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本是同根生     
两年前的金秋十月,高考落榜后,我离开家乡大巴山,到广州去投奔我幺舅。幺舅叫庞士烈,早年到广东打工,现在是个小老板。  相似文献   

2.
《当代工人》2022,(4):41-43
想起来心就暖 肖女士 53岁 医生 [诉说]我的舅姥爷,是一位很有型的老人.他家在兰州,中年之前相当坎坷,他是母亲庞大家族里唯一定居在大西北的人.6岁那年,我跟随姥姥、姥爷去兰州玩,接待我们的就是舅姥爷和舅姥姥.那时,他老人家已经退休,但还是老干部的形象,穿着中山装,腰板直直的.因为个子太高,头好像要擦到天花板,走路也...  相似文献   

3.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离开淮安,随三堂伯周贻谦到东北,先是在铁岭银岗书院暂读,秋天便转到奉天第六高等小学堂读书(后改名为沈阳东关模范学校)。  相似文献   

4.
瞿灿萍 《当代党员》2006,(12):39-40
她把年老的夫舅和失去父亲的侄女、侄儿接到家中,养老抚幼。2005年,双桥区通桥镇党委副书记邓广琼一家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邓广琼为家人——  相似文献   

5.
在真相并不清楚的情况下,用120急救车拉村民到县上体检,变相承认了过失,似乎一路宣扬“疫苗出了问题”,激起了更多人的担心,对防控事态起到了反作用。 “舅甥俩相互告发”昨处理? 刚到县纪委信访室上班时,我接待过一名86岁的老人,状告在清真寺管委会当主任的外甥循私舞弊等。打开卷宗,发现这舅甥俩已相互上访,“告发”对方20多年了!为了弄清原委,我认真听了2个多小时,并问了他10多个问题,发现症结就在于当初管委会换届,还想继续当主任的舅舅不满外甥“夺”了他的权,从此怀恨在心。  相似文献   

6.
今年29岁的顾大利当上南溪县东堂村村支书刚满半年,当地群众都叫她“小顾书记”。 就在半年前,顾大利还是南溪县罗龙社区的主任助理,2007年,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她走出校门就进了一家外贸公司,本有机会留在广州“淘金”,可顾大利最终选择了回家乡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川成都的她现年61岁,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家工艺美术厂工作。几年后,生产效益不好的工厂濒临倒闭。她看到娱乐业的生意最为吃香,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她离开工厂,和丈夫一起白手起家,开了一家歌舞厅,做起了娱乐业的生意。由于她吃苦耐...  相似文献   

8.
剑锋  小兴 《党员文摘》2009,(7):18-19
头疼儿子,打工嫂发现商机 今年38岁的王修梅是河南省唐河县王集镇人。1997年,从县化肥厂停薪留职后,她到南阳油田打工。几年下来,她省吃俭用有了一些积蓄。  相似文献   

9.
理解的幸福     
我7岁那年,父亲死了。 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家庭妇女。她不识字,她最大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娘家到婆家,从婆家到娘家。临此大事,她只知道哭。当时母亲身边4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3岁。  相似文献   

10.
我奶奶是林祥谦的堂妹,林祥谦家族不旺,族亲不多,而我奶奶与林祥谦夫人陈桂贞又特别投缘,她把我奶奶当成了林祥谦的亲妹妹.小时候,我经常跟随奶奶到林祥谦、陈桂贞家中做客,每一次她都热情接待我们.奶奶说,我应该喊她舅婆,这样,林祥谦就是我的舅公.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就称林祥谦为林爷爷,称陈桂贞为陈奶奶.  相似文献   

11.
快乐地工作     
《当代党员》2011,(1):1-1
她18岁开始经商,挣下了两间门面,丈夫是镇领导,儿子上大学,日子过得很滋润。 接到党组织邀请她回社区竞选总支书记的召唤,她立即辞去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当上社区总支书记后,她每天工作到深夜,把社区6000多居民团煞成一家人,什么事儿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2.
帅孟奇     
帅孟奇,原名帅可瑾,乳名婉顺,化名帅光、湘纹,1897年1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汉寿县东乡陈家湾(现坡头镇陈家湾村)一位穷秀才的家里。姐弟三人,她为老大,家里人都叫她大姐。父亲帅荫东,早年留学日本,加人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湖南省议会议员等职,后弃官还乡,从事教育工作。母亲许云秀是位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帅盂奇6岁人私塾,8岁时,在乡村小学读早书。她白天做家务活,晚上要纺线,还挤时间跟二叔学珠算,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性格。1909年,她随父亲到常德女子工业传习所学习织布。后到平民工厂里当织布工人。…  相似文献   

13.
激情女人的平淡婚姻 张晓梅,1954年6月出生于杭州。1972年,18岁的她考入金华市水力电力学院预科班,3年后分配到金华市供电局工作。  相似文献   

14.
姜义军 《世纪桥》2011,(16):47-53
尊崇孙中山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到距家50里外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半年后,进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民立报》,他由此知道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并为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所深深吸引,所以,  相似文献   

15.
南方 《党建文汇》2006,(3):51-51
今年24岁的肖珊2003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院。毕业后,肖珊南下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具城里做策划,一有时间就花心思把那些新潮家具布置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创意空间,并逐步将美学知识融入到家居搭配上来,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为了使这些风格更贴近生活,她还特意跑到许多朋友家里咨询、实践。因此,很多人愿意到她这里来买家具,顺便问她搭配方法,更有许多已经买了家具的顾客请她到家里搭配家居。  相似文献   

16.
小女孩遗弃街头1996年春节,济南市遣送站收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她是由解放阁派出所的民警送来的。据小女孩自己讲;她叫王慧,今年10岁,她的生父前几年得败血症死了。她与16岁的哥哥王元元随母亲一同到继父家里生活,从此她便经常无故地遭到“叔叔”(继父)的打骂,有时把她双手捆起来,吊到房梁上毒打;有时用烧红的拥条蘸水后烫她的脸,至今她的脸上还有烙痕。母亲开始还劝一劝,但每劝一次都要被“叔叔”连抽面光,后来母亲也不敢动了。问她为啥一个人到济南来,小王慧回忆说:“‘叔叔’经常怪我走,这次不知为什么又用棍子打我。…  相似文献   

17.
绝招     
在镇上食堂打零工的小王有位如花似玉的妹妹。县委谭书记的夫人病逝后,小王就成了谭书记的舅老爷。  相似文献   

18.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8):10-10
一个很有名的“80后”作家,曾感叹过“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说,她说:“上了大学,才发现知识只能延迟命运,而一点也改变不了命运。考不上大学,18岁就失业;上了大学,22岁就失业。”她观察到周围许多同学在认识到这一悲凉现实时。都哄然叹气道:“还是读研吧。”  相似文献   

19.
老北京人尊称医生为"先生"。前门大街著名的老字号长春堂药店女售货员程俊云,凭着丰富的中药应用知识,获得了药店女"先生"的美名。20年前,程俊云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长春堂药店工作。顾客来买药总是向她询问,自己不舒服该吃什么药?药该怎么个吃法?程俊云意识到,自己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顾客的健康安危,只凭热情没有专业知识可不行。她买来十几种中医药方面的书籍,弥补中医药基础知识。博大精深的医药知识充实了她的业余生活。通过考核,她从一名普通的药工成为全公司技术尖子,被破格晋升为中药经营师。  相似文献   

20.
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凭着自己的努力拼搏,王相玲从一名农村代课教师,奋斗到濮阳市财政局局长时,已经是1999年,那一年她48岁。7年后,她的仕途达到巅峰,当选为濮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主管工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劳动保障、电力、铁路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