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新论断深刻地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彰显出独有的精神高度、理论深度与文化厚度。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自信之旗,确立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应有态度;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时代之问,实现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历史激活;从实践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创新之路,完成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转化发展。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与发展的理论根基与创造母体,后者是前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理念革新与价值升华。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十分丰富。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深刻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5 000年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与建军治军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等十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传承、弘扬和升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十分丰富。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深刻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5 000年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与建军治军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等十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传承、弘扬和升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重视其中国本位的价值取向。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三次"文化宣言"到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和《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一以贯之的主题是中国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本位的认识与再认识。其主要意义在于关涉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提出了构建中国本位的思想文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结合时代和实践的新特点、新要求,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涵盖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内容、现实关照和未来发展,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定位、重要价值和传承发展,是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思想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动力、抵制各种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宏阔视野和科学方法,全面、系统、深入、创造性地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传统文化有益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指明了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科学理论原则和正确方法,即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做好传统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在交流互鉴中提高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文化基点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对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论述,是围绕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这两大关系展开的。经由"肯定—调适—融合—主体"的路径,习近平递进式地提出了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途径。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途径问题的探索与回答,体现了全面性、现代性和超越现代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先锋文学浪潮的兴起是时代、社会与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先锋小说在对主流现实主义文学的反叛中,不自觉地回归了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思维方式、价值态度和小说观念等方面,都无意识地与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相沟通。先锋小说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9.
李净  谢霄男 《人民论坛》2015,(8):179-181
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统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三个层面:国家、社会、个人;四种方法:固本培元、扬弃继承、创造转化、深度挖掘。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研究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思想领地和精神家园,更是信仰依归和价值根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认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事实上,凡对一个地方寻根,必然会溯源到特定空间环境和历史  相似文献   

11.
重视历史认知,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重要思想内容,也是其重要的语言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对历史认知的阐述,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对历史发展进程,包括人类社会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历史、社会主义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的认知;二是对历史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等的认知;三是对文明的历史交往,包括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历史传播、国家和民族交往史等的认知。通过对历史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的高度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具有现实的基础,也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坚持正确的历史认知的态度和历史观,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我们民族历经艰辛开创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而且在于历史认知对于辨别理论是非,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在当前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交流、碰撞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时代价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相承接,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我国政党关系放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演进的视野中分析研究,通过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在和谐政党关系中的基因特质,寻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政澡关系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习近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深刻的新阐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战略高度阐发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及丰富内涵;进一步阐释了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坚持的科学态度。习近平的一系列新阐释,对于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的研究、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林韬 《思想战线》2001,27(5):21-24
中国儒学的传统文化体系,在理论上应当区分为"文化价值的理念"和"历史表现形式"."仁学"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民本主义的思想、谐和执中的文化哲学和道德伦理的普遍性原则以及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表现,应是儒学文化体系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理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属于人类共有的文化思想遗产的最璀璨部分.但"新儒学"的思想家们对儒学文化的价值理念同它历史表现形式的不同内容往往完全混淆.所以,对所谓"新儒学"必须持一定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民中心、全球视野和历史情怀是它的三个鲜明政治维度。人民中心论是习近平文艺思想最突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它高度重视文艺陶冶人民情操、涵养人民心灵、教化人民道德的审美价值,突出人民在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构建包含人民要素的新型文艺批评体系。指习近平始终站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当代中华文化全球化传播的战略高度上思考中国文艺创作问题,具有高瞻远瞩的全球视野。习近平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推崇、对历史富矿的开掘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彰显出其文艺思想厚重的历史情怀。  相似文献   

17.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我们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激烈的批判和否定态度。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可以从五个方面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指导思想,具有一系列优秀理论品格和重要实践特性,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值得我们细细研读。一、继承性与原创性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相似文献   

19.
<正>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阐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和当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和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中国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依据、本质特征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20,(3)
正济南大学许青春博士的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在全面梳理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与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基础的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进程、机制途径、经验特色等方面研究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该书以传统文化基础这一新维度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特别是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