅甸史》等。姚枬先生还写过多篇有关缅甸史的论文。但是总的说来,那时对缅甸的研究,还是零散的、非系统的。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对缅甸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三十五年间有发展也有停顿,但总的说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发展,对缅甸历史和现状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回顾一下新中国对缅甸研究的情况,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该是不无稗益的。  相似文献   

9.
姜永仁 《东南亚》2001,(3):48-52
缅甸传统文化的内容很丰富 ,包括小乘佛教文化、婆罗门教与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中国儒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缅甸本土神祗崇拜文化等各种文化 ,经过长期的碰撞与融合 ,最后形成了以小乘佛教文化为主体的缅甸传统文化。 1988年 9月以来 ,缅甸军政府宣布对外开放 ,吸引外资 ,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以求实现现代化。那么 ,缅甸以佛教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与缅甸现代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是促进缅甸的现代化进程 ,还是阻碍缅甸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具体的探讨和论述。一、从当代缅甸的发展形势看佛教与缅甸现代化发展进程1…  相似文献   

10.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  相似文献   

11.
太公城 据琉璃宫史记载,太公城是缅甸最早的王国—太公王国的都城,位于曼德勒省北部的抹谷镇西北伊洛瓦底江畔。缅甸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缅甸的历史开始于太公王朝。”但是,山于没有文字记载,又缺乏考古资料,对太公王朝和太公城的历史至今知道的甚少。相传,公元前5世纪初,北印度的一位失去了王位的王子阿毕雅萨逃到缅甸北部,在此地建立了太公王国和太公城,历经33世,后在外部的入侵中灭亡。此后,另一个在印度战败的  相似文献   

12.
姜永仁 《东南亚》2006,(2):35-43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最古老的宗教,它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印度的文化与习俗,而且也对与印度毗邻的缅甸、泰国、柬埔寒、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婆罗门教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东南亚各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印度婆罗门教在缅甸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对缅甸文化的影响。(一)婆罗门教是印度的古代宗教之一,它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形成的吠陀教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大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以《吠陀》为经典,信仰多神。梵天、毗湿奴、湿婆被奉为婆罗门教的三大主…  相似文献   

13.
公元1287年,第一次统一缅甸的蒲甘王朝崩溃后,统一的缅甸便处于分裂状态,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十六世纪前半期,才为缅族建立的东吁王朝(Toungoo,1531-1752年)再次统一.该王朝到1600年又经历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所以,缅甸的历史著作如波巴信著的《缅甸史》,是把它划分为缅甸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统一,缅甸编年史是分为东吁和良渊两个历史时期;哈威著的《缅甸史》和霍尔著的《东南亚史》则统称为东吁王朝或东吁王朝时期.本文主要探讨1531-1600年缅族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建了东吁王朝,又是在怎样情况下、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以及它的统一为何那样短暂,刚统一不久的缅甸,又陷于分裂.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田野调查,以普遍文化模式为视角,分析了缅甸民间文学与缅甸文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缅甸民间文学是缅甸文化的组成部分,缅甸民间文学既从缅甸文化中汲取营养,又反过来对其施加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传播有一种势差现象 :先进的文化影响和改造落后的文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 ,印度文化全面而又深刻地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缅甸文化的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然 ,缅甸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过程 ,并非完全是外来文化强加的被动吸收。在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同时 ,缅甸文化也保存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 ,并使之与先进的印度文化相结合 ,最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缅甸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郑国富 《东南亚》2014,(1):69-72
1988年11月30日,缅甸政府颁布《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积极吸引外国投资。25年来,缅甸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2011年,缅甸开启民主化改革进程,对外关系得到大幅改善。2012年,缅甸政府颁布新的《外国投资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放宽投资限制。在缅甸国内民主化改革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浪潮下,缅甸未来吸引外国投资将拥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缅甸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许。缅甸改革的原因有:军政府陷入政治统治的巨大合法性危机,统治基础日益薄弱;西方的制裁对缅甸拓展国际空间、融入国际体系的阻碍;来自东盟的促其改革的区域一体化压力。缅甸改革的实质是以军人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防御式改革”,顺序是先整体后局部,先政治后经济再社会文化;改革难点在于国家认同和宗教和解。在改革前景上,巩固发展党与全国民主联盟对议会控制权的争夺将成为缅甸政治焦点,而且很可能遭受由军队地位引起的宪法危机,并受到中美等大国力量博弈左右。  相似文献   

18.
姜永仁 《东南亚》2003,(1):42-49
一、早期原始崇拜缅甸文化是在骠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在孟族文化的影响下变得丰富多彩的。它吸收了印度文化的部分内容 ,兼容了适应缅甸的成分 ,并使之形成了具有缅甸特色的文化。① 孟族源于华南 ,其祖先为我国百濮族群 ,大约于公元前 2 0 0 0年进入缅甸境内 ,是最早从我国南部进入缅甸的民族。② 骠族据认为也是源于我国氐羌部落 ,同缅族同源 ,大约于公元 1世纪前后进入缅甸境内。当印度文化尚未进入缅甸以前 ,孟族和骠族的先民信奉原始宗教。缅甸人以农业为主 ,农业种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因此 ,气候的好坏就显得特别重…  相似文献   

19.
据缅甸1985—1986财政年度的人口统计,缅甸现有人口3,712万。其中男性公民为1,841万,女性公民为1,871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堪称“半爿天”的缅甸妇女,无论在过去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斗争中,还是在今日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里,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缅甸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时,不应忽略对缅甸妇女状况的研究。按照缅甸法律和文化习俗,缅甸妇女一向享有和男人平等的财产权、离婚权和继承权。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90,(2)
1989年9月,缅甸国防部长兼三军总参谋长苏藐上台组成“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11月30日该委员公布了《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12月7日又公布了《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实施条例》,这标志着缅甸由“闭关锁国”走向“全方位开放”。此事引起了世界关注。现将《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以下简称《缅外资法》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缅外资法》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