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吸烟,在打造无烟党政机关的同时,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也严格实行“无烟化”。  相似文献   

2.
“欲治国者先治吏”,如何通过地方官员问责创造良好的治理绩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保持了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如何解释中国的经济奇迹?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独特的制度因素?沿着这一思路,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奇迹与中国独特的地方官员激励机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是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巨大热情造就了中国经济奇迹(周黎安,2007;杨其静、聂辉华,2008)。  相似文献   

3.
刘斌  马晓莉 《政府法制》2010,(12):38-39
17名美国司局级官员于今年4月下旬在清华大学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这些负责对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美国官员想了解中国的什么?与中国老师面对面时,又会有哪些交锋?  相似文献   

4.
叶祝颐 《江淮法治》2012,(18):25-25
在我们的传统眼光里,公务员应该是积极工作的榜样。在企业员工休假权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公务员怎能带头休假呢?笔者注意到,不少网友不赞成公务员带头休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依法休假是公务员的权利。领导干部带头休假、保证公务员休假,通过公务员休假引导社会休假潮流,  相似文献   

5.
政法要闻     
《政府法制》2014,(4):30-31
卫生计生委将推进控烟立法 2013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为贯彻通知精神,卫生计生部门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加大控烟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制作播放控烟公益广告,将卫生计生机构全部纳入无烟环境创建;提供戒烟服务,规范戒烟门诊,  相似文献   

6.
汤拥华 《检察风云》2012,(14):16-17
【一家之言】中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现在的流行趋势则是‘牡而优则学”,官员读博已成常态。前段时间,清华大学“论文博士”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议论的焦点,一是官员如此轻松地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应该?二是何谓“论文博士”?不需要上课,仅仅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7.
《检察风云》2010,(11):75-75
有人认为,禁烟与禁毒不同,许多国家控烟只是在教育和医疗两类机构.所以,中国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举措过于严厉,还有人认为,吸烟是人的权利,而控烟是对吸烟者权利的侵害,是一种人群歧视。  相似文献   

8.
《检察风云》2010,(11):74-74
5月10日,国家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称自2011年1月起,我国内地将实行室内公共场所“全禁烟”。内地烟民众多,而控烟力度向来不大。此次政府高调跳过“控烟”直指“禁烟”,其效果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10.
王彬 《政府法制》2011,(19):13-13
自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一个多月过去,禁烟效果如何?笔者探访一些公共场所发现,很多室内公共场所依旧允许烟民吸烟,而在少数执行规定严格的场所,烟民则在想办法寻找"冒烟"的机会。禁烟严格场所烟民偷着抽端午小长假几天中,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眼下微博议政成为热潮。一些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通微博,或发布信息,或与百姓沟通交流。那么,外国的政府机构和官员中是不是也有一些热衷使用微博的人?他们是怎样利用微博塑造形象的?  相似文献   

12.
李磊 《政府法制》2010,(9):10-11
继“富二代”横行不法饱受舆论指责之后,接二连三发生的“官二代”选拔事件使得中国官场子承父业的现象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官二代”这种现象的发生?官员选拔何时才能远离特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4,(22):15-15
陈突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学者,曾经担任过太丘县的长官,他修饬德教、无为而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有一次,上级官员要来视察,他手下的县吏害怕百姓上诉,就告诉陈定,想让他想办法以制止百姓向下来视察的上级官员喊冤,但陈突却说:“上诉是为了求公道,如果加以制止,百姓还怎么申冤明理呢?不要约束百姓上诉。”前来视察的官员听说后,叹息说:“陈君能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会冤枉人吗?”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这乌纱帽一卸,轻松的不仅是身体,连嘴巴也可以跟着“开禁”了。近年来,相继有官员在退休或即将退休之时突然开口说“真话”,目标直指不为民众所知的“黑幕”话题,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为什么官员们在任期内不敢做声,非要等到退休之后才敢“勇敢一把”不可?这背后是机制的问题还是官员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禁烟在美国     
钟钟 《江淮法治》2008,(18):50-50
禁烟无处不在 在美国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民间团体,以及学校、博物馆、车站码头航空港,禁烟,禁烟,各种提示标志简直使人不寒而粟。毫不夸张地说,美国有屋顶的地方几乎都容不下烟民了。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18-19
继纪检部门、媒体反腐以外,“情色”反腐借助网络的力量,几乎是弹无虚发、百发百中。都有哪些官员倒在“色”字下?在“情色”反腐的背后,留给我们的会是何种思考?  相似文献   

17.
皇帝后妃,官员的妻子,既可以是丈夫的贤内助,也可以是干政乱国的“女}呙”。身处权力圈中的女人,怎样影响了皇帝和官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热点聚焦     
《江淮法治》2008,(2):4-4
人大常委会审议多部法律草案;我国出台首个国家反拐行动计划;公安部组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工商部门将建全国传销人员档案库;央行再次加息;媒体广告违法率高者将被取消其广告经营许可;各级组织部门严查换届违纪;百余位专家倡议政府机关带头禁烟。  相似文献   

19.
沙湖 《政府法制》2013,(20):35-35
在美国,公共场所是不能抽烟的。因而,在商店、超市、公共厕所、图书馆、飞机场、饭店……既看不到任何人抽烟,也闻不到一点烟味。美国的很多公共场所,都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有些楼房,不但在楼内不准抽烟,还规定,即使在室外抽,也必须离开大楼十米。然而,美国就没人抽烟吗?不,有人抽。在哪里抽?在私人的领地上: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的汽车里……或在允许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3,(17):13-13
近来刮起的反腐风暴。使不少贪官因贪腐被查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落马的贪官中,大多存在生活作风腐败问题。在中国古代,“性贿赂”几成官场一景,甚至不少清廉官员因此名声扫地。那么,出现行为不检点又会有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